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作者:沒有前向的光束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李子柒現在最應該做的,也許是給羅振宇打個電話。

因為李子柒現在遇到的事情,早在七年前,羅振宇就經曆過,而他解決得相當完美。

8月30日,停更75天的李子柒突然上了熱搜。内容是她在綠洲釋出的:“大清早報個警。”并附上一張自己在警察局裡的照片。在評論裡她回網友:“資本真的是好手段。”随後很快删除。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為什麼用綠洲而不是别的平台?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李子柒的微網誌、抖音、快手和B站等大平台的官方賬号,掌控者并不在她自己,而是杭州微念。”而微念就是李子柒所在的MCN機構。

ID“兔撕雞大老爺”在微網誌爆料:“李子柒現狀遠遠比大家想象中的要慘。”緊接着,“李子柒被架空。”的說法傳了起來。如果這是真的,就意味着,李子柒這些年都是在為“微念”做嫁衣。

據天眼查,李子柒和微念共同持股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李子柒和微念分别占股49%和51%,微念是實際控制人。有網友分析,這局面是:價值在李子柒身上,股權在“微念”手裡。

對此,字母榜(ID:wujicaijing)向杭州微念核實,一名微念的從業人員告訴字母榜:“微念目前沒有對外接受采訪的計劃。”另一位微念從業人員則告訴字母榜:“李子柒的團隊目前還在正常運作,但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12年,羅振宇和申音合夥創辦《羅輯思維》時,壓根沒想到成功會來得那麼快,也沒意識到“自己占股17.55%,合作夥伴占比82.45%”的股權結構,會給未來埋下一個多大的雷。

直到2014年,《羅輯思維》已經成為一期會員招募就能進賬八百萬的吸金獸,羅振宇才醒過神來。

但最後,羅振宇不僅沒和申音撕破臉,還順利攜着《羅輯思維》另立門戶。分家第二年,他又創辦了“得到”,發展勢頭迅猛,絲毫沒受分家影響。

太陽底下無新事,李子柒目前的經曆,羅振宇早就經曆過。對于李子柒來說,現在最應該研究的,就是當時全身而退的羅振宇,究竟做對了什麼?

A

時間回到2012年的最後一天,40歲的羅振宇賣了房子後,和申音合夥創立了獨立新媒有限公司。

前者曾是央視财經節目《對話》的制片人,後者是《創業家》的雜志主編,兩人一起打造了節目《羅輯思維》,分别負責内容和營運。

申音的賭注有風險。創業之初,自媒體還沒成為流量密碼,申音在幕後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用多年的經驗琢磨選題;用自己公司“NTA創新傳播”的資源為節目鋪墊市場;出資占了大頭,風險也主要在自己身上。一旦不能成功,這些付出就都付之一炬。

申音不僅扶持了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還出品了《蠻子文摘》、《凱子曰》(凱叔講故事的王凱),充當的就是如今的MCN機構的角色,通過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孵化IP,用盡可能多的節目矩陣去對沖失敗的風險。

幸運的是,《羅輯思維》大受歡迎。“愛,就供養;不愛,就觀望”,羅振宇不許諾任何權益的一次會員招募,5500個名額5小時售罄,換來160萬現金流。這種模式一下子驚豔了整個行業。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2014年6月 羅振宇在湖北武漢光谷體育館演講

羅振宇每天像機器一樣,找素材、寫稿、錄音,不斷推倒重來,經常熬夜到淩晨三點。每天早上六點半,許多人守在螢幕的另一頭,眼巴巴地等着“羅胖”推送當天的60秒語音。

那時自媒體處在上升期,公衆号的價值随着微信的火爆水漲船高,以吳曉波為主的頭部自媒體“内容創業”的口号越喊越大聲。很快,有VC給《羅輯思維》出了1億估值。

但羅振宇突然意識到,雖然《羅輯思維》已經收獲了200萬粉絲,自己也聲名鵲起,但好像公司賺的錢跟自己沒什麼關系啊?

