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盼盼
10月26日,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頒獎大會暨《李四光科學論著集》出版發行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副主任鐘自然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主持。
會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副主任侯啟軍宣讀《關于頒發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的決定》。根據決定,本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共評選出獲獎者15位。其中,野外獎8位,科研獎5位,教師獎2位。獲獎者大多長期堅持在野外一線從事勘探與研究工作,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促進地質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鐘自然代表自然資源部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對獲獎者表示熱烈祝賀,向始終奮鬥在野外和科學研究一線的廣大地質工作者表示親切問候,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地質科技進步與地質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李四光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創始者之一,是卓越的科學家、傑出的教育家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是我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李四光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是中國共産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展現和實踐,是老一代科學家追求真理、嚴謹治學優秀品質的凝結和升華,是李四光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财富。
鐘自然強調,廣大地質工作者要大力繼承和弘揚李四光精神。一是要大力弘揚李四光先生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堅持精準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二是要大力弘揚李四光先生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堅持“四個面向”,堅定不移用科技創新引領、支撐、改造新時代地質工作。三是要大力弘揚李四光先生誨人不倦、獎掖後學的師表風範。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着力打造一支在國内外有重要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地質科技人才隊伍。四是要大力弘揚李四光先生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做“真”學問、搞“真”科研、出“真”成果,求“真”成效。五是要大力弘揚李四光先生淡泊名利、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要撲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地質文化。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迄今已評選17次,各類獎項獲獎者總計268位,先後有6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榮膺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其中,36位是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後當選的兩院院士。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是面向全國地質工作者的最高地質獎項,是推動地質科技創新、培養傑出地質人才的重要平台。
會上釋出了《李四光科學論著集》。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論著集出版的重要意義。《李四光科學論著集》是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指導下,由地質力學研究所與李四光紀念館、地質出版社組織出版的科學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仲禮院士為論著集作序。論著集全面詳實地反映了李四光長達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曆程及豐碩成果,是其畢生研究地球科學、獻身地質事業的忠實記錄與科學總結。全書收錄了李四光1920-1971年的專著、論文、講話、談話、書信、手稿等,總計篇幅約500萬字,按專業領域分成11卷。第一卷至六卷分别收錄了其在地質力學、中國地質學、 科化石、冰川地質以及天文地質古生物5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理論篇。第七、八卷地質力學實踐,第九卷講話輯叢分别為應用實踐篇和工作實踐篇,是其學術思想指導實踐的重要補充。第十卷簡文著述,第十一卷文稿荟萃是其思想言行的展現,也是後人了解探讨其科學思想的重要依據。
大會向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地質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圖書服務中心、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等機關贈送了《李四光科學論著集》。
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金發,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及直屬機關、中國地質調查局機關有關部室及直屬機關,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李四光紀念館等部門和機構的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