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作者:四度酒話

二鍋頭,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酒。據“完全不統計”:二鍋頭是單瓶銷量最多的一個白酒品類,應該不用加“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4">二鍋頭名稱的由來</h1>

為什麼叫:二鍋頭?相信每一個酒友都能說出一二。在蒸酒時,甑桶上面的天鍋裝冷水用作冷卻器。甑桶下部的底鍋受熱,底鍋中的水蒸氣上升加熱甑桶内的酒醅,酒醅裡的香味物質與酒精借由蒸氣帶出形成酒氣,同時這些酒氣再不斷上升到達天鍋的鍋底,就會遇冷凝結成酒液。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天鍋裡的冷卻水也會是以而不斷升溫,在沒有循環冷卻水的設計前,都需要依靠人工來換補天鍋裡的冷卻水,畢竟如果不适時的更換冷卻水,冷凝效果就會不好。天鍋中的第一鍋和第三鍋涼水冷卻出來的酒味道較雜或酒質差。隻有第二鍋冷卻出來的酒,在酒質上幹淨清透,香味濃郁、口感醇正。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用三鍋冷卻水所凝結而來的酒,就像威士忌裡所說的酒頭、酒心、酒尾。“二鍋頭”其實是簡稱,講的就是第二鍋涼水冷卻出來的酒頭。是以“二鍋頭”這三個字除了代表優質好酒之意,也同時承載着中式白酒裡所謂掐頭去尾的工藝展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8">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h1>

似乎這種第二鍋水的說法很在理。因為白酒,特别是大曲清香的汾酒講究“三段摘酒”:酒頭、中段酒,酒尾。我也曾聽說過清代北京及周邊地區的二鍋頭屬于平民百姓喝的燒酒,二鍋頭的酒師沒有汾酒酒師看酒花摘酒的功力和經驗,就隻能靠換冷卻水來分段摘酒,簡單省事。那這樣一來,“二鍋頭”不是成了簡化工藝的代名詞嗎?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而且,二鍋頭作為一種工藝,在1949年才成為酒的名稱。而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釀酒行業規模化工廠化,天鍋已經全部改為有循環水冷的冷卻管。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也就是說,酒廠中的天鍋已經消失有70多年了,哪來的第二鍋呢?同樣是清香白酒的另一個流派:台灣高粱酒中也有一種二鍋頭的酒。似乎可以看出“二鍋頭”工藝名稱的另一種來曆。

清香工藝講究“二蒸二釀”,也就是“清蒸二次清工藝”:原料加曲2次、發酵2次,蒸餾2次。也就是同一個原料,發酵和蒸餾流程,重複2次。

第1次發酵好,蒸餾出來的酒是第一道酒,稱為“頭鍋”。蒸好第一道酒後,将酒糟取出來,再加輔料和酒曲,入池發酵。發酵後進行第二次的蒸餾,蒸出來的就是“第二道酒”。第二道酒沒有雜味,香醇、順口,稱之為“二鍋頭”,是部分品酒人士的最愛。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但在清香工藝中,第二次蒸餾所取得的高粱酒還隻是半成品而已。需要将兩次蒸餾的酒經過勾兌後,放入地窖中陳放與熟成,才能進行品質的評鑒,以達到出廠水準灌裝入瓶,并将成品上市出售供應給市場。高粱酒中,“頭鍋”最濃,“二鍋頭”最純。在台灣也有酒廠就特别選取第二次蒸餾的酒,而且隻收酒質最好的中段,再經由至少二年以上的熟陳,最後由勾兌成為“二鍋頭”,單獨銷售。

内地的實踐和理論中,清香工藝的第一次蒸餾的叫大渣(米查)酒,第二次蒸餾的叫二渣酒。大渣酒清香突出、入口醇厚、綿軟、回甜,回味長,糧香。而二渣酒則清香欠協調,辣、苦等表現。是以,這個兩地還是有些不同的說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5">“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h1>

無論是内地,還是在台灣,二鍋頭都是指取中段,或者優選的酒液。但是對于沒有天鍋的二鍋頭來說,什麼還是傳統。内地的二鍋頭,早就使用麸曲、糖化酶等現代工藝的糖化劑和發酵劑了,甚至還出産過薯類原料的二鍋頭,這些都是不争的事實。

還敢在二鍋頭酒瓶上寫上“大曲”的還有誰?也許台灣的高粱酒,還保持着“大曲清香二鍋頭”吧。

天鍋消失70年,二鍋頭還有第二鍋嗎?二鍋頭名稱的由來二鍋頭的另一種來曆“二鍋頭”,究竟是什麼工藝?

繁體的曲:“麴”字,多麼形象地表明了我國傳統白酒的精髓:以麥制曲,以曲釀酒。“二鍋頭”可以沒有天鍋,但不能沒有大曲。現在的“二鍋頭”或許隻是商業噱頭,早已失去其傳統核心了。你會選擇哪種二鍋頭?

以上内容均為本人收集相關資料總結的個人觀點,并不一定與真實情況對等,僅供酒友之間探讨,如引用的圖文有侵犯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本人,以便及時删除相關内容。另外,本号已經申請“原創保護”,轉發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