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學者聚魯共探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之路

專家學者聚魯共探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之路

全國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品質融合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行。劉金 攝

中新網濟南10月14日電(趙曉)全國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品質融合發展論壇14日在山東濟南舉行。來自高校、革命場館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彙聚,共同探讨革命文物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發展之路。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中國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革命博物館紀念館超過1600家,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為用好紅色資源,赓續紅色血脈,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今年7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

專家學者聚魯共探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之路

國家文物局與山東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劉金 攝

當天,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發揮革命文物育人功能、新媒體時代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思政課教學資源等話題進行主旨發言。

“革命文物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時代價值,能讓當代中國青年獲得啟發、汲取力量。”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開幕式上表示,國家文物局将會同教育部,充分調動整合文物和教育系統的資源、人才等優勢,依托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和高校,共同建設若幹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聚焦一批重大課題開展聯合攻關,持續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理論成果和教學成果,同時鼓勵和支援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多去高校“對話”“謀事”“成事”,策劃推出一批精品項目。“歡迎高校教師特别是思政課教師走進革命場館教育訓練研習、聯合科研,共同研發‘紀念館裡的思政課’。”

專家學者聚魯共探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之路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山東大學簽署合作加強山東文化遺産保護架構協定。 劉金 攝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在發言中說,各高校和社會相關部門應積極合作,用好文物資源圖譜,打造協同育人體系。在“第一課堂”中促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雙輪驅動,在“第二課堂”中,探索“情景體驗式”“實境親曆式”和“感觸沉浸式”的實踐育人模式,充分發揮紅色育人基地的平台作用。高校同時應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蘊和學者人才資源,積極主動與相關革命文物部門溝通,建立健全關聯工作機制,促進資源共享、資訊互聯。

山東是革命文物大省、高等教育大省,将着力用好紅色資源,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山東省副省長王心富在現場表示,該省将加快編制《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推動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形成革命文物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并創新融合方式,找準革命文物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點,打造一批精品展陳示範項目,策劃一批走進高校的革命文物巡展,開展一批依托新媒體的特色展示活動,創作一批紅色文化優秀作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

當天,國家文物局與山東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與山東大學簽署合作加強山東文化遺産保護架構協定。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