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保场所、多投入、育人才、促普惠、强社区、优服务 江苏23条举措为“一老一小”织密保障网

保场所、多投入、育人才、促普惠、强社区、优服务 江苏23条举措为“一老一小”织密保障网

朱先明 刘慧文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10月2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23条落实措施,保场所、多投入、育人才、促普惠、强社区、优服务,着力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问题。

5方面23条措施落实保障

《实施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23条落实措施。

健全养老托育服务的科学规划体系,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完善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空间规划布局、强化居住区配套养老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举措。

优化养老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体系,聚焦“一老一小”的多层次需求,提出确保兜底保障能力、提高家庭照护能力、强化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重视长期护理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农村地区服务能力6项举措,明确了发展路径。

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的支持政策体系,提出加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用地保障、鼓励盘活利用存量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托育服务、推动财税支持政策落地、提高人才要素供给能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质效5项举措,着力加强要素保障。

形成养老托育服务创新融合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康养融合发展、推进医养深度融合、促进“一老一小”用品制造提质升级、培育智慧养老育幼新业态、激发老年教育发展活力5项举措。

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形成“一老一小”工作合力,提出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工作督导、提升政务服务和综合监管水平、加强老年和儿童友好社会环境建设4项举措,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实施方案》列出了38项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分工。

扩大普惠性

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实施方案》提出要扩大高品质养老托育服务普惠性供给。

“普惠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行可持续。”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荣锦说,“对于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的实现途径,同样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政府给政策、企业降价格、使用者付费。”

李荣锦介绍,我省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不断扩大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2019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启动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三年来,我省发改委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2亿元,支持了73个普惠养老和80个普惠托育建设项目。专项行动参与城市和企业都按要求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了政策包和服务包,落地落实地方配套的建设、运营补贴等政策,更多惠及工薪阶层家庭。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开展好专项行动,加强项目储备,加大资金支持,落实地方配套,引导企业让利,切实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的新机制。

其次是探索相关标准,省发改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研,总结地方经验,探索建立普惠养老服务业服务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完善普惠价格的形成机制,将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实现家庭和个人可承受,机构发展可持续之间的动态平衡。李荣锦介绍,省发改委还计划实施普惠养老物业示范工程,向社会推荐一批优质的机构和优秀的平台。

在推动政策落实上,李荣锦表示,各级政府要在这方面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有效有力地支持政策补上普惠性服务的差价。

保场所、多投入、育人才、促普惠、强社区、优服务 江苏23条举措为“一老一小”织密保障网

耿玉和 王贵珍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已累计下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42.2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已经超过了154亿元。

十四五期间,省财政将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统筹整合财政资金,优化资金支持方向,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省财政厅社保处副处长石斌表示,今年,省级财政已经安排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9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000万元,重点支持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社化改造,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档案服务中心。同时,安排了专项经费1000万元,支持开展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专项培训工程。

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顾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托育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石斌介绍,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新建的普惠性国有机构和评选出的示范性国有机构给予奖励,激励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2020年以来,省财政已经对187家公益机构给予了奖励性的补助,同时鼓励各地立足本地实际,探索支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钱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