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喝綠茶的多,外國喝紅茶的多。
在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北部,隔着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的國家摩洛哥,是個例外,也喝綠茶。
不過喝法不一樣,他們會加薄荷和大量的糖,叫做薄荷茶。

來茶就喝,不能拒絕
摩洛哥氣候炎熱,空氣幹燥,會消耗掉人大量的體能和水分,并且他們的飲食結構以牛羊肉和烙餅為主,蔬菜少,而當地的薄荷又多,滿菜市場都能看到大把薄荷。
是以薄荷茶成了摩洛哥人的日常,清涼祛暑,消食解膩,消渴提神。一天離不得,大街小巷都能看到。
傳統的做法,是先用沸水洗去茶葉裡的雜塵,沖走些苦味,再鋪在鍍錫壺底,放入擦洗幹淨的新鮮薄荷葉,然後加入大量白糖,用爐火加熱幾分鐘,薄荷的辛辣與茶葉的清香互相交融。
此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煮法,比如說在杯中放薄荷,再倒入茶水,或者加檸檬、馬鞭草、鼠尾草等香草,又甜又香,風味獨特。
摩洛哥是進口我國綠茶最多的國家,大多是珠茶和眉茶,也和我們一樣用茶待客。
他們招待客人,要上茶三次。
有個諺語:第一杯如生命之溫柔,第二杯似愛情之強烈,第三杯像死亡之苦澀。
入鄉随俗,你得喝,千萬不要拒絕,拒絕任何一杯,都是失禮的行為,畢竟諺語中,又是生命,又是愛情,又是死亡,都說得那麼嚴肅了。
白族三道茶
說起以茶待客,我國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是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把茶味比作人生的況味,最初是長輩對晚輩求學、學藝、經商、婚嫁等重大人生活動的告誡和祝願,後來逐漸拓展到了迎賓待客。
明朝的超級驢友徐霞客就受到過招待,可謂傳承久遠。
第一道,苦茶。寓意要成事,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将烤熱的砂罐烤熱後,放進茶葉,轉動砂罐,等茶葉發出啪啪的聲音,傳出焦香味,再灌入開水煮一會,倒進杯子裡,入口苦澀。
第二道,甜茶。寓意苦盡甘來,杯子裡放上紅糖、核桃仁片、烤乳扇,桂皮,再倒茶水,又甜又香。
第三道,回味茶。把蜂蜜、姜片、桂皮末和花椒等放進茶杯裡,再沖熱茶,又甜又麻又辣又香,叫人回味。
回味人生的種種滋味,回想走過的路,未來才能走得又快又穩。
湖州三道茶
在浙江湖州地區,同樣有三道茶待客的傳統。
第一道甜茶,又叫風枵茶。用新鮮糯米,做成薄薄的白白的微微焦香的鍋巴,掰成塊,加糖,開水沖泡,喝起來甜糯松脆。
第二道鹹茶,即熏豆茶。碗裡放綠茶、熏豆(毛豆做成)、橘皮、紫蘇,或者芝麻、胡蘿蔔幹,還可以加淡鹽漬過的姜片、桂花、扁尖和香豆腐幹等等。佐料豐富,鹹香口味。
第三道清茶,這一道才是平常泡的茶,清香滿滿,湖州自古産茶,一般選用本地名茶。
“三”是恰好的程度,俗話說事不過三。
過了三,就過分了,不到三,又顯得不夠。
待客之道,在于誠心,茶道的誠,就在“三”裡,如泡茶沖水手法鳳凰三點頭。
“就焙嘗茶坐諸客,幾回到口重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