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助推吐魯番葡萄生産機械化 促種植戶節本增收

作者:MtimeTime.com
湖南助推吐魯番葡萄生産機械化 促種植戶節本增收

吾斯曼·阿不拉在檢修農機。 鄧霞 攝

中新網吐魯番8月9日電 (記者 白祖偕 鄧霞 魯毅)在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村民吾斯曼·阿不拉看到挂滿藤架的串串葡萄樂得笑不攏嘴:“葡萄園機械化作業後,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每畝至少還可以節本增收600元以上。”

“85後”的吾斯曼種植葡萄已有10多年。他告訴記者,以前使用人力時,僅葡萄埋墩(将葡萄藤埋在地裡,讓其安全越冬)、開墩(挖出葡萄藤,重新搭上葡萄架)兩環節每年每畝地就需要人工費用1000元左右,且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兩個人一天最多隻能開墩一畝地,人手不夠時極易耽誤農時。“現在使用機械作業,不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大量費用。”吾斯曼說,使用機械,一天就可以開墩約10畝葡萄地,而且每畝的費用隻需要150元。

“農機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個好處是湖南省援疆工作隊給我們帶來的,是曾傑局長給我們帶來的。”吾斯曼說。

湖南助推吐魯番葡萄生産機械化 促種植戶節本增收

湖南援疆幹部曾傑(右一)檢視葡萄生長情況。 鄧霞 攝

吾斯曼提到的曾傑是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幹部,吐魯番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來吐魯番之前,曾傑是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的幹部,他知道葡萄是吐魯番的“名片”,不僅種植面積大,更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來到吐魯番不久,他就很快發現,這裡的葡萄生産仍處于比較粗放的階段,機械化程度太低,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極不比對。

“農民要增收,就必須提升葡萄種植的機械化水準。”曾傑認為,可以将機械化生産作為農業援疆的一個突破口,在吐魯番實施葡萄生産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項目。曾傑說,他将自己的想法向援疆工作隊上司做了彙報,很快就得到支援,并予以立項。之後,工作隊又向國家相關部門和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等相關部門進行專題彙報,積極争取支援。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工作隊不僅為吐魯番争取到了一批農機資金,還得到了國家的政策支援,葡萄埋墩機、開溝機等被納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範圍,降低了農戶購置農機的成本。

“即使買農機有補貼,但要一般的農戶為了幾畝田去掏一大筆錢買一個大機器,農忙時幹幾小時活,平時就隻能放那兒閑着,既不現實也不合算。”曾傑說。

“走訪中我們了解到吾斯曼有購買農機、建立農機合作社的想法。”曾傑說,吾斯曼是“85後”,思想活躍,又是共産黨員,尤其是他2019年已在村裡成立了農業合作社,為100多戶農戶提供農業技術支援和服務,在村裡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工作隊認為吾斯曼是适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20年9月,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吐魯番市農業農村局按照湖南農機援疆資金投入40%、國家農機購置補貼30%、合作社投入30%的模式,幫助吾斯曼在葡萄鎮布拉克村成立了吐魯番壹号紅石榴農機專業合作社。

湖南助推吐魯番葡萄生産機械化 促種植戶節本增收

合作社新機庫棚裡停放的農機。 鄧霞 攝

“這是在吐魯番市扶持建設的第一家‘紅石榴’品牌的農機合作社。”曾傑介紹,“紅石榴”是湖南援疆品牌,寓意合作社的社員像紅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協作,新裝備新技術集中應用發揮出組團效應。當年,吾斯曼就購進多台拖拉機、葡萄埋墩機、打藥機等多台農機,為本村及周邊葡萄種植戶提供全程農機服務。

“合作社114戶農戶的葡萄園已全部實作機械埋墩、開墩,共為種植戶節省生産成本70餘萬元。”吾斯曼說,見識到農機的高效後,村民們紛紛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擁有葡萄開墩、植保、轉運、埋藤等環節的農機裝備15台套,可直接為2000畝葡萄園提供機械化作業服務。

曾傑表示,湖南援疆工作隊對農機合作社的扶持不是“一次性”的,今年他們又為合作社配套援疆資金搭建了機庫棚,讓農機有了“新家”。“目前,工作隊已在吐魯番市成立了5家紅石榴農機合作社,示範帶動機械化覆寫2萬畝葡萄園,對吐魯番葡萄機械化生産産生了強有力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在好政策的支援和援疆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的農機合作社越來越受村民的歡迎了,因為大家現在種植葡萄不僅更加輕松了,重要的是減少了很多費用,直接增加了大家的收入。大家相信,以後我們不僅種的葡萄會越來越甜,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吾斯曼表示,合作社未來将為村民提供更多機械化服務,帶領大家一起增收緻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