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出台養老托育23條落實措施、38項重點任務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是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為做好“一老一小”民生保障,近日我省出台《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5個方面23條落實措施,并列出38項重點任務。10月26日,省政府召開新聞釋出會,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

明确目标,

養老托育聚焦“普惠性”

江蘇是人口大省,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0—3歲嬰幼兒總數接近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常住人口老齡化率比全國平均水準高3.14個百分點,近十年上升了5.85個百分點,養老服務壓力不斷增大。同時,随着“全面三孩”和優化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社會對科學育兒、托育服務認同度不斷上升,嬰幼兒入托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發展養老托育服務、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是最現實、最緊迫、最突出的民生問題。

此次出台的《實施意見》中,“普惠性”是一個高頻詞。“目前,我省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标準化水準已經達到了較高水準,特别是面向城鄉特困、低保等特殊人群的兜底性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保障水準也越來越高。但中低收入、工薪階層家庭的養老、托育問題,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攬,要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是以必須大力發展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省發改委副主任李榮錦解釋,普惠性服務,就是通過政府給政策、企業降價格、使用者付費的方式,做到價格可負擔、品質有保障、運作可持續。

為進一步健全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實施意見》提出要完善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空間規劃布局、強化居住區配套養老托育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等舉措,并明确了“十四五”時期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标。

到2025年,護理型床位數占比達70%以上,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全省每個街道建成1是以上具備全托、日托、居家探訪、醫療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每個縣(市、區)建成1是以上護理院,各設區市建成1所三級老年醫院,實作縣級行政區域老年大學全覆寫……《實施意見》為全省“一老一小”服務保障設立了五年“硬名額”。

“‘十四五’是加快補齊養老托育服務能力短闆、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服務能力的重要‘視窗期’。圍繞《實施意見》目标,近期将印發貫徹落實通知,進一步分解細化各地各部門的重點任務、責任分工,明确時間表、路線圖。”李榮錦說。

優化服務,

滿足“一老一小”多層次需求

眼下,養老托育行業發展面臨場地有效供給不足、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專業服務人才短缺等共性難題,優化養老托育服務的有效供給、建構多層次服務體系是當務之急。

“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從近年來我省養老服務發展狀況看,‘人’的數量、素質直接決定着養老服務的層次和水準。”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介紹,為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以來,我省在全國率先出台《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建成全國首家大學起點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并持續推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目前,全省建成專業化認定機構34家,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養老護理員2700餘名。

沙維偉表示,“十四五”時期,全省将進一步強化養老護理員培養教育訓練力度,推進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并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從事各類養老護理服務的專業人員總數不少于15萬名,其中通過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不少于10萬名,新增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10是以上,畢業生年均超過3000人。

三孩生育政策深入實施,如何解決托育難、入園貴難題?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祁愛平介紹,近兩年來,全省共建成普惠托育機構187家,有效增加了普惠托育服務資源供給。各地通過财政補貼購買服務、提供場地、減免租金、稅費優惠等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普惠托育機構,培育發展社群服務型、托幼一體型、機關服務型等多種模式托育服務,不斷滿足群衆多樣化需求。

“接下來,我省将深入開展支援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重點建設一批普惠示範托育機構。同時,鼓勵多方參與,支援各類主體興辦普惠托育機構,大力發展社群托育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幼稚園開辦托班或擴大規模,鼓勵用人機關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實作幼有所托、幼有善育。”祁愛平說。

加強配套,

保障養老托育土地、資金要素

《實施意見》提出,加強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用地保障、鼓勵盤活利用存量閑置資源發展養老托育服務、推動财稅支援政策落地、提高人才要素供給能力、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質效5項舉措,着力加強要素保障。

“目前我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根據各地人口結構、規模以及老年人人口、嬰幼兒數量,因地制宜确定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用地的規模、标準和城鄉布局,在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對非營利性養老托育服務機構劃撥用地需求做到應保盡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崔娟告訴記者,未來我省将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城鄉低效用地再開發、城市更新等工作,進一步做好養老托育服務設施用地保障。

老舊小區改造,是我省提升養老托育環境的典範舉措。“近年來,我們将養老托育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按照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的标準,省級層面制定了菜單式改造内容清單,因地制宜把小區及周邊老化設施、文化休閑設施、加裝電梯等納入完善類改造内容。”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陳晨介紹,今年全省加裝電梯項目數量超過往年總和,總數達2474部,其中393部已建成投入使用。

養老托育體系建立,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據悉,“十三五”時期,省财政累計下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42.2億元,全省各級财政投入超過154億元。“‘十四五’期間,我們将繼續支援建設第三批居家和社群養老創新示範區,引導各地加大政策創新和資金投入力度,同時支援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在普惠性托育服務方面,省财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建立的普惠性托育機構和評選出的示範性托育機構給予獎勵性補助。”省财政廳社保處副處長石斌說。

□ 本報記者 沈佳暄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