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龔自珍的3首落花詩:将落花寫得不同凡響、卓絕千古1、春去春來,花開花落,本是一種自然現象2、把落花寫得猶如仙境奇景,絢麗多姿3、把落花寫得猶如霹靂驚雷,地動山搖4、在飄零的落花裡看到希望和美好

龔自珍的3首落花詩:将落花寫得不同凡響、卓絕千古1、春去春來,花開花落,本是一種自然現象2、把落花寫得猶如仙境奇景,絢麗多姿3、把落花寫得猶如霹靂驚雷,地動山搖4、在飄零的落花裡看到希望和美好

作者:薇兒

龔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先驅者。

當世人還沉醉在天朝大國美夢中的時候,青年龔自珍就清醒地聽到末世的挽歌正在悄悄奏響。他喊話天子,追求變法,渴求人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其一二五》

然而,龔自珍科考不順,壯志難酬,一生沉淪下僚,隻得飄零于文字之海。

他是清代第一詩文大家,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最後一位可與李白、杜甫、蘇東坡相提并論的大師。

梁啟超讀到龔自珍的文章說,如受電擊;

柳亞子稱龔自珍的詩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龔自珍喜歡寫落花,他的落花詩,獨具個人風格,一反憐惜傷感的常調,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不同尋常的、奇特的、富有美感的瑰麗景象。

<h1>1、春去春來,花開花落,本是一種自然現象</h1>

落花一去不返,常引起人們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由花落而感悟到人生的無常,是以,落花也成了傷春題材詩詞的核心意象。

歐陽修借着閨中少婦之口,來抒發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懷: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暮春之際,晏殊感受到的不全是凋敝衰落,還有令人欣喜的重逢,那翩翩飛舞的燕子正是老友歸來,雖有欣慰,但全詩的情調仍然是低沉的,含着淡淡的哀愁: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李清照惦念遊子行蹤,不顧夜露清冷,凝視着花落水流,愁情滿懷: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對身世命運感慨最痛徹心扉的莫過于李煜了,好端端的“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頃刻崩塌,多少家國情仇,多少恩怨糾葛,都蘊含在這短句之中: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黛玉的“”花謝花飛花滿天”;

朱淑真的“滿院落花簾不卷”;

王國維的“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顔辭鏡花辭樹”

……

所有這些吟詠落花的詩句,無不飄逸着縷縷幽怨,唐寅寫了三十首落花詩,依然逃不開凄婉哀傷的窠臼。

但是,落花詩到了龔自珍的筆下,突破了尋常的意象,為我們呈現了别開生面的瑰麗場景。

龔自珍的3首落花詩:将落花寫得不同凡響、卓絕千古1、春去春來,花開花落,本是一種自然現象2、把落花寫得猶如仙境奇景,絢麗多姿3、把落花寫得猶如霹靂驚雷,地動山搖4、在飄零的落花裡看到希望和美好

<h1>2、把落花寫得猶如仙境奇景,絢麗多姿</h1>

西郊落花詩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來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癡。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難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裡多清詞,

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猶神馳。

西方淨國未可到,下筆绮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

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

道光七年(1827)三月,龔自珍36歲,第四次會試落第。

歲月蹉跎,報國無門,為了緩解苦悶的心情,龔自珍常與朋友們聚集在北京三官廟的花之寺,喝酒,吟詩,闊步高談。

這裡綠草鋪茵,花木盈庭,尤其是海棠華盛開之時,引得無數遊人前來觀賞。

這一天,一場大風過後,海棠花落滿一地。比起枝頭的燦爛,眼前滿地的缤紛又是另一番奇異的景象。詩人驚呆了,先是“失色”,再是“神皆癡”,最後,詩人激發了洶湧蓬勃的想象力,思如泉湧,文筆如飛。

詩人一方面以落花自比不幸的身世,另一方面他又不落“古來但賦傷春詩”的老調,一連串的新奇的比喻讓你感受到落花竟然也無比的壯麗絢爛:

如同雷霆萬鈞的錢塘潮水在夜晚奔湧而來;

猶如昆陽大戰,劉秀以三千精銳,勢如破竹地擊敗王莽四十萬大軍;

就像天上八萬四千個仙女洗完臉,一齊向人間傾倒下胭脂水;

那紛紛揚揚的花瓣,淡粉輕紅,一會兒像東飄西泊的奇龍怪鳳,一會兒又像載着仙人的紅鯉漫天飛舞。

花落盡,枝頭空空,就像玉皇宮殿被剛被大水沖洗;往下看,落瓣堆積,紅霞遍地……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最後,詩人聚集了全身的力量,在萬豔飛舞的璀璨壯觀中,噴薄出自己對落花的一片真情,雖然自己身世坎坷,但仍懷有改革圖志、生生不已的堅定信念,在沒落中看到了新生,看到了希望!

