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贊同精神的力量是可以傳遞的?有很多好人在做了好事之後,他們會把自己的品德深深的感染到那些曾經被救助過的人。那麼,你知道湖南省新化縣曾經就有一位21歲英勇就義的烈士嗎?

羅盛教
他在去世之前還救過一個弱小的生命,并且,他還将自己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精神力量傳給了這個被救的孩子。那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而那個被救的人之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英雄短氣莫須有,明哲保身歸去來。</h1>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羅盛教,他出生于1931年,是湖南省新化縣人。家庭條件雖然不是很好,但是羅盛教出生的那一年,剛好就發生了九一八事變。這件事情是中國人心中的國恥事件,是以也深深的影響到了很多當代人。
而湖南省在抗戰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城市,因為很多重要的将領都來自于湖南省。是以在大的時代背景之下,羅盛教雖然出身條件不好,可是他心中也有一顆為國請命的決心。在等到他18周歲時已經到了1949年,而這一年又是新中國成立的時間。
可是這并不影響羅盛教為國争光的決心,他成年之後立即參軍入伍,成為了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但是他在部隊中所擔任的職位并不是武将,而是文書。
他雖然也需要接受其他的軍事練習,但是他工作的地點還是比較偏辦公室。最後他在部隊安排下,被送去了文書訓練班學習了一段時間,等到他的成績通過了考核然後他就畢業了。羅盛教就被配置設定到了某偵察連去當文書,緊接着他就直接上戰場去配合作戰了。
羅盛教在上北韓之前,他就已經參加過湘西剿匪鬥争。等到上個世紀50年代,北韓戰争爆發,美軍嚴重威脅了我國的邊境安全,為了保家衛國,新中國決定支援北韓,抗美援朝。當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時,人們也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份名單中就出現了羅盛教。
他在1951年時随部隊被調任北韓,但是在戰争的最前線,他親眼目睹了戰争的殘酷。看到身邊的戰士一個個都倒下去了,而沒有參戰的那些普通百姓們,也會因為受戰火的牽連,不少人也家破人亡。
但是在1951年時羅聖教也不過20歲,面對戰争,羅盛教卻從來沒有打過退堂鼓,也沒有說想要回家。他不僅積極帶兵在驿谷川一帶活動,而且還組建了自衛隊。他們一方面去前線與敵作戰,另一方面還安排自衛隊隊員保護戰場周邊村民們的安危。
1951年7月份,當時在戰場不遠處有一個村莊,它距離驿谷川比較近。這群人在自衛隊的保護下,還順利地抓捕到了聯合國軍的幾名俘虜。就在大家非常開心想要舉辦慶功會的時候,不料美軍的偵察機就發現了這個村莊的異常。
于是美軍就派遣了部分空軍,對這種村莊進行了轟炸,有不少自衛隊隊員都能幸免于難。在這次轟炸事件中,羅盛教并沒有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反而是在危急時刻想着要去救村民們。
但是要知道這個戰場是在北韓,也就是說那些村民在語言、文化等多方面與羅盛教所不同。但是羅盛教認為生命是不分國界的,是以他在該事件中第一時間沖到了距離他最近的安大娘的家裡。
他順利地救出了這戶人家的老人和孫子,可是美軍的轟炸程度過高,是以羅盛教本人也在這次轟炸事件中被燒成了重傷。在鬼門關中闖了一遍,羅盛教最終還是憑借極其頑強的生命意識挺了過來。
等到第2年的春天來臨時,羅盛教的身體基本上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這時候部隊說:隻要羅盛教決心要回國去治病,療養傷情,部隊肯定會準許的。
但是羅盛教在聽了這些話之後,一再向組織表明自己的決心,說隻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就堅決奮鬥在保衛祖國母親主權的最前線。意思就是說,他不願意回家。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千年遺廟還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h1>
1952年1月12日,羅盛教繼續如往常一樣參加訓練,但是在他訓練場地附近有一個北韓族的普通村莊。在這個村莊裡面就有一群孩子們比較調皮,其中有一個孩子叫做崔瑩,那天他和自己的小夥伴們帶着裝備,在村子裡的冰河上練習滑冰。
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并不太強,是以在天氣逐漸變暖,陽光越來越強烈,河面上的寒冰也在逐漸融化,崔瑩和其他的孩子們沒有發現情況,依舊在冰河上滑冰玩耍着。
可是等到溫度升高時,冰面突然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再加上幾個孩子的重量,冰面裂開的速度越來越快。崔瑩來不及上岸掉進了冰窟窿裡面,其他的孩子們爬上了岸後,開始大聲呼喊,希望周邊有人能夠來救掉進冰河裡的崔瑩。羅盛教當時距離河邊非常近,他聽到了呼叫之後就趕緊跑了過來。
羅盛教雖然聽不懂北韓語,但是看到河中的冰窟窿,羅盛教知道發生了什麼。他一邊跑一邊解開自己的棉衣,躍身跳入了冰窟窿裡面去救落水的崔瑩。
人在冰塊上面去砸冰的話,會簡單一些,因為正常動作時,人們遇到的阻力較小。但是人在水裡面去捅冰塊就會非常難,是以羅盛教在水中終于找到崔瑩的時候,沒有辦法快點找到離他最近的冰窟窿。
羅盛教隻能用手推冰塊,但是效果不好。是以他隻能先放開崔瑩,然後用自己的頭和胳膊肘砸出一個出口來。就這樣他耗費了大量的力氣,等到他砸出出口時,羅盛教趕緊将落難少年崔瑩推出水中。但是他自己卻因為體力不支,沉了下去。
雖然其他的戰士很快也聞聲趕來,大家在水中找到羅盛教後,可是鑒定結果卻令所有人都失望了。那一年,羅盛教也還隻是一個少年,他的年紀不過是21歲而已。在父母的眼中,這不就是一個孩子的年紀嗎?
