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浙江開化錢江源國家公園。 張國友 攝
中新網開化5月10日電(記者 張斌 見習記者 汪旭瑩)你也許不知道馬金溪,但一定知道錢塘江——錢江潮水聞名天下,這條河流的别稱甚至成為浙江省的省名。
位于該省衢州市開化縣的馬金溪正是錢塘江的源頭之一。今年,開化這座以“錢江源”為傲的浙西山區縣,立下了一個“口氣不小”的目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公園城市”。給自己的未來冠以此名,開化的底氣源自于何?
三塊古碑見證“生态基因”
近日,開化縣委書記魯霞光向記者介紹了當地“三塊古碑”的故事:
開化目前有三塊儲存完好的古碑,年份最早的是源自四百五十多年前、明代嘉靖年間的“禁采礦碑”,還有兩塊古碑分别源自清代乾隆、光緒年間,分别為“蔭木禁碑”和“放生河碑”。這些古碑曆經百年風雨侵蝕,見證當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堅持。
“從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文明起步,千百年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錢江源頭開化人,血脈中始終湧動着熱愛自然、順應自然、崇尚自然的天性。”魯霞光說。
與之相關最近的一個故事發生在今年2月18日。春節假期後的上班首日,一場延續40年的“植樹拜年”活動在開化舉行。
1982年,當時的開化縣委上司班子達成共識:山區縣希望在山、潛力在山,必須把綠化造林作為開化全縣的重點工作一抓到底,實作“青山常在,造福後代”。
40年來,開化縣委書記換了一任又一任,但上班第一天帶頭植樹的傳統沒有丢。如今,作為國家生态縣,開化森林蓄積量從491.5萬立方米增加到1269萬立方米,森林覆寫率達80.9%。
開化對生态的堅守,已經以規劃形式确定下來。2014年,開化成為全國28個“多規合一”試點市縣之一。那年起,在國家、省市縣共同推動下,開化曆時四年“摸清家底”,初步确定開發上限。
規劃期内,縣域總體可開發面積為152平方公裡,生态空間從50.8%大幅提升至80.43%,其中252平方公裡作為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其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了開化這位“錢江源生态守護者”的功勳章。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就仿佛走進一個巨大的生物基因庫:
這裡至今還儲存着全球稀有的大面積低海拔原生常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是全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有香果樹、野含笑、南紫薇三大珍稀古樹群落,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全國罕見。
這裡還是中國特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白頸長尾雉的全球集中分布區,其中黑麂數量多達500-800隻,約占全球分布總數的10%,數目衆多的白鹇、黑熊、小靈貓等4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此繁衍生息……
資料圖:杭新景黃衢南開化互通。 張國友 攝
在開放中重塑“生态格局”
作為長三角地區惟一的國家公園試點區,錢江源國家公園對身處“水泥森林”的城市居民有着強烈的吸引力。若從高空俯瞰開化,“浙江的西大門”開放發展的生态格局愈加顯現。
地處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地的開化,境内景婺黃、G3黃衢南、杭新景衢州段等多條高速穿行而過。目前,其不斷推進杭衢高鐵連接配接線第五股道、通用機場、杭淳開高速等一批交通設施建設,正邁入浙江省“一小時交通圈”、浙皖贛三省邊際“一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兩小時交通圈”。
近年來,到錢江源頭追尋綠水青山的客人不斷增加。2020年,開化全縣共接待遊客1202.4萬人次,實作旅遊收入87.8億元。
此外,“國家公園城市”概念的提出,也深刻折射出山區縣放眼全球的生态格局。
看國外,2013年,地理學家、國家地理探險家Daniel Raven-Ellison提出“國家公園城市”理念;2019年,倫敦正式成為全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城市……看國内,2018年,在“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态價值考慮進去”重要囑托和訓示下,四川成都開始積極探索……
2021年,開化在當地《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中提出,未來五年總體目标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公園城市”——其也是以成為全國較早提出如是理念和目标的縣級城市。
魯霞光表示,“國家公園城市”是依托國家公園實作綠色健康永續發展的全域生态城鄉共同體,是生态文明建設的新模式,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形态,實作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将引領城市建設新方向、重塑城市新價值,努力在縣域層面探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新型城市示範區。
2021開化國家公園城市專題研讨會現場。 汪旭瑩 攝
更遠的未來:提升生态價值
2021年是開化國家公園城市的建設元年。新目标對屬于浙江加快發展地區的開化來說,挑戰不小。
5月8日一大早,包括開化縣委書記魯霞光,開化縣委副書記、縣長毛獻明等在内的開化黨政官員趕到杭州,在2021開化國家公園城市專題研讨會現場,聆聽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學者一個下午的論述,以更好朝“國家公園城市”的總目标努力。
針對“國家公園城市”這一概念,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産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莊優波認為,國家公園城市是國家公園和公園城市兩個理念的綜合應用,主要目的在于實作高水準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的協調,具有積極意義和創新意義。
國家公園和周邊區域無論在文化還是經濟等方面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以,區域的協調發展很有必要。
在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系主任石敏俊看來,建設國家公園城市要以園興城、以城帶園、城園相融。
“建設公園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實作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規院風景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園林與生态分會副秘書長吳雯提出,城市是人類的偉大發明,也是人類的未來家園。
其建議,在公園城市理念下,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戶外公共生活需要,滿足城市更新與轉型發展訴求,要以公園和開放空間為主要載體,以城園融合共生為典型空間特征,統籌生态、用地、景觀、業态、活動組織等各類要素,進而營建多種類型的公園化城市意象,打造高品質城市環境,引領促進城市轉型發展。
魯霞光說,開化将以錢江源國家公園為核心,建構多層級生态廊道,推動國家公園形态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打造生産生活生态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助力建構國家公園+5A縣城+4A集鎮+3A鄉村+美麗田園湖河的國家公園城市空間格局。
資料顯示,開化縣生态系統生産總值(GEP)突破700億元,綠色發展指數位居浙江省排名前20。根據規劃,2025年,開化要基本建成國家公園城市,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家公園城市,真正意義上實作“國家公園區域化、縣域城鄉公園化”。
“進入新時代的開化,解碼國家公園城市,建設國家公園城市,我們心懷無限憧憬。”魯霞光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