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的弄巷的确是有說道的。它追循着老瑞安的腳步傳遞出讓人驚訝的文化味道。比如位于老城區南的水心街就是一條保持着曆史風貌的古街老巷。它是一種草根瑞安的代表,一些儲存完好的老屋以不變的形貌記錄着真實的生存環境。
水心街因宋寶文閣學士葉适居住于此,故名水心街。葉适(1150—1223),字正則,世稱水心先生,出生于水心街。13歲随父遷居溫州城郊,宋淳熙五年(1178)禮部會試,廷對榜眼。他主張抗金,遭受罷官。嘉定元年(1208),葉适以寶文閣學士、正議大夫銜辭官歸裡,潛心著述講學,是永嘉學派集大成者,《宋史》有傳,為瑞安十大傑出曆史人物之一。

水心街以前曾名社壇橋街,因街中有社壇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一度稱建設南路。1981年恢複水心街原名。水心街是南城下的一條小街,呈東西走向,西起彙頭街,與郵電南路相通,東至會文裡與南堤街相接,長約300餘米,寬約4米。路段北通明心巷、許宅巷、文心巷,南通城南巷、橫塘橋巷。
當年的水心街屬南河北街,一半是河。河水從西河的望仙橋河彙折東,穿過通濟橋、社壇橋,依偎着水心街這條小路,流過幫岸和河埠,直到南堤街與東河會合。河堤兩側排列着錯落有緻的青磚瓦房,一扇扇舊式镂空的雕花木窗棂與河流一道蜿蜒,水面上的船隻在小橋下穿梭往來,劃碎倒映在水面的橋影,泛起一條條波紋。由于小河不寬,水波往往會漫上河埠頭,驚起在埠頭上洗衣婦女帶有歡快的驚叫聲。那是一幅寫意的潑墨水鄉畫卷,令多少人駐足凝望,想象那可就是夢裡的江南。
然而,水心街和其他老街古巷一樣,無法躲避城市建設對它帶來的影響。1983年,這條小河被堵塞,拓寬成道路,河上的小橋也難逃被拆除的命運。枕河人家、小橋、河埠,這定格幾百年不變的畫面,漸漸模糊淡出,現在的水心街已沒了過去那般清幽的景緻。
陳黻宸故居
虹橋路國小
盡管如此,古老的青磚老宅卻依然講述着過去的故事,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這葉适故裡的探訪。如今的水心街雖曆經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保留着值得品味的浸淫了數百年的明清遺風,兀自淺淺流淌。信步在街坊中,不遠處的老門台和高高的封火牆會讓你情不自禁地踱進去,轉一轉,看一看,這是清嘉道年間水師名将許松年故居,這是瑞安十大才子之一許達初故居……還有小巷深處黛瓦翹檐的老宅院,身邊臨街的木構平屋。這或許就是水心街無法消融的魅力。
水心街老宅院
老宅内景
在這條并不出名的老街裡,蟄伏着沉甸甸的人文内涵,文脈綿延,精英頗多,代有聞人。而這其中許松年故居卻是最令人感歎唏噓的。
許松年故居位于水心街24号。故居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三進大宅院,有精美細膩木雕,典雅大方的門廳;有結構巧妙,高昂寬暢又豪氣大方的花廳;有做工講究,細膩華麗的主屋。故居的結構設計和木雕藝術不得不讓人敬佩能工巧匠們的高超技藝。
許松年(1767—1827),字蓉隽,号樂山。十七歲應童子試,以第一名入庠,二十歲鄉試,中武科舉人第五名,二十二歲參軍入營。在嘉道間肅清安南(越南)流寇,維護海疆穩定,收複台灣,保護金門、廈門,打擊英國洋船鴉片走私活動等軍事鬥争中,屢建奇功,遂由千總、參将、總兵累官至福建水師提督。與李長庚、王得祿、邱良功并稱為清東南水師四大名将,其史迹入傳《清史稿》。許松年雖系武将,但善交文墨之友,與林則徐等人交往甚密,時有信劄往來。林則徐曾書贈許松年《天馬賦》行屏四幅,現珍存于瑞安博物館。
許達初故居
位于許松年故居東側的水心街18号是許達初故居。許達初(1896—1970),字達,就讀于浙江私立法政學校。喜詩詞,工書法,擅長中醫内、婦科。從醫五十餘年,名噪瑞城。不但醫術名聞浙南,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名列民國時期瑞安十大才子之一。
許松年故居是座比較典型的小庭院建築,建于清中期,由門台、兩側廂房、主屋、左右軒房、前後天井組成。臨街屋頂式的門台古樸典雅,屋頂兩端飛翹挺拔的脊吻和廂房牆上高高聳起的镬耳封火牆頭,形成了空間的層次感和韻律美。主屋一楹五間,是座廊檐兩層樓房。檐内裝飾也很講究,精緻的前廊羅鍋椽軒、五踩外拽二跳的鬥拱。主屋前後分别置有廂房和後軒。是處具有地方特色的庭院式民居。
