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鯉魚”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物種,在美國,通常用來指代青魚、草魚、鲢魚、鳙魚、鲫魚以及鯉魚等鯉形目鯉科魚類。

其中,青魚、草魚、鲢魚、鳙魚号稱我國的“四大家魚”,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在許多宴會上都會擺上四大家魚,寓意吉祥喜慶。
這些魚類在亞洲廣泛分布,我國長江流域一帶最為常見。有資料記載,亞洲鯉魚作為亞洲國家的傳統美食大約已有1000年以上曆史,甚至有些魚類作為藥膳還享有盛名。
然而,對于一些歐美國家來說,亞洲鯉魚卻猶如噩夢般的存在,尤其在美國,亞洲鯉被視為“全民公敵”,美國官方更是将其稱為“最危險的外來魚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亞洲鯉魚”稱霸美國河流</h1>
亞洲鯉魚原産于亞洲,按理說這些淡水魚從太平洋是遊不過去的,怎麼會出現在美國河流,還處于絕對的霸主地位?這一切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的說起。
1970年左右,美國的池塘和湖泊中的水草、藻類、寄生蟲等泛濫成災,得知“亞洲鯉”什麼都吃,每天竟然能攝入相當于自身體重40%的水草和浮遊生物。為了清潔水體,便有計劃、有組織地“請”亞洲鯉到美國去當“清潔工”。
亞洲鯉不負衆望,治污能力大獲好評,不少養魚場紛紛效仿,将其作為一種絕佳的“天然池塘清潔工”大量繁殖,與其它本土魚種混養。
然而,90年代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将養殖場裡的亞洲鯉沖到了密西西比河的上遊,适應能力極強的亞洲鯉,趁機逃到野外并開始大量繁殖,美國人的噩夢就此開始了。
逃出“牢籠”的亞洲鯉到處開疆拓土,體型龐大、食量驚人,美國本土魚類根本不是其對手、再加上亞洲鯉的繁殖能力極強,一年能産下數十萬枚魚卵,沒有天敵的亞洲鯉,很快就稱霸了美國河流,威脅五大湖區的生态系統。
它們不僅跟美國本土魚類争奪食物,将生存空間擠壓得所剩無幾,還會破壞當地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災難,影響當地漁業的經濟發展。
有調查顯示,在美國的一些河流中,亞洲鯉魚的數量已占魚類總數的90%。
這些入侵的亞洲鯉泛濫成災,體重可重達上百斤,接近一頭未成年豬的重量。
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是美國與加拿大居民的飲用水來源地。亞洲鯉魚的泛濫,引起不少群眾的恐慌,為了防止亞洲鯉進一步大量繁殖,美國人可謂是絞盡腦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1">亞洲鯉成災,美國人束手無策</h1>
在美國“胖”成豬的亞洲鯉,成了美國政府的心腹大患。
美國農業部特意提醒群眾,禁止攜帶亞洲鯉魚跨州,即使是已經死亡的亞洲鯉魚,也不能扔進新的水域。
為了阻擋這些入侵大魚的擴張,美國人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
開展捕魚大賽
從2009年開始,美國政府就允許群眾大規模地捕殺河流的亞洲鯉魚,一些地方會定期舉行“捕魚比賽”,意在控制河流中亞洲鯉的數量。
選手們徒手捕撈、用網兜、用魚叉,甚至還有人拿棒球棒在空中打魚,成千上萬條亞洲鯉躍出水面,個頭巨大,場面十分壯觀。
一些種類的亞洲鯉運動能力驚人,能飛出水面6-7米高,将人撞暈也不足為奇,是以美國人也将亞洲鯉成為“飛魚”。人魚大戰後俘獲的亞洲鯉,大多也是被當作垃圾一樣扔掉。
用毒藥殲滅
僅靠人工捕殺這種方式,對亞洲鯉根本造不成威脅,美國人想到用毒藥的方式來殲滅亞洲鯉。
然而,亞洲鯉魚的生命力實在太強悍了,毒藥不但沒有毒死亞洲鯉魚,反而給本地魚類帶來了滅頂之災。而且采取投毒方式,也會給水源帶來污染,最終收效甚微。
建立電網、大壩攔截
備受挫折的美國人,決定采用科技力量來消滅亞洲鯉魚。美國政府斥巨資在五大湖區設定了世界上最大的電栅欄,專門堵截亞洲鯉魚。
被冠以“飛魚”稱号的亞洲鯉,跳躍能力出衆,鲢魚和鳙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區區電網根本無法阻止亞洲鯉魚入侵其他流域,在其他水域還是監測到了亞洲鯉魚的身影。
2014年初,美國政府打算耗資180億美元,耗費25年時間來修建一道堤壩,用大壩的方式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徹底隔斷。
然而,這一舉措引發了不少争議,有人認為,這種方式勞民傷财,還沒等大壩建好,或許亞洲鯉早已統治五大湖了。
鼓勵群眾“吃掉”亞洲鯉
為了遏制亞洲鯉魚的大量繁殖,美國政府每年耗費巨資,效果依然不夠顯著。美政府呼籲群眾食用亞洲鯉魚,想盡辦法開發亞洲鯉魚作為美味佳肴。
可許多美國人認為亞洲鯉刺多、鱗多、腥味又重,不适宜食用,嫌棄當“清潔工”的亞洲鯉魚太髒,當地人并不喜歡吃,想要用“吃”的方式來減少亞洲鯉魚的數量,根本行不通。
亞洲鯉魚泛濫成災,美國人至今仍舊束手無策,當初光顧着引進亞洲鯉魚清潔水體,卻忘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3">為何在我國卻很難活到成年?</h1>
在我國亞洲鯉魚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在中國的河道中,魚類天敵衆多競争大,野生的亞洲鯉已經很少見,更别說是個頭如此巨大的了。
看到亞洲鯉魚在美國肆虐成災,許多中國吃貨蠢蠢欲動,紛紛支招各種烹饪手法:清蒸、紅燒、剁椒魚頭......
在美國亞洲鯉魚普遍能長到30公斤左右,而這些純天然野生魚,正是中國本土所稀缺,也是中國食客所熱衷和追捧的。
在國内亞洲鯉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即使是養殖的亞洲鯉,别說活到成年了,還沒活過性成熟期估計就已經被投入到市場,成為餐桌上的美食。
有國人這樣調侃道:“美國人并非不愛吃亞洲鯉,而是不會吃,讓他們見識一下中國廚師的手藝,肯定吃得津津有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4">警惕外來入侵物種</h1>
事實上,大部分外來物種都是因為對當地有益而主動引入的,少部分是随着人類的遷移悄悄入侵。
一些有害入侵物種之是以能在新的環境下大量繁殖泛濫,主要是因為缺少天敵的制約。在我國土生土長的亞洲鯉,千年來從未聽說過有泛濫情況出現,就是因為存在均衡制約的關系。
亞洲鯉在美國長得碩大無比,帶來生态危害,在引進時忽視了其也是食物鍊的一環,進而造成如今束手無策的局面。
外來物種入侵泛濫問題,其實在各個國家都不少見。在我國,曾經泛濫成災的小龍蝦、羅非魚、牛蛙等,也令人頭疼不已。不過中國吃貨們秉着“如果不能打敗它們,就吃掉它們”的原則,困境得到大大緩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