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提到美食,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滿漢全席,還是宮保雞丁?是川菜的麻辣,還是粵菜的大席?這些本次都不提,我們選擇一個低調的美食王國,就讓我們以“美食之名”前往貴州,體驗一場尋味之旅。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說起貴州,你首先能想到的是壯闊的黃果樹瀑布、多彩的苗寨風情、醇香的國酒茅台以及漫入雲端的高架橋,但就是很難将它與美食聯系起來。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但是如果你到過貴州,那你一定會被這裡的美食征服。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酸湯

來到貴州,你會發現酸在這裡無處不在。大到餐館酒店,小到路邊擺攤,所謂“無酸不成席”就是說的貴州。貴州的酸,并非山西的醋酸,也不是草原的乳酸,而是由蔬菜自然發酵而來的酸的極緻-酸湯。吱溜一口,讓人瞬間胃口全開。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更有黔南“獨山三酸”,鹽酸、蝦酸、臭酸,以酸湯為底,衍生出一系列菜品。筆者最喜歡的是獨山的鹽酸,酸中帶甜,甜中有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1、酸湯魚

不是川渝的酸菜魚,也不是水煮魚,而是以酸代鹽的酸湯魚。酸湯魚,是苗族侗族的一道傳統菜肴,據考證此菜肴最早源于黔東南地區。主要制作原料有魚、酸湯、木姜子等香料。成菜後,略帶酸味、幽香沁人、鮮嫩爽口開胃,是貴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這道菜通常先自制酸湯,之後将活魚去掉内髒,入酸湯煮制。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酸湯魚最好的要數凱裡,其次主要是貴陽、都勻等地。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2、酸湯牛肉

說到酸湯的代表一定會先想到酸湯魚,但是在貴州出名的可不止這獨一門,酸湯牛肉同樣廣受吃貨們熱愛,而且最嫩的就是貴州本地的黃牛肉。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如果你在許多地方吃過米粉,那你到貴州吃過粉嗎?如果你吃過一次,保證你還想再吃,為什麼貴州粉就是不同,就要比别的地方好吃呢?其實貴州粉不同的原因有幾種,但最主要的就是他們的米和外面的米不同,是當地産的一種糙米,産量不高。是以你在外地看到有些店雖然挂着貴州米粉的招牌,但是也不是那種味道。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貴州的粉,吃法輕輕松松至少幾十種,每個城市甚至每個鄉鎮各有不同。同樣是粉,放的佐料不同,熬的湯不同,吃到嘴裡就是另一番滋味,這就是貴州粉的獨特魅力。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1、羊肉粉

在寒冷冬季早晨,一碗大火精心熬制的羊湯,配上圓圓滑滑的粉,加上細膩的羊肉片,撒上蔥花,根據需要加少許特别熬制的油辣椒,就得到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粉,先喝湯,再呲溜呲溜吃粉,周身每一個毛孔都舒坦了,開啟一天滿滿的元氣。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羊肉粉最有特色的是遵義,此外比較有名的是水城、黔西、興義等地。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2、牛肉粉

牛肉粉是貴州地區一道特色美食,是當今大多數貴州人早餐的最愛。據記載牛肉粉已有300多年的制作曆史,西南各地均有食牛肉粉的習慣,花溪牛肉粉較為出名。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牛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牛肉和米粉,米粉用圓粉比較好,上面密布細小的孔,非常有助于吸收湯汁的原味,吃起來也比較軟,又有嚼勁。将米粉在牛肉湯裡燙熟,盛在瓷碗中。然後在米粉上放一層厚厚的牛肉片,這種牛肉片是煮熟後榨壓然後切片成的,澆上鮮紅的辣椒油,再撒一些辣椒面、蔥花、蕪荽等。最後澆上牛肉湯,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粉就做好了。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3、鵝肉粉

鵝剖出内髒洗幹淨,切成兩公分左右的小塊,内髒留下肝、腸、肫;.竹筍用清水發漲後,清洗幹淨,然後切成薄片,姜拍成姜塊,蔥切成蔥花備用;鵝塊、肝、腸、肫下鍋煮開撇去血沫,竹筍片、姜塊一起下鍋改小火清炖3個小時加少許鹽即可;.鍋加水燒開煮熟粉,出鍋裝碗,加鹽、味精、胡椒面、鵝肉,澆上鵝湯,淋上紅油,撒上蔥花即可。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鵝肉粉比較好吃的是凱裡,此外都勻、貴陽等地也不錯。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貴州還有拌粉、鍋巴粉等等許多種類。

