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讀河北大地上的紅色經典17 | 郭小川:為革命與建設而歌 以戰士情懷抒寫抗戰 歌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詩中閃爍着豐富的哲思

作者:ZAKER石家莊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石雅彬

  郭小川,出生于我省豐甯縣,在多年革命生涯中,他以手中的筆,抒寫胸中豐沛情感,他的政治抒情詩和長篇叙事詩激勵着那個時代的青年人奮勇投身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中。

品讀河北大地上的紅色經典17 | 郭小川:為革命與建設而歌 以戰士情懷抒寫抗戰 歌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詩中閃爍着豐富的哲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 以戰士情懷抒寫抗戰</h1>

  1919年,郭小川出生于河北省豐甯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他就表現出對文學的強烈興趣。1933年,日寇侵占了他的家鄉,他随全家逃難到了北平。在北平,他開始加入學生運動,并參加了中國共産黨地下組織的民族解放先鋒隊。在抗日救亡的革命大潮中,郭小川迅速成長起來,開始用“郭蘇”“健風”“湘雲”“登雲”等筆名寫詩,不少作品發表在當時北平的救亡刊物上。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郭小川在奔赴延安途中參加了八路軍,在著名的一二○師三五九旅先後擔任宣傳、教育和機要工作,還曾擔任王震的機要秘書。在随部隊轉戰河北的平山,山西的孟縣、榆次等地戰鬥過程中,郭小川寫下了不少詩歌和劇本,比如《熱河曲》《我們歌唱黃河》等。

  1941年初,他到延安馬列學院等機關學習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從事馬列主義政治理論和文藝理論的研究。1942年,郭小川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後,他積極響應毛主席的偉大号召,深入群衆中去,改造自己的創作。一直到1945年10月,郭小川才回到闊别多年的家鄉,擔任豐甯縣縣長,并上司縣支隊的清匪反霸工作。1945年12月,平津戰役打響,郭小川随軍入關,擔任《天津日報》的編委兼編輯部主任。1949年5月,郭小川随軍南下,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傳部宣傳科副科長,不久任宣傳處處長。1951年7月,又被調到中南文藝戰線任上司工作。

  郭小川在抗日戰争前期創作了大量詩歌,但在一次渡黃河時大多散佚,留存至今的僅有《滹沱河上的兒童團員》《瘋婦人》《塞上草》《我與槍》等詩篇,雖然稚嫩,存在着嘗試和摸索的痕迹,但是清晰地表達了複仇與反侵略的主題,以及詩人融入群體、走向鬥争的昂揚旋律與激情鬥志。也初步顯示了他善于捕捉革命鬥争生活中動人場景的藝術才能。

  可以說,郭小川的創作生涯是同革命戰鬥生涯緊密聯系的,多年戰争洗禮,使他得以近距離觀察戰争、感受戰争,這些深切的積累都成為他日後詩歌創作的重要素材。從1943年以後長達十多年之久,詩人把全部精力放在實際革命工作上,幾乎沒有拿起筆來寫詩。但那些積存在胸中的熾熱情感,并未随着時間推移而減弱,一旦詩人重拾起寫詩的筆,便會噴薄而出,彙聚成滾滾詩潮,席卷大地。

  “可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偉大的發現:/住在青紗帳裡,高粱稭比甘蔗還要香甜;/可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大膽的判斷:/無論上海或北京,都不如這高粱地更叫人留戀。//可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種有趣的夢幻:/革命勝利以後,我們一道捋着白須、遊遍江南;/可記得?我們曾經有過一點渺小的心願:/到了社會主義時代,狠狠心每天抽它三支香煙。”寫于1962年的這首《甘蔗林——青紗帳》充分展示了他的戰士情懷,若無當年的切身感受和實際體驗,絕難臆造杜撰出如此動人的畫面和詩句。

  “将軍長出一口氣,/在岸邊走動。/旋轉着頭,/觀看四圍風景:/巨石,/樹叢,/落葉,/流螢,/小路,/清風。/将軍說:/‘你瞧啊,/一切都有生命。’//将軍‘啊’了一聲,/大有感觸,/看那河水下遊,/展開莊嚴畫幅:/谷堆,/窩鋪,/場院,/高樹,/大家,/大路。/将軍說:/你想過沒有?生活該有多麼豐富!”//将軍有些倦了,/弓身坐在河邊。/仰起頭,/把高空飽看:/明月,/青天,/繁星,/大山,/銀河,/雲煙。/将軍說:/“想想吧,世界多麼久遠!”寫于1959年的長篇叙事詩《将軍三部曲》,堪稱中國新詩發轫以來長篇叙事詩的扛鼎之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 歌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h1>

