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鄧小平和劉華清親切握手
黨的十四大召開前夕,鄧小平一直關注着大會籌備的進展情況。他從永葆人民軍隊性質的高度着眼,對新時期軍隊建設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1992年10月6日,鄧小平給中央政治局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對新一屆中央軍委上司班子提出了具體的方案,其中包括提名劉華清留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等建議,得到了中央政治局的完全贊同。
“今後主要由劉華清、張震兩位同志在江澤民同志上司下主管軍委的日常工作。據我了解,劉華清、張震同志最熟悉軍隊。将來挑選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軍隊的人來承擔責任。”鄧小平在給中央政治局的信中如是說。這源于鄧小平數十年來對劉華清、張震的一貫了解。
對劉華清,鄧小平熟悉得更早一些。劉華清13歲投身革命,身經百戰,九死一生。在抗戰初期的129師師部,他有幸和劉伯承、鄧小平在一起共同生活和戰鬥過一段難忘的歲月。
此後數十年間,劉華清從一線部隊逐漸成長為人民解放軍的進階将領,但和鄧小平交往并不太多。改革開放以後,劉華清才重新在鄧小平上司下的總參謀部任職。在任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期間,他的工作得到鄧小平的高度認可。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召開。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再次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在海軍司令員任期内,劉華清深入部隊調查研究,認真解決海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使中國海軍的建設大踏步地躍升到一個新台階。
此時,71歲的劉華清早做好了退休的準備。“本以為此生事業到此告一段落,卻出乎意料走進了軍委機關”。他被鄧小平點将,擔任軍委副秘書長。劉華清聽到這個消息,大為意外。鄧小平囑咐他:“調你到軍委來工作,就是考慮到軍隊要搞現代化,現在全軍熟悉科研裝備的就你了。調你來就是抓裝備,抓現代化。”劉華清和武器裝備發展有不解之緣。上個世紀60年代初開始,他離開海軍,擔任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參與組織上司過各種武器裝備的研制和決策。
在新的曆史時期,劉華清不負軍委和鄧小平的重托。到軍委任職後,他深入調研,集思廣益,确定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很快就打開了武器裝備發展的新局面。與此同時,他又要求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借鑒外軍技術,“充分吸收利用,以加快前進速度”,使得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建設走上了良性發展道路。同時,劉華清還積極協助軍委主要上司做好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的相關工作。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劉華清作為中顧委委員列席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會上印發了鄧小平9月4日上午與江澤民、李鵬、楊尚昆、萬裡等人的談話要點材料。這份材料說明:鄧小平主動提出,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提名江澤民任軍委主席,楊尚昆兼第一副主席,劉華清任副主席,楊白冰任秘書長。劉華清看了材料之後,深感意外和責任重大,擔心力不從心,會後立即給鄧小平辦公室主任王瑞林打電話,請其報告小平同志:“還是選别人好。”王瑞林回話:“鄧主席已定,不會改變。”
鄧小平的态度原來就非常明确:“劉華清身體好,知識面比較寬,解放後一直搞國防工業、搞科技裝備,在蘇聯還學了幾年。他懂科學,搞衛星、飛彈都參加過,是榮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選這麼個人當軍委副主席恐怕比隻看資格好。我們軍隊中老幹部四方面軍的占大多數,這個副主席要是四方面軍的。劉華清是四方面軍的,某種程度上說是比較年輕力壯一點的,身體好,是能聽黨的話的。當然,聽黨的話的人多得很,但是他幾個條件都具備。”
三年之後,在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劉華清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以76歲高齡的中顧委委員的身份,進入新一屆的中央上司集體班子,是劉華清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這也是鄧小平着眼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在會前就作出的高瞻遠矚的安排。劉華清回憶道:“這是黨的培養,也離不開小平同志對我的教誨和信任。”
——摘自《黨史博采》總第4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