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漢末時期,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粉墨登場,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混戰。在此期間,有一位世家大族後裔率先建号立國,成為漢末時期第一個公開稱帝的諸侯。這個人,便是來自汝南郡的袁術。

袁術,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人。袁術家族在東漢時期名聲顯赫,曾祖父袁安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徒;袁安長子袁京曾為蜀郡太守,次子袁敞為司空;袁京之子袁湯為司空、司徒、太尉;而袁湯之子袁逢、袁隗,又擔任過司空、司徒等職,是東漢時期最為著名的家族之一,被譽為“四世三公”。袁術則是袁逢的之子。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與漢末時期其他的世家大族子弟一樣,袁術是通過被推舉為孝廉而步入仕途的。孝廉,是漢代察舉制度的科目之一,是兩漢期間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由各郡國每年向朝廷推薦一定數量的人才,一般按照每二十萬人推薦一人的标準實施。袁術所在的汝南郡人口衆多,推舉的孝廉人數遠遠多于其他郡。同時,由于袁氏家族的巨大聲望,地方官吏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巴結袁家的絕好機會。是以,年紀輕輕的袁術便輕而易舉地被推舉為孝廉。

在家族勢力的支援下,袁術很快便邁上了漢末政治舞台,他擔任的第一個職務為郎中。郎中,是郎中令的屬官,秩比三百石,負責皇宮的宿衛安全、禮儀活動、勸谏得失。盡管職位不高,卻有機會參與重大事件并結識衆多的朝廷重臣。這對于年輕的袁術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鍛煉機會。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圖-俯瞰洛陽,東漢建都洛陽

經過擔任郎官期間的數年鍛煉,袁術逐漸顯露出在軍事方面的巨大潛力。此後,袁術正式步入軍界,擔任折沖校尉一職。校尉,是漢代的重要軍職,秩比二千石,手下還有一支數量達到七百人的軍隊,其主要任務是訓練士卒及參與作戰,是漢代軍隊中的中級職位。

不久後,袁術的職務得到了進一步的升遷,被任命為虎贲中郎将一職。中郎将介于将軍與校尉之間,隸屬光祿卿,秩比二千石,專門負責皇帝的安全,手下有一支一千五百人的軍隊,是漢朝軍隊中最為精銳的一支武裝力量。這一職務讓袁術成為影響京城洛陽局勢的一位關鍵人物。

漢末年間,外戚與宦官的沖突日益尖銳。大将軍何進采納袁紹的建議,下令多支地方武裝進入京城,企圖誅殺宦官。不過,不甘滅亡的宦官集團搶先一步,将何進殺死。此時,擔任虎贲中郎将的袁術與袁紹等人一起在京城展開了誅殺宦官的行動,最終将宦官集團一網打盡。不過,随着何進被殺,外戚集團也從此在漢末政治舞台上消失。随着西北軍閥董卓進入京城控制朝廷,漢末朝廷從此淪為傀儡。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董卓控制朝政後,任命袁術為後将軍一職,企圖以此向袁術等世家大族示好,鞏固自己的權力。後将軍,執掌京城的兵力,是當時軍中最高的職務之一。不過,袁術并未被董卓的拉攏所引誘,而是借機逃出洛陽,加入了關東聯軍,成為關東聯軍中的二号人物,并與袁紹一起發動了長達一年之久的讨董之戰。

在讨董之戰期間,袁術逐漸擴充自己的實力,并與公孫瓒、孫堅等人建立了同盟。在此期間,他控制了漢末人口最多的南陽郡,并成為南陽郡太守,其勢力範圍涵蓋南陽及豫州、揚州等部分地區。為了争奪地盤,他先後與袁紹、曹操等人展開了多年激戰,并将觸角伸向了兖州,成為漢末實力最強的割據勢力之一。遠在長安的李傕、郭汜為了拉攏袁術,又以皇帝的名義任命袁術為左将軍,這也使得袁術成為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之一。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圖-東漢初平二年(191年)局勢圖,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在此後的數年間,袁術在兖州地區遭到曹操的重創,不得不退出兖州,逐漸喪失了與袁紹、曹操等人争奪的實力,進而成為盤踞江、淮地區的地方割據勢力。盡管遭遇重創,但袁術的實力依然不可小觑。他不僅控制了隸屬豫州的汝南、沛國、陳國等三個郡國,占據了隸屬徐州的廣陵郡,還控制了隸屬揚州的九江郡。

經過數年的積極發展,袁術的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恢複。此時,他又将目标盯上了徐州地區。在此期間,他曾經擊敗了時任徐州牧的劉備,與呂布集團形成同盟關系。與此同時,他又派孫堅之子孫策進攻揚州,奪取了廬江、丹陽等郡,控制了豫州、揚州和徐州等部分地區。

就在袁術瘋狂擴張地盤、增強實力的同時,漢末局勢更加混亂。漢末朝廷遭李傕、郭汜控制,朝不保夕,皇權受到了極大的質疑。各路諸侯擁兵自重,紛紛暗地裡盤算如何取代朝廷而自立。早就有稱帝野心的袁術自認為實力雄厚并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于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壽春登基稱帝,這位深受朝廷器重的世家大族子弟終于成了大漢王朝的敵人。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圖-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局勢圖

不過,袁術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盡管此時中原地區局勢混亂,各路諸侯并起,但大漢朝廷餘威尚存,誰也不敢公然與朝廷為敵,無論是諸侯還是百姓當中,依然有很多人對恢複朝廷的權威滿懷希望。是以,當袁術公然在壽春稱帝後,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各路諸侯紛紛表态,對袁術這位大漢公敵口誅筆伐,就連袁術的手下孫策也公開與袁術決裂。

袁術稱帝一年後,曹操聯合呂布、劉備等人向袁術發動攻擊,很快兵臨壽春城下。盡管壽春城曆史悠久,曾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國都,防禦工事堅固。但袁術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壽春軍民對這位昏庸無度的“皇帝”恨之入骨,壽春之戰很快便以袁術的慘敗而告終。在随後的數年間,袁術集團多次遭遇重創,勢力大損,地盤越來越小,逐漸呈分崩離析之勢。

從郎中到稱帝,最終一命嗚呼,袁術是如何崛起又衰敗的?

圖-安徽淮南市壽縣(壽春)古城俯瞰

到了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不得不離開壽春,企圖前往冀州投靠袁紹。在北上途中,袁術遭遇曹操、劉備的截擊,不得不調頭逃回壽春。在距離壽春八十裡的江亭,袁術一病不起,最終一命嗚呼。這位在漢末三國時期首位稱帝的諸侯就這樣消失在曆史的塵埃當中。

參考書籍:《三國志》、《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