《羅輯思維》第二期會員招募,一天入賬800萬,羅振宇卻分不到多少。17.55%的股份,根本難以比對自己多年如一日的付出。

而申音那邊,早期的投入早就回本,還得到了不菲的回報。不過,少有媒體報道的一個細節是,申音也感到委屈。比如,他曾跟好友丁辰靈說,“股權是為了孵化其他IP存在的,但羅振宇實際上我給他的收益怎麼可能隻有18%。”

羅振宇合同簽得早,沒有想過火了之後,原本的股份結構是不是還能合理下去。随着内容的議價能力越來越高,即使申音給羅振宇的比股份配置設定的利得再多,羅振宇都會覺得自己吃虧了。

在一次40多人的媒體聚會上,羅振宇稱,雙方在合作模式和利益配置設定上,想法産生分歧,以後将獨立營運《羅輯思維》。

2014年5月17日,如日中天的《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和申音正式分家,成了當天的商業頭條新聞。

羅振宇轉發微網誌:“合作夥伴,笨點都沒所謂,人品太重要了。”還用張藝謀和張偉平的故事做了隐喻。

5月18日淩晨三點,申音在微網誌上回應:“由于對未來發展方向各有想法,羅老師有意獨自營運這個項目,諸多事宜我們仍在一一協商,一切都會以我們的使用者和合作夥伴為重,一切都會有禮有信有量。”

兩人都是體面人,心照不宣地避開了撕破臉的戲碼,和平分家。

一個月後,羅振宇攜《羅輯思維》出走,和新搭檔一起聯合成立了思維造物。這次他學乖了,手裡牢牢握着40%股權,是最大股東。

B

獨立新媒捧紅了羅振宇,李子柒也成了微念的靈魂人物,兩個人都面臨成名後和公司股權利益配置設定上的分歧,但他們的故事也并非不完全一樣。

最大的不一樣是合作夥伴。雖然申音當時充當的是MCN的角色,但實際上,兩人在合夥前交情就不錯,何況,羅振宇為申音帶來了大量财富回報,怎麼說都稱得上一次成功的投資。

申音是明理人,羅振宇為《羅輯思維》付出了多少,他看在眼裡。是以,當羅振宇越來越紅之後,他妥協了,同意羅振宇帶着《羅輯思維》出走。

而微念就不一樣了,李子柒在和微念合作前就憑着一條《蘭州牛肉面》漲了一百多萬粉絲。小有名氣之後,微念的老闆劉同明才飛到她所在的城市請她吃飯,用“把中國傳統文化展現給世界”的誠懇打動了她。

建立合作之前,劉同明對于李子柒不過是一個陌生人。

2016年,李子柒趕上一波短視訊熱潮,Papi醬等早期網紅快速走紅,很多人認為創作者不善于搞商業,于是,大批MCN機構、資本湧進賽道,一系列孵化、包裝的玩法有了一套定式。

李子柒單打獨鬥的路徑行不通了,她需要專業的團隊全力推廣,安心拍視訊。

當時,微念旗下有林小宅、卧蠶阿姨、香噴噴的烤雞等不少知名網紅,但簽下李子柒後,公司資源都集中在了她身上。據開鳳梨财經報道,“在微念的三棟辦公樓裡,其中一棟樓裡是李子柒事業部。”“全公司五百多人服務李子柒一個人”。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借力于李子柒的IP價值,微念打造的“李子柒”品牌大獲成功,2020年的銷售額達到16億元。據海外網紅營銷服務平台Noinfluencer資料,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廣告分成,每年就有600萬美金(約4000萬人民币)左右。

和申音全力扶持羅振宇相比,李子柒的情況複雜得多。

如果說,羅振宇是因為股份結構分家,那李子柒可能還多了一個營運的分歧。微念做的是流量生意,推出“李子柒螺獅粉”快速變現,毛利在60%左右,已經算暴利了。

但李子柒更希望深耕内容,是以,她視訊的更新速度從以前的半月更,月更延長到偶爾雙月更,品質肉眼可見地提高。

一方希望做好内容,把中國文化輸出到世界,一方希望借“李子柒”IP的商業價值快速變現。

快速變現導緻的産品口碑差會直接影響李子柒這個IP的價值,而且李子柒從中還拿不到多少收益。

今年8月,李子柒品牌成立三周年,此前她都會參與活動,今年卻沒有任何動作。據娛樂硬糖報道,有供應商曾解讀李子柒和微念的關系,“兩者一快一慢,勢必要産生嫌隙,眼前可能就是在鬧分家。”

