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晉往事劉琨:西晉王朝最後的逆行者,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引子年少不知愁滋味,本是金谷園中人不在混亂中淪落,就在混亂中重生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痛,不是不能輸,而是輸了痛了卻更加堅強,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後記

<h1 class="pgc-h-center-line">引子</h1>

司馬家的王爺們,很厲害,别的本事沒有,窩裡鬥的本領不小,你方唱罷我登場,制造了西晉的“八王之亂”,他們一個個打着拯救帝國的旗号,卻把好好的一個西晉帝國給葬送了。

在西晉的曆史上,有一個很特别的人,這個人就是劉琨。

西晉往事劉琨:西晉王朝最後的逆行者,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引子年少不知愁滋味,本是金谷園中人不在混亂中淪落,就在混亂中重生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痛,不是不能輸,而是輸了痛了卻更加堅強,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後記

劉琨是一個詩人,在他生命最後的階段,他留下了那句“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劉琨是一個音樂家,他曾獨自站在晉陽城上,仰天長嘯,“一曲胡笳救孤城”。

劉琨是西晉一個逆行者,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劉琨堅守并州10年,像一枚釘子一樣插在匈奴漢國的心髒,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永不放棄的鬥志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劉琨後來成為了很多人的偶像,據說幾十年後的東晉大司馬桓溫就極為崇拜劉琨,他在北伐時見到了一個老婦,一問,才知道是劉琨當年的婢女。

這個老婦一見桓溫就說:桓公您很像劉司空(晉愍帝司馬邺曾封劉琨為司空)。

桓溫大喜,又特意出去精心打扮了半天,接着回來再問老婦:你覺得到底哪裡像啊?

老婦回答:臉很像,就是瘦了點;眼很像,就是小了點;胡須很像,就是紅了點;身材很像,就是矮了點;聲音很像,就是娘了點……

桓溫聽完,像被紮了孔的氣球一下子就洩氣了,馬上回到卧室,癱倒在床上,一連好幾天悶悶不樂。

<h1 class="pgc-h-center-line">年少不知愁滋味,本是金谷園中人</h1>

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

他不僅是皇室後代,他的爺爺曾當過相國參軍,散騎常侍的官職,他的父親也當過光祿大夫。

青少年時代的劉琨過着貴族子弟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的生活,他流連忘返在金谷園中,飲酒作樂,二十六歲時,劉琨已得“司隸從事”這樣的清閑官職,并且由于他文章作的好,還跻身在“洛陽二十四友”這個貴族沙龍。

劉琨一首《胡姬年十五》最能展現他們當時的輕佻、放蕩以及聲色犬馬之情:

虹梁照曉日,渌水泛香蓮。

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

花将面自許,人共影相憐。

回頭堪百萬,價重為時年。

尋歡作樂的他們,卻不知道一場血雨腥風的政變就要來臨。這就是八王之亂的第二幕,趙王司馬倫殺掉皇後賈南風,賈後一黨盡誅。劉琨本來與賈後一黨關系不錯,但司馬倫的兒子司馬荂是劉琨的姐夫,兩家有秦晉之誼,加上劉家兄弟聲名卓異,是以,不僅沒殺沒罰,還對他們加以拉攏,以劉琨為記事督。

金谷園雖好,卻躲不過“八王之亂”的刀光劍影。

劉琨将何去何從?

<h1 class="pgc-h-center-line">不在混亂中淪落,就在混亂中重生</h1>

八王之亂對西晉是毀滅性打擊,但幸運的是劉琨在這場混亂中,不僅活下來,還升了官,對于劉琨來講,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也許天将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趙王司馬倫沒有殺掉劉琨,因為他們是親戚,他的兒子司馬

可趙王司馬倫的好日子也沒有過上幾天,成都王司馬穎、齊王司馬冏等宗室三王興兵讨伐司馬倫,并囚殺了司馬倫。

他們本想把劉琨殺掉,理由很充分,因為劉琨曾帶領軍隊抵擋過三王軍隊。

但出奇的是,齊王司馬冏不但沒有殺他,反而給他升了官。史書記載:齊王等人認為劉琨父兄皆有當世之望,就特赦他們,拜劉輿為中書郎,劉琨為尚書左丞。我覺得這個理由是不充分的,但我也實在找不出好的解釋,因為晉朝本身就是個奇特的時代。

齊王司馬冏執政不久,就被長沙王司馬乂所殺。

混亂之間,劉琨與哥哥劉輿跑到鎮守許昌的範陽王司馬虓那裡,被委以軍中司馬之職。

東海王司馬越為政,劉琨與司馬越一系的司馬虓患難與共,使這位範陽王能成功擁有冀州之地。他還帶兵成功地救出陷入敵軍手中的父母,統帥幾路軍馬奉迎晉惠帝于長安。

東海王司馬越見劉琨為自己賣命,高興之餘,封他為廣武侯,食邑兩千戶。

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東海王司馬越任劉琨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軍,領匈奴中郎将,作為“自己人”安插至并州一帶,以抵禦反叛的五部匈奴劉淵。

經曆了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兩“朝”王爺,劉琨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升了官。

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他即将迎來他人生的輝煌,

他将建立他的功業,

他将含恨而死。

隻因為一個地方叫作并州,并州雖好,卻已經慘遭胡騎的踐踏。

帶着一紙任命書,劉琨就将去并州上任啦!