  1955年,郭小川調到中國作家協會工作,開始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火一般的熱情為新中國歌唱、為社會主義建設放歌,這一時期,他最大的成果是創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

  郭小川的第一首政治抒情詩是獻給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的《投入火熱的鬥争》。這首詩以他過去的詩歌中所沒有的磅礴氣勢,唱出這個時代的強音:“公民們!/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它的每一秒鐘/都過得/極不平靜,/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塊沙石/都在躍動,/它每時每刻/都在召喚你們/投入火熱的鬥争,/鬥争/這就是/生命,/這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随後兩年,郭小川陸續寫下《向困難進軍》《在社會主義高潮中》《閃耀吧,青春的火光》等以《緻青年公民》為總題的組詩,詩人在回憶這個時期的創作時這樣說過:“我情不自禁地以一個宣傳鼓動員的姿态,寫下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簡直就像抗日戰争時期在鄉村的牆上書寫動員智語一樣……我願意讓這支筆蘸滿了戰鬥的熱情,幫助我們的讀者,首先是青年讀者生長革命的意志,勇敢地‘投入火熱的鬥争’。”

  “繼承下去吧,我們後代的子孫!/這是一筆永恒的财産——千秋萬古長新;/耕耘下去吧,未來世界的主人!/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這首《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如今被全文展示在北大荒博物館裡,表達出當年北大荒建設者的豪情。“而那機器轟隆着的工地和揚着塵土的田野呀,/我的心沒有一天不向你們飛馳……//我要下去啦——/樹葉呀我不能讓你載着金色的時光輕輕跌落!/我要下去啦——/秋風呀你不要這樣把我折磨!/我要下去啦——/小河呀我要同你一起走向喧鬧的生活!/我要下去啦——/人們需要我像作戰般地工作!”這首《山中》抒發出作者急于投身建設的迫切心情和對未來的憧憬。

  馮牧在《郭小川詩選·代序》中評價:“他的詩篇、他的歌,使我們看到了時代前進的腳步,使我們聽到了時代前進的聲音。……任何一個革命的作家和詩人,隻要他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隻要他堅持深入火熱的鬥争生活和正确的創作方法,他的作品就一定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時代的精神,就像每一滴露珠都會反射出太陽的光彩一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詩中閃爍着豐富的哲思</h1>

  “在偉大的宇宙的空間,/人生不過是流星般的閃光。/在無限的時間的河流裡,/人生僅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呵,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于是我帶着惆怅的心情,/走向北京的心髒……”這首《望星空》被認為是郭小川政治抒情詩的代表作,其中也融入作者深刻的哲思與探索。作者力圖發掘人民和革命戰士的心靈美,從人民生活中去提煉那種“不同凡響的、光燦燦的晶體”,并通過巧妙而奇異的構思表現出來,使讀者讀了不僅能引起短暫的激動,而且能引起長久的深思。

  新中國成立後所創作的大量詩作中,郭小川進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嘗試,其豐富的思想及哲學思維在作品中得以展現。“鄉村大道啊,我愛你的長遠和寬闊,/也不能不愛你的險峻和你那突起的風波;/如果隻會在花磚地上旋舞,那還算什麼偉大的生活!/哦,鄉村大道,我愛你的明亮和豐沃,/也不能不愛你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不經過這樣的山山水水,黃金的世界怎會開拓!”《鄉村大道》本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平凡事物,在詩人眼中,卻将其與人生的道路聯系在一起,表現了深刻的哲理。《甘蔗林——青紗帳》中“青紗帳”和“甘蔗林”也是他創造的兩個鮮明意象。“青紗帳”代表過去的戰争歲月,“甘蔗林”象征當時的和平生活。

  在長期的社會主義革命文學創作實踐生涯中,郭小川始終堅持走富有獨創風格的藝術道路。他認為:文學的價值在于它的時代性和特殊性,社會主義文學當然也不例外。一個無産階級詩人或作家,其作品在緊緊把握時代脈搏的前提下,要富于個人特色。他說,一個作家,“他的精神狀态一定是非常崇高,他永遠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而且用共産主義的銳利的目光去觀察和了解一切;然而,他卻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作家的作品一定是服務于人民的,忠實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原則的;然而他有的是自己的風格,自己的特色,即使他的作品不署名,你也可以大緻猜中是他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