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遭遇16頭野豬破壞,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曆時兩個多月設計捉豬

視訊加載中...

近日,深圳仙湖植物園蘇鐵園夜間連遭"不速之客"破壞,從業人員通過監控發現,"肇事者"是一群貿然闖入的野豬。為保護珍稀蘇鐵,防止野豬意外傷人,仙湖植物園決定邀請深圳專業野保從業人員出手,将野豬"捉拿歸案"。經過兩個多月"設伏",三頭"闖禍"的野豬先後落網,并被"禮送"回歸野外。深晚記者跟蹤采訪,還原全程。

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遭遇16頭野豬破壞,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曆時兩個多月設計捉豬

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從業人員将被捕獲的野豬運送下山。 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供圖

"快看,它們來了。" 1 月 15 日,深圳資深野生動植物保護志願者陳久桐打開手機視訊看了沒一會兒,招手示意正在一旁記錄的同伴張文晖。張文晖湊過去一看,隻見手機螢幕上出現了一大三小 4 頭野豬,正在一處山坡上津津有味地啃着地上的食物,"咯吱咯吱"的咀嚼聲清晰可辨。

這是陳久桐和張文晖布設在仙湖植物園蘇鐵園西北側一座小山包上的監控探頭傳回的畫面。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他們已經鎖定了 16 頭頻繁在此出沒的野豬,并已成功捕獲其中的 3 頭。

"‘被捕’的野豬會被安裝專門的跟蹤器,然後在大鵬半島重新放歸野外,成為深圳野豬種群調查工作的重要資料來源。"陳久桐說。

蘇鐵園裡的"不速之客"

去年 10 月以來,仙湖植物園管理處開始為在蘇鐵園附近頻繁出現的野豬憂心忡忡。

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遭遇16頭野豬破壞,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曆時兩個多月設計捉豬

在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附近發現的一條野豬獸道。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蘇鐵,俗稱"鐵樹",一說是因其木質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鐵而得名;另一說因其生長需要大量鐵元素,故而名之。其在中國主要分布于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等省,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鐵樹開花"指的就是蘇鐵。不過,蘇鐵是裸子植物,隻有根、莖、葉和種子,沒有花這一生殖器官,是以,蘇鐵的花,實際上是它的種子,成熟期在每年的 10 月份。

由于蘇鐵樹形古雅,羽葉潔滑光亮,四季常青,殊為美觀,故而成為珍貴的觀賞樹種。仙湖植物園于 2002 年成立了"國家蘇鐵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内有蘇鐵類植物共計 3 科 10 屬 240 餘種,擁有的蘇鐵類植物種群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在這裡,最亮眼的要數一棵 1000 多歲的蘇鐵皇了。如此高齡依然充滿生機,世之罕見,植物之美展現得淋漓盡緻。這棵蘇鐵皇引自越南,是罕見的越南篦齒蘇鐵。蘇鐵園是以成為仙湖一個招牌景點,每逢周末節假日,都會吸引衆多市民和植物愛好者紛至沓來。

不過,正因為"鐵樹開花"難得一見,蘇鐵園遊人如織,仙湖植物園對這裡的管護就分外小心。去年 10 月間,從業人員在巡護中意外發現,在蘇鐵園北側山坡下的一個水溝裡,出現了明顯的野豬活動痕迹。

"水溝底部因為大型獸類踩踏、躺卧而變得凹凸不平,山坡上發現了獸類糞便。經過認真分析現場足迹和糞便,很快我們就确定了這是野豬幹的,而且不是一兩頭,而是一大群。"仙湖植物園方面很快做出了判斷。

野豬會不會是沖着蘇鐵的種子來的呢?畢竟對野豬來說,那是野外的一份天然美餐。經過仔細勘察,園區從業人員果然發現了野豬啃食蘇鐵種子留下的痕迹。盡管情況并不嚴重,但還是讓仙湖植物園方面繃緊了神經——如果聽之任之,不僅蘇鐵園作為觀賞性極強的園林景觀極有可能慘遭破壞,萬一遊客與野豬不期而遇,發生意外傷人事件,後果更加不堪設想。經過反複斟酌,仙湖植物園決定向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求助,對這群"不速之客"采取人為幹預措施。

就這樣,這個特殊的任務落在了陳久桐和張文晖的肩上。

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遭遇16頭野豬破壞,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曆時兩個多月設計捉豬

張文晖在為野豬投放誘餌。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不同尋常的"獵手"

