澎湃新聞記者 謝瑞強
從試射巡航飛彈到新型戰術飛彈,北韓通過逐漸更新的飛彈試射活動向美國拜登政府傳遞信号。
據朝中社3月26日報道,北韓國防科學院25日進行了2枚新型戰術飛彈試射,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炳哲和勞動黨軍需工業部及國防科學研究部門從業人員對試射進行了指導。
這是拜登政府上台後,北韓首次試射彈道飛彈。由于彈道飛彈無論射程遠近均有違聯合國安理會對朝制裁決議,是以備受關注。

新型戰術飛彈試射。本文圖檔來源:朝中社
首次公開,新戰術飛彈性能進一步提升
報道稱,本次試射的新型戰術飛彈由原有的戰術飛彈技術基礎上改進而來,彈頭重量達到2.5噸。試驗發射的2枚新型戰術飛彈對北韓在東海上600公裡水域處設定的目标進行了精确打擊,取得圓滿成功。
根據南韓軍隊的監測,北韓飛彈發射活動在25日早上7時6分許和7時25分進行,北韓在鹹鏡南道鹹州一帶向東部海域發射近程飛彈。該飛行器射程約450千米,射高約60千米。
這是北韓自去年3月29日宣稱發射“超大型多管火箭炮”以來,時隔一年再次發射彈道飛彈,也是拜登政府上台後北韓首次試射彈道飛彈。
根據北韓官方的說法,此次試射的新型戰術飛彈由原有的戰術飛彈技術基礎上改良而來。從北韓官方公開的照片來看,該飛彈在今年1月舉行的北韓勞動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閱兵式首次亮相。
該飛彈采用5軸發射車,而未做改進的型号(韓美情報部門将其命名為KN-23)采用4軸發射車。KN-23飛彈每輛發射車可攜帶兩枚飛彈,北韓已經其進行了多次試射。
“從外形和尺寸看,采用5軸發射改進型飛彈的彈體更加圓潤,長度也有所增加,射程應該更遠。”飛彈專家李文盛分析說。
“新型戰術飛彈改進的重點是提升投擲能力,2.5噸的彈頭意味着北韓具備打擊朝美地下指揮室、堅固機堡等加強設施,”軍事專家韓東分析指出,“此前,韓美一直發展攻擊北韓地下軍事設施的武器裝備,北韓此次展示新型戰術飛彈有‘針尖對麥芒’的意思。”
KN-23飛彈每輛發射車可攜帶兩枚飛彈,北韓已經其進行了多次試射。
如果降低飛彈彈頭的重量,則可以提高飛彈的射程。“新型戰術飛彈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高機動發射車,是一個良好的擴充平台,北韓可以在其基礎上發展中程反艦彈道飛彈、高超聲速飛彈等武器,逐漸取代之前反應時間長的液體彈道飛彈,比如‘火星’-7、‘火星’-9,整體提升北韓的飛彈打擊能力。”韓東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北韓最高上司人金正恩1月9日在北韓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所做的總結報告中首次披露:北韓在多彈頭技術和高超聲速飛彈技術上取得進展。報告指出,完成新型彈道火箭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戰鬥部等各種戰鬥任務不同的彈頭的開發研究項目,現正準備進入試制階段。”
“除多彈頭技術之外,高超聲速彈頭也可提升突防能力,進而提升核威懾的可靠性,北韓在這一領域展開研究也是意料之内的。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用于核飛彈,而且正常飛彈也可以應用。” 清華-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此前向澎湃新聞介紹說。
在此次試射新型戰術飛彈之前,北韓進行了近程巡航飛彈的試射。
據韓聯社報道,北韓3月21日向半島西部海域發射了2枚近程巡航飛彈。由于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隻禁止北韓發射彈道飛彈,發射巡航飛彈并不違反決議。
不同于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采用噴氣式發動機,亞聲速巡航飛彈飛行速度僅為0.8~0.9馬赫,而且為躲避雷達探測,巡航飛彈會盡可能地低空飛行。北韓去年4月14日曾從江原道文川市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多枚近程巡航飛彈。
北韓此前在2017年閱兵上首次展示了新型反艦巡航飛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當時刊文分析稱,當年4月北韓閱兵式上展示的新型岸艦飛彈是俄羅斯Kh-35飛彈的仿制品,飛彈射程超過150公裡。每輛發射車配備了4個圓形發射筒,發射車由“天馬”系列坦克的底盤改裝而來。
