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鯉魚是對鯉科-鯉屬(Cyprinus)魚類的統稱,原産于亞歐大陸,現存有10個物種,歐洲鯉魚(Cyprinus carpio)是模式種,鏡鯉和皮鯉就是它的變種。我國最常見的原生鯉魚是華南鯉(Cyprinus rubrofuscus),錦鯉就是它的變種。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公元前5世紀範蠡所著的《養魚經》就記載了飼養鯉魚的方法,但鯉魚後來未能進入“中國四大家魚”之列,不過在文化中的地位高于“四大家魚”,“富貴有餘” 、“連年有餘”的形象多是鯉魚,民間廣泛流傳鯉魚跳龍門之說。在西方,鯉魚被養殖的曆史可追溯到羅馬時代,13-16世紀歐洲僧侶飼養鯉魚作為食用魚,但西方人對鯉魚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鯉魚已被約59個國家引種養殖,擴散到了除南極之外的所有大陸。在沒有天敵或大規模商業捕撈和消費市場的情況下,鯉魚進入野外水域時常為害一方,由于它們的高繁殖率和在沉積物裡覓食的食性,可能會廣泛改變當地環境,降低水域的清澈度,破壞水生植物,減少本土水生動物的餌料和栖息地,還帶來大量病原體和寄生蟲,威脅本土物種,在亞歐非原産區、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多個國家造成了災害,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鯉魚在美國興風作浪的故事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另一個被鯉魚折磨得焦頭爛額的國家卻很少被提起,那就是澳洲。也許是澳洲的入侵物種太多了,兔子、狐狸、貓、野豬、老鼠、山羊、單峰駝等搶占了頭條,導緻鯉魚的關注度不高。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歐洲鯉魚在19世紀60年代被引入澳洲,起初的一百年裡沒有什麼作為,直到1974年澳洲發生特大洪災,鯉魚趁着洪水在墨累-達令河流域大肆擴散,逐漸泛濫成災。

1996年《福建水産》刊登一篇文章《澳洲鯉魚繁生成災》稱:據估計,澳洲最大的水系墨累-達令河流域共有鯉魚80億尾,是澳洲河流中為數最多的魚種。

“80億尾”這個數字過于誇張,但也能看出鯉魚超強的繁殖能力,在1974年洪災之後短短二十餘年就成功占領了澳洲的河流。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近期,研究人員通過更科學的測量方法,計算出鯉魚的數量。研究者整理了在4831個地點捕獲的574145條鯉魚的漁獲量資訊,進行推測,澳洲東南部的鯉魚占其總生物量的96%,占總可利用濕潤栖息地面積的92%。在“平均”水文情況下,鯉魚的數量估計為2億條,在“濕潤”情況下,鯉魚的數量估計為3.57億條,最多可達6.85億條。在澳洲東南部,“平均”水文情況下,鯉魚的生物量可達205774噸,“濕潤”情況下可達368357噸,最高可達705630噸,最大的生物量密度高達826千克/公頃,遠遠超過了公認的生物多樣性威脅門檻值80-100千克/公頃。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澳洲人肯定不會容忍這麼多鯉魚在河流裡興風作浪,幾十年來想出了多種方法消滅鯉魚,比如出賞金鼓勵人們捕撈、在河裡設定攔網、用鯉魚做肥料、投放一些隻能産生雄性後代的轉基因鯉魚等,但效果很微弱,2016年又提出一項看似非常強大的計劃——利用疱疹病毒KHV消滅鯉魚。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科學家花費7年時間,調查了一種針對鯉魚的疱疹病毒株在消滅鯉魚方面的潛力。嚴格的測試證明,該病毒通過攻擊鯉魚的腎髒、皮膚、鰓,有效地阻止它們呼吸,在出現症狀後24小時内就會死亡。此病毒能清除70%-80%的鯉魚種群,但不會傷害到本土水生動物。此計劃斥資1500萬美元,在2018年開始實施,但由于争議不斷,未能按時實施。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2020年10月刊登在《應用生态學雜志》的一篇文章《Australian carp virus plan ‘dead in the water’》(澳洲鯉魚病毒計劃胎死腹中)表明:埃克塞特大學和東英吉利大學的新研究證明,鯉魚會進化出對病毒的抵抗力,鯉魚數量很快就會恢複。埃克塞特大學的Jackie Lighten博士說:“病毒生物防治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正如我們的研究表明的,從長遠來看,它不太可能減少鯉魚數量。”

投放病毒的計劃被放棄後,消滅鯉魚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歐美人對鯉魚的接受程度很低,更喜歡吃鮮嫩的海魚,讨厭鯉魚的肌間刺,對鯉魚等鯉科淡水魚嗤之以鼻。在美國,每年因在餐廳裡吃魚被魚骨魚刺卡住而和餐廳打官司的案子數不勝數,指望他們用嘴消滅鯉魚是絕不可能的。國内網絡上很多人說鯉魚好吃,喜歡吃鯉魚,還表示願意幫助美澳消滅鯉魚,這些多半隻是為了調侃、嘲諷,真正喜歡吃鯉魚的沒多少。

靠中國人的嘴消滅鯉魚也不可能。

澳洲人與鯉魚的“戰争”同樣曠日持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中國養殖鯉魚産量3497967噸,在淡水魚中位居第三,僅次于草魚和鲢魚。而2016年全球的鯉魚産量為4556621噸,中國的鯉魚産量占全球的76.8%,完全用不着看着外國河裡的鯉魚流口水。

2012年于泳琴在肯塔基創辦了兩河漁業公司,在美國捕撈“亞洲鯉魚”進行加工後出口到中國,2013年8-12月向中國出口227噸,2014年1至9月出口了453噸。但在國内賣得不好,原因是太貴,冷凍魚口感不好,或者有些人害怕重金屬超标。

消滅入侵物種是世界性難題,我國也深受入侵物種危害,我國目前已有超過660種外來入侵種,每年造成2000億元的損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