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作者:封面新聞

王麓/文

顧炎武好學

顧炎武,蘇州府昆山縣(今江蘇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绛,乳名藩漢,别名繼坤、圭年,字忠清、甯人,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因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稱他為亭林先生,世稱顧亭林。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顧炎武畫像。

小時候,顧炎武每年春夏溫習經書,家裡給他請了4個聲音宏亮的老師,坐在他的周邊。

顧炎武面前放一本經書,他先叫一個老師讀一段經書,遇到其中字句不同的或他忘記了的地方,就與4人争論一番或再記一遍。

一人讀20頁書,又叫另一人讀20頁,他每天溫習經書200頁。

顧炎武自小至老手不釋卷,外出旅行,他騎一頭跛驢,用二匹馬馱幾箱子書。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到了邊塞亭障,就請駐守的老兵一起喝酒聊天,詢問當地的風土人情,考究地理山川。

如果與平時聽到的不符合,他就打開書本驗證,一定要弄清楚才罷休。

騎在驢上無事時,他就默誦各種古典著作的注解疏證。

由于沉浸在書本中,路上碰到老朋友,他往往記不起對方是誰了。有時過于沉溺書中,走着走着就掉到崖下去了。他爬起來,繼續走路。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顧炎武塑像。

顧炎武在寫《音學五書》時,已經寫好的《詩本音》二稿被老鼠咬壞了。他也不冒火,再次謄寫。

有人勸他消滅老鼠,他說:“老鼠咬我的書稿,是在鼓勵我啊!不然,我怎麼會五易其稿呢?”

顧炎武不夜行

康熙15年(1676),顧炎武客居北京。

一天下午,他去看望外甥徐乾學和徐元文,兩個外甥設晚宴款待他。當時徐乾學、徐元文已是大學士,朝廷重臣。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徐乾學兩兄弟滿以為可以和舅舅暢飲一番,不醉不歸,可剛喝了3杯酒,顧炎武就站起來說要回去了。

徐乾學說:“您别急啊,到時我讓人打着燈籠送您回去不就得了?”

顧炎武也不管徐乾學官居高位,當場發飙說:“這個世界上走夜路的,隻有私奔和行賄這兩種人,正人君子是不會走夜路的!”

吓得徐乾學趕緊立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如果顧炎武活到現在,看到深夜的大城市,不知會不會氣暈過去?

顧炎武理财

顧炎武離開江南,獨自一人往北旅遊。

他每到一個地方,就在當地買幾個婢妾,大量購置房屋和地産。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顧炎武誕辰400周年紀念郵票。

靠着田産,他就有了經濟收入,就可以全心全意在當地實地考察治學。

這樣兩三年後,他就收回了成本,讓門人代為管理,自己毫不猶豫地離開,往下一站走去。到了下一站,他又如法炮制。

就這樣,他先後走了多個省份,從來沒有出現過經濟危機。

晚年時,他定居在陝西華陰縣,購置了50畝田産養老。

讀史筆記·清朝牛人短故事(12)|顧炎武不走夜路,說夜行的要麼是私奔要麼是行賄

顧炎武的書法。

徐乾學、徐元文這兩個外甥在沒有顯達前,曾多次向顧炎武借錢。顧炎武每次都借,前後累計借了數千兩銀子。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顧炎武一直到死都沒有找兩個外甥還錢。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