龔自珍的3首落花詩:将落花寫得不同凡響、卓絕千古1、春去春來,花開花落,本是一種自然現象2、把落花寫得猶如仙境奇景,絢麗多姿3、把落花寫得猶如霹靂驚雷,地動山搖4、在飄零的落花裡看到希望和美好

<h1>3、把落花寫得猶如霹靂驚雷,地動山搖</h1>

己亥雜詩·其三

罡風力大簸春魂,虎豹沉沉卧九阍。

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命運不濟,功名無期,48歲的龔自珍終于心灰意冷,決定辭官南歸。

即将離開京城的時候,正值花開,雖然美好,但是強勁的風卻吹得人難受。(罡gang風,一詞出自道教,意思是高天強勁的風。春魂,即落花。)

落花傷春的詩詞無數,未見一首如此力大兇猛、氣勢磅礴的。

“罡風力大簸春魂,虎豹沉沉卧九阍。”這風不僅力大,一個“簸”字,更是勁道十足,完全不像“吹”“拂”之類的尋常表達。開篇就預示着兇險叵測,果不其然,門前“虎豹沉沉”,那不就象征着是腐朽的惡勢力嗎?讓你不得進身,實作抱負,迅速讓你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忐忑與不安。

詩人出生名門,官宦世家,縱有雄才大略,卻直到38歲才勉強中了進士。正準備施展抱負的時候,竟然被當權者以寫字不好看為由,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

詩人借落花比喻凋萎的生世,感歎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然而,盡管境遇坎坷,心情灰暗,詩人一轉念:“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自己就像飄零的落花,馬上就要灰溜溜地離開京城了,心情竟然還不錯呢,不但無所怨恨,還對皇帝感恩戴德呢。

哪個貶臣不要向皇帝上表謝恩呢?不過是皮裡陽秋的反話罷了。

即使是受打擊、被排擠,龔自珍筆下的落花,不是飛絮蒙蒙,狼藉殘紅。“罡風、簸、虎豹、九阍”,句奇語重,張力十足,讓落花猶如雷霆萬鈞,洶湧而來,驟馳而去,打破了讀者的心理預期,呈現了龔自珍那獨特的審美意象。

龔自珍的3首落花詩:将落花寫得不同凡響、卓絕千古1、春去春來,花開花落,本是一種自然現象2、把落花寫得猶如仙境奇景,絢麗多姿3、把落花寫得猶如霹靂驚雷,地動山搖4、在飄零的落花裡看到希望和美好

<h1>4、在飄零的落花裡看到希望和美好</h1>

己亥雜詩 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道光十九年(1839),時值暮春,衆芳搖落,詩人踏着一片落花向南而行,心中雖然還有惆怅和傷感,但是已經不像“罡風力大簸春魂”那般激烈了,他想明白了,京城雖然沒有我的用武之地,但我仍有一腔熱血,可以随時為國家效盡餘力。

詩人這樣說,也這樣做了。

龔自珍回到杭州後,沒有流連家鄉的好山好水。1841年,龔自珍帶着時代的使命感,來到了江蘇丹陽的雲陽書院開班講學,化身春泥,培育國家的花朵成長。

這一年,林則徐廣州虎門禁煙,中英之間先是摩擦不斷,緊接着爆發了鴉片戰争。

曆史的發展都在龔自珍的預言之中。

龔自珍多次給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钜寫信,要與他一起籌劃禦敵事宜。梁章钜也期待着龔自珍的前往助力,誰料,尚未成行,龔自珍猝然離世。

梁章钜在詩中寫到:

渤海佳公子,奇情若老成。

文章忘忌諱,才氣極縱橫。

正約風雲會,何緣露電驚。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龔自珍的血管裡都流淌着憂國憂民的熱血,并未因仕途坎坷、壯志難酬而冷卻。

恰如他詩中所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即使自己像落花一樣遭到了遺棄,也要去維護新的生命。龔自珍曠達的胸襟,執著的信念,也讓他筆下的詩句散發出不同以往、蓬勃向上的力量,成為傳世名句。

龔自珍的落花詩,散發着自己的獨特個性,夾雜着自己一生飄零的落寞和凄苦;蘊含着為國效力的豪情和夢想;更以獨具一格的審美意象,寄托着作者對美好未來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