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名家鑒賞》編輯首發

王一亭 寫意花鳥作品
王一亭 作品具有近代人文主義意識。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後師從任伯年,畫藝大進,繼承任派風格。晚與金石派大師吳昌碩亦師亦友,趨向闊筆寫意,設色濃豔,筆墨酣暢,氣勢雄闊而不失寫實本色。構圖講究,詩書畫印,渾然一體。在清末民初海上畫派中影響僅次于吳昌碩。吳昌碩贈詩王一亭曰:“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
王一亭對海派書畫藝術的整體發展,特别是對藝術領軍人物的樹立起了關鍵作用。王一亭是上海這座大都市培育出的既有藝術天賦又有商業意識,既有創作能力又有經濟頭腦,既有審美追求又有社會責任的英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
</h1>
王一亭(1867年—1938年11月),号白龍山人、梅花館主、海雲樓主等,法名覺器。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市),生于上海周浦。清末民國時期上海著名書畫家、實業家、傑出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與宗教界名士。
王一亭對吳昌碩金石書畫的推廣,對海派書畫影響力的擴大,海派書畫家在慈善赈災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等,都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在任伯年于1895年去世後,吳昌碩于1912年定居上海前,海派書畫群體中公認的大家已不少謝世,如吳伯滔于1895年、虛谷于1896年、吳大澄于1902年、蒲華、錢慧安于1911年都歸道山,王一亭成為中堅人物。
1912年,年近70歲的吳昌碩離開蘇州,正式定居上海。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大力推介吳昌碩,使其名聲大振,為海上畫派樹立起一位藝術界領袖。
吳昌碩定居上海後,王一亭與之相從甚密,其後期書畫創作深受吳昌碩金石風格影響,書法蒼勁雄渾,畫風趨向闊筆寫意。用筆酣暢雄健,氣勢磅礴,設色濃豔,但仍保持其自身的寫實特色。在清末民初海上畫壇中地位僅次于吳昌碩。
王一亭出身貧苦,作為一名著名的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不辭辛勞、不計得失,成為上海最著名的慈善家和慈善界領袖人物,表現出高度的近代人文主義精神。
本文由公衆号《閩農畫苑》編輯
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删。
關注 名家鑒賞 閱讀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