辣子雞

辣子雞可以說貴州極具特色的傳統家常名菜,尤其是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燒上一鍋全家人一起享用。貴州的辣子雞和四川用幹辣椒炸的辣子雞是完全不同的,這裡是用特制的紅辣椒,就是滋粑辣椒來炒制而成,做法是獨具特色。辣椒與雞肉一起炒熟,辣椒的辣味滲透到雞肉裡,雞肉的汁水又融入了辣椒裡,兩種味道互相交融在一起,少了川菜的火辣勁爆,而多了一份肉香醇厚。這兩道菜可謂是完全不同的味道,四川辣子雞基本不辣,貴州辣子雞帶有香辣。從我個人來說更喜歡貴州的辣子雞,又香又辣且回味綿長,雞吃完了還可以加入高湯,這樣又多了一道辣子雞火鍋啊,接着用來涮菜味道也是蠻不錯的。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火腿

貴州的火腿主要産自盤縣,火腿形似琵琶,皮色臘黃,肉質細嫩,香味濃郁,是貴州一道特别的美味。盤縣火腿,是雲貴高原的火腿,與宣威火腿、金華火腿并稱中國的三大火腿。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狀元蹄

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聽飯店老闆說狀元蹄是貴州的一道特色菜時,完全是吃驚的模樣,因為印象裡這個狀元蹄是江南的一道名菜,而且還吃驚于貴州也有不辣的特色美食。

狀元蹄其實就是鹵豬腳,之是以今天是這個名字,那是由于清代光緒年間,貴陽花溪青岩鎮書生趙以炯為趕京考而每日秉燭夜讀,一日忽感腹中饑餓,便來到北門街一夜市食攤,買上兩盤鹵豬腳作宵夜,食用後贊不絕口。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攤主便道:“少爺,‘蹄’與‘題’同音,您吃了這豬腳,定能金榜題名。”趙聽後開懷大笑,也不以為意。不久赴京赴考,竟然真的如願金榜題名,一躍成為以狀元及第而奪魁的貴州第一人!

此後,為了沾沾趙狀元的喜氣,這青岩鹵豬腳便被叫做為“狀元蹄”,一直延續到現在。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折耳根

在貴州人民看來,折耳根是餐桌上的靈魂,沒有折耳根的宴席是不完整的。雖說西南三省的人都有吃折耳根的習俗,但是貴州才是把折耳根吃出了極緻。涼拌、炒肉、做湯以及調味,貴州人可以把折耳根融入到每一道菜裡,甚至還有折耳根酸奶、涼茶。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但對于大部分外地人來說,第一次吃折耳根,就把它歸入了黑暗料理,相比起來,毛雞蛋就像個小弟弟,榴蓮也變得清香了。真正吃習慣的人,那種味道再也忘不了了,隻能說是爾之砒霜,偶之蜜糖。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豆腐

貴州人對豆腐愛得有多深?俗語說,貴州美食千千萬,豆腐小吃占一半。單調的豆腐,被當地人整整做出幾十種花樣。豆腐自帶的豆香味,與其他食材一起烹饪更入味。

1、貴陽豆腐圓子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2、凱裡烤豆腐

看着焦黃的豆腐,劃開外面的皮,起酥的皮像豆筋一樣勁道,裡面滾燙的嫩豆腐伴着折耳根濃烈的香味與辣椒一起釋放,折耳根的碎末脆生生的,與豆腐的細膩相得益彰,十分美味。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3、大方手撕豆腐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4 、務川灰豆腐

務川灰豆腐是仡佬族的傳統美食,以黃豆為原材料,先将制成的豆腐切成小塊,形狀正方、長條形不等,再與當地特殊的植物燒成的草木灰炒制,口感鮮美,營養豐富。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5、血豆腐

物如其名的血豆腐,就是用豬血(也可用其他家禽之血)和豆腐攪拌混合,然後壓榨而成的一種食品,也有人也稱其“豬血丸子”。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6、米豆腐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庖湯

冬季的時候,庖湯是貴州人宰殺年豬時必吃的第一道主菜,大多數是火鍋吃法。主要是采用新鮮的大塊薄片豬肉、粉腸、血旺(鮮豬血)等等,有清湯、辣味兩種口味。宰殺年豬時,熱情的主人家要邀請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參加,同時要用剛宰殺的年豬舉行一定的祭祀活動,焚香燒紙,燃放鞭炮,慶祝一年的豐收。年豬宰殺後,主人家就會煮上一大鍋熱氣騰騰的新鮮豬肉來招待大家,俗稱“吃庖湯”。

以美食之名,來一場尋味之旅

其實貴州的美食數不勝數,以上僅為冰山一角。雖然一直以來,貴州美食,沒能進入八大菜系,和周邊省份相比名氣并不占優勢。

然而,不管你是誰,隻要你來過貴州,就知道貴州的美食,更多的是我們想不到的驚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