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先明 劉慧文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10月26日,江蘇省政府召開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品質發展新聞釋出會,解讀近日出台的《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了5個方面23條落實措施,保場所、多投入、育人才、促普惠、強社群、優服務,着力解決“一老一小”民生問題。
5方面23條措施落實保障
《實施意見》提出了5個方面23條落實措施。
健全養老托育服務的科學規劃體系,明确了“十四五”時期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标,提出了完善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空間規劃布局、強化居住區配套養老托育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等舉措。
優化養老托育服務的有效供給體系,聚焦“一老一小”的多層次需求,提出確定兜底保障能力、提高家庭照護能力、強化社群養老托育服務、擴大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供給、重視長期護理服務能力建設、提升農村地區服務能力6項舉措,明确了發展路徑。
完善養老托育服務的支援政策體系,提出加強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用地保障、鼓勵盤活利用存量閑置資源發展養老托育服務、推動财稅支援政策落地、提高人才要素供給能力、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質效5項舉措,着力加強要素保障。
形成養老托育服務創新融合發展格局,提出促進康養融合發展、推進醫養深度融合、促進“一老一小”用品制造提質更新、培育智慧養老育幼新業态、激發老年教育發展活力5項舉措。
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形成“一老一小”工作合力,提出壓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強化工作督導、提升政務服務和綜合監管水準、加強老年和兒童友好社會環境建設4項舉措,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此外,《實施方案》列出了38項重點任務清單,明确了責任分工。
擴大普惠性
養老托育服務供給
《實施方案》提出要擴大高品質養老托育服務普惠性供給。
“普惠的内涵可以歸納為三句話,價格可負擔、品質有保障、運作可持續。”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榮錦說,“對于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的實作途徑,同樣也可以概括為三句話,政府給政策、企業降價格、使用者付費。”
李榮錦介紹,我省将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不斷擴大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供給。
一是加大資金支援。2019 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啟動普惠養老城企關聯專項行動和支援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三年來,我省發改委共安排中央預算内投資5.2億元,支援了73個普惠養老和80個普惠托育建設項目。專項行動參與城市和企業都按要求簽訂了合作協定,約定了政策包和服務包,落地落實地方配套的建設、營運補貼等政策,更多惠及工薪階層家庭。未來幾年,将進一步開展好專項行動,加強項目儲備,加大資金支援,落實地方配套,引導企業讓利,切實形成支援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的新機制。
其次是探索相關标準,省發改委将會同省有關部門深入開展調研,總結地方經驗,探索建立普惠養老服務業服務的建設标準、服務标準和價格标準,完善普惠價格的形成機制,将價格保持合理水準,實作家庭和個人可承受,機構發展可持續之間的動态平衡。李榮錦介紹,省發改委還計劃實施普惠養老物業示範工程,向社會推薦一批優質的機構和優秀的平台。
在推動政策落實上,李榮錦表示,各級政府要在這方面拿出真金白銀的投入,有效有力地支援政策補上普惠性服務的差價。
耿玉和 王貴珍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激勵機制
近年來,全省各級财政部門不斷完善财政支援政策,持續加大養老事業的财政投入。十三五期間,省财政已累計下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42.2億元,全省各級财政投入已經超過了154億元。
十四五期間,省财政将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按照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進一步統籌整合财政資金,優化資金支援方向,繼續加大對養老服務事業的财政投入力度。省财政廳社保處副處長石斌表示,今年,省級财政已經安排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99億元,比上年增加了2000萬元,重點支援3萬戶困難老年人家庭社化改造,改造提升100個标準化農村區域性檔案服務中心。同時,安排了專項經費1000萬元,支援開展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專項教育訓練工程。
提供3歲以下嬰幼兒的照顧服務是生命全周期服務的主要内容,也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方面。針對目前托育機構數量不足,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的現實問題,石斌介紹,省财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建立的普惠性國有機構和評選出的示範性國有機構給予獎勵,激勵機構不斷提升服務能力。2020年以來,省财政已經對187家公益機構給予了獎勵性的補助,同時鼓勵各地立足本地實際,探索支援托育服務高品質發展的财政支援政策。
江南時報全媒體記者 錢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