<h1 class="pgc-h-center-line">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痛,不是不能輸,</h1>

<h1 class="pgc-h-center-line">而是輸了痛了卻更加堅強,愈挫愈奮,百折不撓。</h1>

劉琨要走了,他要去一個叫做并州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從洛陽到山西路途并不是很遙遠,但劉琨走得很傷感。

此時的并州大地,胡寇猖狂。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劉琨記下了這一幕: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離四散,十不存二,扶老攜幼,不絕于路。及其在者,賣妻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艱難苦恨途中,劉琨作《扶風歌》以抒懷,心情沉郁,詞意慷慨: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

據鞍長歎息,淚下如流泉。

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

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

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窮。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曆盡千辛萬苦,劉琨率領一路招募的一千多号人,沿路搏鬥進擊,最終到達晉陽城(今山西太原)。

當時的晉陽,經五部匈奴軍隊蹂躏,官府建築全都被燒焚一空,屍骸遍地。僥幸存活下來的群眾,個個被餓得面無人色。整個城内,不僅荊棘成林,吃飽了人肉的野狼也四處亂竄。

劉琨到後,剪除荊棘,收葬枯骸,選朝府,建市獄,幾乎重建立設了晉陽城。其間,胡寇和塢堡強盜相繼來襲,劉琨率從屬兵士與之惡戰,恒以城門為戰場,數曆驚險,驅除賊寇,終于在晉陽安頓下來。

西晉往事劉琨:西晉王朝最後的逆行者,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引子年少不知愁滋味,本是金谷園中人不在混亂中淪落,就在混亂中重生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痛,不是不能輸,而是輸了痛了卻更加堅強,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後記

在許多寒風凜凜的夜晚,晉陽城外胡騎紛紛,團圍城市。當守兵、百姓窘迫之際,劉琨一襲白衣,乘月登樓,發出陣陣清嘯之聲,群賊聞之,皆凄然長歎。

雖然,白衣飄飄,胡笳退敵本是千古絕唱。 事實上,自從公元307年劉琨出任并州刺史以來,就幾乎沒過上一天安生日子。

這幾年中,匈奴人多次來犯,劉琨苦心孤詣,竭盡全力,才勉強為晉朝保住了晉陽這麼一塊孤懸敵後的根據地。

他以自己的兒子為人質,與鮮卑拓跋部的首領拓跋猗盧交好,與其結為兄弟,還表奏晉廷封拓跋猗盧為代公。

正是在拓跋鮮卑的全力支援下,劉琨才得以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雖然屢經磨難,但頑強的劉琨依然不改志向。

對他來說,他的面前從來都沒有選擇題,隻有必答題無論如何,他都一定要平定漢國、收複國土!

隻要還有呼吸,他就絕不會放棄這個目标!

然而,靠牆,牆可能會塌;靠山,山可能會倒;靠别人,别人也總有逝去的那一天。

公元316年初,拓跋鮮卑發生内亂,拓跋猗盧被其子拓跋六修所殺,之後拓跋六修的堂兄拓跋普根又滅掉了拓跋六修自立,沒過幾個月拓跋普根也死了,其子拓跋始生被擁立……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

拓跋部首領的變換比季節的變換還快。

公元318年5月,劉琨被段匹磾下令缢死,享年48歲。

其實劉琨對自己的命運似乎早有預感,在那段最後的日子裡,他給後人留下了一首傳頌千古的詩作《重贈盧谌》(盧谌是他的老部下,時任幽州别駕):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裡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鈎。

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雠?

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誰雲聖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驷摧雙辀。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西晉往事劉琨:西晉王朝最後的逆行者,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引子年少不知愁滋味,本是金谷園中人不在混亂中淪落,就在混亂中重生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痛,不是不能輸,而是輸了痛了卻更加堅強,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後記

是啊,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誰能想到經過千錘百煉的鋼鐵,如今竟然成了可以纏繞在手指上的軟絲?

這是怎樣的一種凄涼?

這是怎樣的一種悲憤?

千載之下,依然讓人為之淚下。

也許劉琨也有着很多缺點,也犯過不少錯誤,但我覺得,他依然無愧于英雄的稱号。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劉琨堅守并州10年,像一枚釘子一樣插在匈奴漢國的心髒,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永不放棄的鬥志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痛,不是不能輸,而是輸了痛了卻更加堅強,愈挫愈奮,百折不撓。

<h1 class="pgc-h-center-line">後記</h1>

南宋大詩人陸遊與民族英雄文天祥,都有佳詩贊美劉琨:

買醉村場半夜歸,西山落月照柴扉。

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

——陸遊《夜歸偶懷》

寥陽殿上步黃金,一落颠崖地獄深。

蘇武窖中偏喜卧,劉琨囚裡不妨吟。

生前已見夜叉面,死去隻因菩薩心。

萬裡風沙知己盡,誰人會得廣陵音。

——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有感而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