陳久桐和張文晖都是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資深志願者,是深圳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兩名頂級"獵手"。陳久桐來自東北,而張文晖則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對野生動植物的熱愛,讓他們成為一對黃金搭檔。

陳久桐來深圳有 20 多年了,2005 年他買了自己的第一部數位相機,那部索尼 F717 幫助他打開了觀察大自然的"第三隻眼",從拍攝昆蟲開始,他近乎瘋狂地愛上了動物攝影,随後又開始更新裝備拍攝鳥類、蛇類,如今他已經拍了 700 多種野生鳥類和 200 多種蛇類。為了拍到這些動物,他幾乎天天都行走在山林之中,在長期的觀察和拍攝中,他逐漸對野生動物的習性了如指掌,進而成為一名專家級的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這麼多年來,陳久桐救助過的野生動物已經無法計數,今年元旦假期期間,在寶安區松崗街道五指耙公園裡出現的那條緬甸蟒就是被他和同伴"請"回救護中心的。不過,特别讓他引以為豪的救助行動,當屬 2017 年底在蛇口山公園捉到一條重為 40 公斤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緬甸蟒。"那條大蟒蛇身長将近 4 米,被我們捉住以後,是由 5 個壯漢扛下山的。那也是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助記錄中最大的一條蟒蛇。"陳久桐回憶說。後來,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選擇了大鵬半島市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的一處溪流,将那條"超級大蟒"放歸大自然。

相對于捕蛇,捉野豬顯然難度要大許多。深圳的野豬是歐亞野豬的一種,生活在植被密集的山林中。這是一種雜食性的"貪吃鬼",基本上隻要能吃的東西都吃,不過主要還是以嫩葉、堅果、漿果、草葉和草根為食,還可以用長長的鼻子拱開地面啃食植物的根和球莖。在中國,除了青藏高原與戈壁沙漠外,基本上每個省都有它們的蹤迹。野豬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獸一胎産 4 至 12 頭幼崽,而且在繁殖旺盛期的雌獸一年能生兩胎,一般 4 至 5 月間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而且小歐亞野豬在出生的頭一年中,體重能增加 100 倍,半年多就可以達到性成熟并開始繁殖後代,這種生長速度在脊椎動物中是罕見的。目前,野豬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17 年,陳久桐第一次利用紅外相機在馬巒山拍到一群野豬,從此他開始認真觀察、了解野豬的習性,因為他知道,深圳已經在全市實行禁獵多年,加之這種深圳最大的陸生野生動物沒有自然界的天敵,導緻近年來野豬數量快速增長,已經使它們無法避免地進入人類生活的區域,進而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如何更好地處理野豬對人類的幹擾,成為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亟待解決的課題。

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遭遇16頭野豬破壞,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曆時兩個多月設計捉豬

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從業人員經過一處已經廢棄的野豬陷阱,這是第二頭野豬"落網"之處。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

野豬的行蹤完全暴露

為了"請豬入甕",陳久桐和張文晖想了不少辦法。

他們先是仔細勘察了現場。在附近轉了幾天後,終于在蘇鐵園西北角的一個小山包上有了重大發現。

"那裡緊鄰梧桐山,相對偏僻而且樹林茂密,很友善野豬下山覓食。我們在山坡上發現了好幾條野豬長年行走形成的‘獸道’,山頂上還有它們嬉戲打鬧的地方,那裡的灌木和野草基本上倒伏得很厲害,有些地方由于野豬長時間踩踏失去了植被,裸露出土層,我們把那裡稱作它們的‘練兵場’。而山邊用來隔離園區的鋼絲護網也被它們拱出了幾個明顯的大窟窿,附近還有它們留下的非常明顯的足迹和糞便,它們就是從這些破損的護網進入蘇鐵園的,而且基本上是天天都來。"張文晖介紹說。

找到了野豬常走的路,陳久桐和張文晖開始布設紅外相機,同時投放誘餌。當天晚上,他們就一下子拍到 6 頭,發現野豬基本上都是在夜裡 10 點左右開始出現,從山上往山下來,通常次日淩晨兩三點離開。野豬群每次都會在監控區域内找東西吃、拱土,因為"熟門熟路",在監控中顯得非常從容淡定。

後來,他們又在誘餌投放點附近布設了視訊監控探頭,并用手機實時接收監控畫面。隻要野豬進入監控範圍,手機就會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監控畫面,并且自動儲存下來。如此一來,野豬的行蹤就完全暴露在他們眼前。