一旦李子柒和微念“分手”,千萬級粉絲賬号、吸金能力強勁的商标和子品牌、網店該怎麼劃分?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天貓李子柒旗艦店粉絲634萬,其明星産品螺蛳粉月銷50萬+

微念利用李子柒提供名氣的附加值,和代工廠合作,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微念的營運、李子柒的内容和流量混在一起,誰也掰扯不清哪一方起了更大的作用。

如果雙方不能像羅振宇與申音那樣和平分手,那後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對李子柒來說,有可能徹底失去“李子柒”IP,而微念則損失更大,沒有李子柒的“李子柒”,隻不過是沒有靈魂的空殼而已,衰落隻是時間問題。

C

李子柒和羅振宇的遭遇,隻是網紅與MCN紛争的一角。

網紅和MCN機構,明星和經紀公司,本質上差不多:為名、為利,雙方各取所需。在MCN行業内,主流說法是網紅和MCN收益分成分别是10%和90%,網紅粉絲數等資料越高,就越有議價空間。

但因為IP中的資料和名氣是變化的,話語權也是流動的,是以博弈時常發生。

2019年的B站百大Up主翔翔大作戰,因為和公司“震驚文化”産生糾紛,微網誌和抖音賬号都被當機了,微網誌内容被清空。

事情起因是翔翔大作戰發現了合同裡的問題:沒有收到公司的實質性幫助,還需要免費推廣公司旗下的其他賬号。

他提出溝通被拒絕後,又提出解約,微網誌和抖音賬号就被收走了,流量歸零。之後,隻能啟用“拜托了小翔哥”的賬号從頭開始。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李子柒當學羅振宇

B站Up主林晨同學情況更糟,他在視訊裡講述,自己的公司從沒提供内容營運、報酬支援,想解約時,還被索賠300萬。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但并非隻有網紅處在劣勢,有時MCN也會遇到難題。

2020年,坐擁千萬粉絲的抖音網紅小慧君爆料,自己遭到公司的老闆騷擾,得了重度抑郁症。消息一出,公司業務和聲譽受到很大的影響,老闆孫灏羽也被網暴。

老闆連夜驅車300多公裡,到了小慧君确診的北京醫院,才證明她的病情是僞造的。他也做了抑郁症測試,100個問題裡專挑嚴重的選項答,當天就确診了“重度抑郁症”,輕松開了藥。

最後兩人對簿公堂,小慧君敗訴賠了50萬。這一場大戲,隻是因為小慧君想跳槽,但不想賠錢。說到底,頂流和小網紅、頭部MCN和無名機構,在名利面前,博弈的姿态其實都差不多。

娛樂圈裡,這種明裡暗裡的算計就更多了。

參加《創造營》的蔡正傑,簽了公司正式出道,由于沒有收入,公司同意讓他出去兼職,想要解約,上司口頭上同意了。沒想到卻收到律師函,被告知需要付500萬違約金。

何炅說過,娛樂圈有些公司的财富密碼,就是簽大量藝人,什麼資源都不給,等着藝人主動提解約時,索要天價違約費。

一位曾打造出數個百萬賬号的MCN機構負責人告訴字母榜:“MCN雪藏紅人,等紅人解約賠錢的情況,不常見,但确實存在。”

至于怎麼規避糾紛。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也在視訊《MCN是UP主的奴隸嗎?》中給出答案:事前真小人,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糾紛。

簽合同前,把“MCN能給多少流量扶持?以什麼時間前給到?分成比例多少?如何定義違約......”這些條款一一量化。

7年前,羅振宇幸運地逃過一劫,7年後,李子柒會和他一樣,将IP牢牢攥在手中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