所有周邊的村民們都趕來了河邊,等到大家确定羅盛教已經犧牲之後,大家不願意再多說一些話,場景變得非常安靜。村民們用這種安靜的方式來默哀這位年輕的英雄,志願軍和當地的村民們最後将羅盛教安葬在村莊旁邊的佛體洞山。
後來,北韓人民還自發地捐款捐物,最終給羅盛教建立了紀念亭和紀念碑。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内部也給羅盛教頒發了一系列榮譽稱号。
這件事情也被北韓記者在國内大肆報道,在1953年6月份,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還追授于羅盛教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有一種說法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影響力是無限的。像羅盛教他的影響力就有無窮的生命力。因為後人為了紀念他,不僅将崔瑩出事的那片湖取名叫做羅盛教湖。而且落難者崔瑩自己也深受羅盛教精神的鼓舞。
崔瑩
崔瑩明白在接下來的生活中不再隻是為了個人而活,他的肩膀上有一份更大的責任,是要延續救他的那位英雄的理想,就是促進中國與北韓之間的和平外交關系。
那麼,你知道崔瑩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嗎?崔瑩是地道地道的北韓人,他在被羅盛教所救之後參加了北韓第3屆訪華團。這個組織于1954年3月中旬到達北京,6月1日崔瑩親自前往了羅盛教的故鄉湖南新化。
當天中午時分,崔瑩到達了英雄的家鄉。而在汽車站,羅盛教的父親早已恭候多時。在車輛剛停下時崔瑩就滿含熱淚地推開了車門,與救命恩人的父親擁抱在了一起。當天晚上,崔瑩還和羅盛教的爸爸徹夜暢談,他們有說不完的話。
而羅老先生更是将崔瑩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一再鼓勵崔瑩要好好學習。6月2日早晨,羅媽媽親自給崔瑩做好了早餐,并且在飯桌上用溫柔的話語詢問崔瑩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有沒有蚊子叮他,飯菜是否可口。
羅盛教雕像
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友好和熱情,崔瑩滿含熱淚,他把謝謝的中文詞彙提前聯系了一夜,在與羅盛教交流時講了無數遍。臨别之際,崔瑩還收到了羅盛教父母親自給他準備的禮品,這些禮品也在精神上再次鼓舞崔瑩要更好地要求自己,千萬不要辜負了大家的信任。
一年之後,崔瑩再次随着北韓人民代表團通路了中國。他們來到了廣州,并且在廣州與當地的孩子們進行了交流和會談。他把自己的故事說了一遍又一遍,把對于中國和對于中國軍人的敬意與愛戴,說了一次又一次。
等到回國之後,崔瑩更是刻苦學習。他在成年之後便選擇參軍入伍,延續救命恩人的軍人夢。1960年冬天,賀龍和羅瑞卿代表中國軍事代表團的形象通路了北韓。在接下來的歡迎儀式上,兩國翻譯員樸多姆就給中國代表團介紹了一位年輕的排長。
這位排長認真而又莊嚴地向中國軍事代表團各個敬禮,原來這位排長正是曾經被中國志願軍所救的少年崔瑩,他一再表示: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救了我,我會永遠記住中朝人民友誼和英雄羅盛教。
本文由曆史老炮原創,關注我,帶您了解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