"兩個多月以來,我們先後發現了兩個野豬種群,數量總共有 16 頭。"陳久桐說。

盡管已經完全掌握了野豬的行動規律,但他們并沒有貿然行動,而是耐心地每天上山布放誘餌。誘餌主要是蘋果、玉米和蕃薯,都是精心為野豬準備的,因為根據他們的長期觀察,這幾種誘餌是最受野豬"歡迎"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野豬逐漸養成定時定點進食的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到了可以布設陷阱的時候了。

三頭野豬成為野保部門的"義務情報員"

2020 年 11 月 1 日深夜,幾頭野豬像以往一樣,大搖大擺地闖進了蘇鐵園旁邊的小山包。它們前後拉開一兩米的距離,一邊慢慢沿着被它們踩出來的獸道行進,一邊漫不經心地用長長的豬嘴在地面上輕輕拱着什麼。突然,一頭小豬的前腿像是不小心踩空了,隻見它猛地跳了起來,然後瘋狂地向旁邊的密林中逃去,不過腿上已經被一根繩索牢牢套住,沒逃幾步就再也不能前行。旁邊的幾頭野豬見狀魂飛魄散四散奔逃,轉瞬間就跑得無影無蹤。而那隻被套牢的小野豬則一邊拼命掙紮一邊大聲哀嚎,仿佛是在向它的同類求救。不久,小野豬似乎發現自己所有的努力完全都是徒勞,這才慢慢消停下來,乖乖地趴在地上放棄了"抵抗"。

"被捕"的第一頭野豬。

仙湖植物園蘇鐵園遭遇16頭野豬破壞,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曆時兩個多月設計捉豬

"被捕"的第二頭野豬。

這是陳久桐和張文晖"捕豬專項行動"的第一個收獲——一頭約 20 公斤重的小野豬乖乖就擒。

同夥的落網讓野豬老實了一段時間,一連一個多月沒有再怎麼露頭。利用這段間隙,陳久桐和張文晖在野豬經常行走的另一段路上重新布設了陷阱,然後一如既往地投放誘餌,靜候野豬自投羅網。2020 年 12 月初的一天深夜,野豬群禁不住"美食"的誘惑重新進入陳久桐和張文晖的"伏擊陣地",一頭 28 公斤的野豬落入新設的陷阱"束手就擒",其餘野豬又像之前一樣一哄而散。老實了一段時間以後,美食的誘惑再次發揮作用,2021 年 1 月 2 日晚,一頭 58 公斤的野豬落入了陳久桐和張文晖重新布設的第三個陷阱。

這些落網的野豬,都被及時送到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先後享受了一段時間專人單間的" VIP 服務"後,帶着精心裝好的追蹤器被放歸到大鵬半島市級自然保護區,重新消失在茂密的山林中。不過,它們的身份已經發生了有趣的改變,成為了深圳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的"義務情報員"。

專家說法

野豬啃食蘇鐵種子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我認為深圳晚報的這個選題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可以引起公衆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醒公衆,去認識自然界裡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現象。

我們發現蘇鐵種子成熟的時候,野豬确實來得比較多。但蘇鐵的種子是有毒的,我們也很想了解吃完蘇鐵種子以後,野豬會有哪些反應?國外一些研究表明,人吃了蘇鐵種子以後腿部肌肉會出現萎縮,狗和牛吃了以後後肢會出現一些功能性障礙,這是目前業界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

另外,蘇鐵的種子是很硬的,野豬很難完全消化,于是就會有種子随着它的糞便排洩出來,進而成為蘇鐵繁殖的一種媒體。如果不考慮安全和景觀的問題,人類也可以不去幹預野豬的這種行為。

——南方棕榈協會和廣東省植物學院木蘭分會副理事長,中國 IUCN 植物學專家組成員,深圳仙湖植物園管理處副主任 張壽洲博士

延伸閱讀

與野豬不期而遇該怎麼辦?

随着生态環境持續好轉,野豬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假如您在野外與野豬不期而遇該如何應對呢?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士給出的建議是:不惹它,盡量避開它。

野豬極少主動攻擊人,隻有感受到威脅或受到挑釁時,才會選擇被動性攻擊。是以,市民登山遊玩時要注意結伴出行,萬一正面遭遇野豬時,切忌慌張,也不要轉身逃跑,最好是看着其他方向,以偏離野豬目光的角度,以之字形慢慢後退。

萬一野豬發動攻擊,則需要在附近找一個堅固的障礙物(大樹或石頭),野豬在攻擊和它體形相當的動物時,都會使用沖撞的方式。不過野豬的沖撞并不靈活,是以隻要能及時在附近找到障礙物躲避,并找機會爬到高處,就相對安全了。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徐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