新型戰術飛彈在今年1月舉行的北韓勞動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閱兵式首次亮相,采用5軸發射車。
北韓去年10月展示的KN-23彈道飛彈采用4軸發射車。
逐漸更新,加大對美施壓力度
對于25日北韓試射彈道飛彈的舉動,韓美政府還未進行回應,僅有軍方層面的回應。韓美情報部門25日稱,正在緊密分析具體規格和參數。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韓軍正在密切關注朝方動向并保持高度警戒。
日本反應則比較迅速和激烈。日本政府當天在首相官邸緊急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首相菅義偉、外交大臣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出席,會上讨論了有關北韓試射的相關情報及今後的應對措施。
菅義偉25日表示:“北韓剛剛發射了2枚彈道飛彈,這是去年3月29日以來首次發射彈道飛彈,對我國以及地區的和平安全構成威脅,此舉違反了聯合國決議。我們對此表示強烈抗議和譴責。”他還說,日本将與美國、南韓在内的有關國家緊密合作,以保護國民的安全。
美國政府23日回應了北韓試射巡航飛彈一事。美國總統拜登23日談及北韓發射巡航飛彈一事時表示:“我們了解到一切都沒發生改變。”當被媒體問及是否認為這是一種挑釁時,拜登回答:“不是,根據國防部的說法,一切照常,他們所做的事情并沒有什麼新變化。”
兩名美國政府資深官員對美媒表示,美方不認為北韓的試射是“重大挑釁”,而是屬于“正常軍事活動”。“大肆宣傳這件事不符合美方的最佳利益,我們認為試射活動是北韓半島正常的緊張局勢的一部分。”兩名官員補充說,北韓試射飛彈不會關上未來美國與其接觸的“大門”,但拜登與北韓打交道的戰略将會圍繞與該地區盟友和夥伴的磋商展開,尤其是與日本和南韓的磋商。
北韓此前在閱兵式展示的反艦巡航飛彈。
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福認為,兩度試射飛彈是對北韓八大報告北韓“強對強、善對善”對美政策的貫徹落實。韓美上半年聯合指揮所演習于18日落幕,韓美外長防長“2+2”會談也剛結束不久,試射飛彈就是對韓美演習的一個回應。
“從閱兵到試射巡航飛彈再到彈道飛彈,逐漸更新的試射活動同時也是向拜登政府傳遞信号,意在促使拜登政府轉變态度,與北韓展開對話,而且是放棄敵對政策後展開對話。”
北韓外務省第一副相崔善姬17日表示,隻要美國不取消對朝敵視政策,北韓就不會和美國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和對話,北韓将繼續無視美國接觸朝方的意願。
崔善姬證明,美國自2月中旬以來試圖通過多個管道同北韓進行接觸。“美國新政府上台後,傳出來的都是瘋狂的‘北韓威脅論’老調。美國軍方繼續加大軍事威脅的力度,公然進行針對北韓的侵略性美韓聯合軍演。”
“馬來西亞将北韓公民引渡至美國,然後引發朝馬斷交,從此看出,北韓是不希望拜登延續奧巴馬時期的‘戰略忍耐’政策,”李春福指出,“由于拜登政府還沒出台對朝政策,北韓也想通過軍事動作影響其對朝政策。”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戰略忍耐”意即美國對北韓通過經濟制裁施加壓力,耐心地等着被孤立的北韓慢慢經曆内部解體,最後崩潰。目前,拜登政府對朝政策評估已進入“最後階段”,下周,美國計劃在白宮與日韓關于讨論評估結果。
拜登團隊此前曾透露,拜登對朝政策不同于特朗普時期的“自上而下”,而不同于奧巴馬時期的“自下而上”。
“這幾天兩次試射飛彈北韓已經向外界表明,北韓會根據形勢發展更新軍事動作,未來北韓可能進行中遠端甚至洲際飛彈的試射,北韓半島局勢現在又到了一個關鍵階段,值得各方高度重視。”李春福認為。
北韓展示的新型洲際飛彈,其發射車尺寸比“火星-15”飛彈發射車大。
據路透社3月17日報道,美軍北方司令部司令,空軍上将格倫·範赫爾克(Glen VanHerck)3月16日表示,北韓可能在“不久的将來”試射其新近露面的洲際彈道飛彈,此舉将大幅加劇朝美之間的緊張關系。
去年10月10日,北韓在平壤舉行勞動黨建黨75周年閱兵式首次展示了一種采用11軸發射車的新型洲際彈道飛彈,外形尺寸比北韓此前公開的“火星-15”洲際飛彈更大。
金正恩在八大報告中也提及了該飛彈,稱“11軸自行發射架車所搭載的巨型飛彈充分顯示了我國核武力所達到的最高性能和打擊能力。”
南韓梨花女子大學北韓學系教授樸元坤(音譯)認為,北韓通過黨八大管束内部,維護統治,今後重心由“安内”轉向“攘外”,在此次低強度動作之後,将逐漸加大對美施壓力度。
責任編輯:李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