許松年故居西側是許宅巷,許宅巷北通申明亭巷。因許松年建第于此,遂名許宅巷。許宅巷1号是畢生從事于生物、農業教學的許世铮先生的老宅。這座老宅也是一處小庭院建築,一樣的傳統門台,一樣的前後天井,不同的是一方花格挂落代替了明間額枋,廊軒做成棋盤頂藻井,顯得更加标緻典雅。
許宅巷
再朝西走就到了水心街28号,這裡是陳菊潭故居。陳菊潭(1816—1885,一作1887),名潤滋。與孫衣言同補縣學生員,但因文章不合八股時尚,30年未得廪生。專研天文、數學。
陳菊潭的學生林調梅盡得師學,精數理,曾任瑞安學計館館長。陳氏乃水心街的書香門第,人才輩出,祖孫三代皆為名人。長子陳範(1865—1920),字式卿,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選貢。傳乃父曆算之學,1900年代理瑞安學計館館長。
陳菊潭的孫女陳雪薇(1914年—2013年),原名迹。陳雪薇早年分别師從金作鎬習中國畫花鳥,從鄒夢禅習書法,上海美專畢業。曾與關山月、林風眠等在蘭州舉辦畫展。20世紀80年代将《洛神圖》等3幅畫作寄贈裡根,祝賀他蟬聯美國總統。後應裡根邀請赴美參加其總統就職典禮。1986年和90年代分别在美國巴法羅自然科學博物館和紐約市科學博物館舉辦畫展。1994年,80壽辰時獲克林頓賀信,還禮《松鷹圖》祝賀其50壽辰,又應邀參加克林頓就職典禮。在美國積極參與反 “獨” 促統的社會活動。2005年,陳雪薇将一生心血結晶的69副作品捐贈給家鄉,現存瑞安市博物館。1974年,瑞安縣勞工醫院(勞工保健站)遷入其故居。此後,故居經多次翻新、重建,已面目全非。
水心觀
水心街有座祭祀廣濟王的廣濟廟,又稱水神廟,因位于水心街,故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水心廟。廣濟廟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清光緒年間重修,民國十年重建。據曹睿《廣濟廟記》:廟神姓林名三益,字友直,生于宋熙甯年間,為社稷立功,為民辦好事,死後加封為廣濟王,奉祀為神,立廟春秋祭奠。又據嘉慶年間瑞安訓導黃徵乂《水心廣濟廟記》一文記載:“社壇故有廟,南枕雉堞,北帶清流。棟宇崇闳,廉陛嚴肅,令人入廟生敬。”由此可知,當年的廣濟廟南臨城牆,北瀕河流,而且建築壯嚴肅穆,可以想象古代廣濟廟的景象。
瑞安縣商會亦曾借用水心廟為會址。商會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籌設,翌年7月開辦,公舉孫诒讓、王嶽松為總理。原會址在文昌閣,一度中斷後于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恢複,會址遷至水心街,在水心廟建商會禮堂,在廟東側建商會辦公室。商會以處理政府委辦的有關事宜,受理商民内部發生的事務,起到政府與商民之間的橋梁作用。
一路走去,總會看到一些高高的院牆與牌樓式的老門台,這些傳統門台都做得非常精緻。水心街64号門台是其中的佼佼者,系磚砌築的仿木牌樓式建築,門楣上置有精美的磚雕鬥拱,鬥拱之間置有嵌着蘭琉璃的月梁狀額枋。門台兩側的外撇八字牆也是台門的精華部分,外撇牆頭一小一大的矩形匾框做得非常精緻,小框内用浮雕手法灰塑戲劇場景,大框内屜用條磚雕出精美的格子漏窗。台門的建築材料幾乎都用青磚來完成,特别是鬥拱、月梁、瓦椽都用磚雕築,形象生動逼真,既避免了刻闆呆滞的模仿,又流暢出真實細膩的古典韻律。
水心街一直是老城區稠密的居住區,居住在這裡的市民一直生活在安靜的環境中,過着平和安甯的生活,直到上世紀60年代前後,這裡入駐了不少企事業機關。這些機關用房大都以原有民房改建為主,瑞安市勞工醫院,院址在陳菊潭老宅;瑞安市皮革制品廠,廠址在胡汝舟宅院;城關麻織廠,廠址在許松年故居;瑞安市汽車配件廠,廠址在水心街42号;還有縣勞動服務公司、瑞安市技工學校以及建在南城下空地上的蔬菜加工廠等。這些機關的入駐使幽靜的街巷熱鬧了許多,街上多了些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的身影,使古老的街巷增添了不少生氣。
圖文來源:瑞安日報/孫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