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北史卷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 突厥鐵勒》。

母狼傳說
根據北史中記載,突厥是匈奴的一個部落,整個部落都被仇家滅了,隻剩下一個小男孩,雙方的仇恨應該是特别深,對方沒有幹淨利落的殺掉男孩,而是将手腳砍斷扔到沼澤裡,任其自生自滅。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男孩馴化了一頭母狼,靠着這頭母狼狩獵叼回來肉,竟然活下來。
後來仇家聽說這個男孩竟然還活着,就再次派人去追殺,這個男孩就趴在這頭母狼身上跑掉了,逃到了西海東面、高昌國西北大山裡,那裡遠離人煙、四面環山、草高林密,他就住在山洞裡躲過一劫。
後來這個哥們不知道怎麼還娶了媳婦,生了十個男孩,分别取了十個姓,阿史那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增加傳奇色彩,對外他就說這些孩子是跟母狼生的。阿史那是十個孩子中最出色的,于是成了家族首領,由于傳說他們都是狼的孩子,是以他們的旗幟圖騰就是狼頭。
這個小家族經過不斷的繁衍,逐漸增加到幾百戶,再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到了阿史那阿賢設的時候,大山裡已經不能養活這個家族部落了。在5世紀中,阿史那家族在首領帶領下,走出大山來到草原生活,為了生存阿史那家族投靠了當時的草原霸主柔然人。柔然人把他們遷徙到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因為阿爾泰山形似戰盔“兜鍪”,在柔然的語言中“兜鍪”的發音就是突厥,于是這個部落就被稱為突厥。他們也被柔然人安排了工作,給柔然人打鐵鍛造,突厥成了柔然人的煉鐵奴。
柔然覆滅突厥崛起
公元546年突厥人已經強大起來,于是突厥部落在首領阿史那土門帶領下開始攻擊鐵勒部,打敗鐵勒部之後,将鐵勒部的五萬部衆合并到突厥部落,從此突厥人稱為了一個大部落。當時柔然人的可汗是阿那瑰,他在北魏時期趁着六鎮起義曾經帶兵南下,占據漠南,更是把女兒嫁給高歡,讓柔然人再次高光了一段時間。
阿史那土門覺得自己發達了,有資格跟主子柔然人攀個親戚了,于是在公元552年(北齊天保三年),派人跟阿那瑰求親。阿那瑰大怒,自己的奴才竟然想做自己的女婿,斷然拒絕,還派人去罵伊阿史那土門,這種騎在脖子上友善的行為讓熱血漢子阿史那土門不能接受,于是一刀砍了使者,聯合高車等部落一起去攻打柔然,阿那瑰兵敗自殺。柔然人在自己老大戰死之後殘部分成了三夥,阿那瑰的兒子庵羅辰帶着一部分人逃到北齊,投靠高洋去了,東部餘衆立鐵伐為主,西部餘衆則擁立阿那瑰叔父鄧叔子當新任老大。
阿史土門幹死了曾經的老大立刻就抖起來了,于是封自己為可汗,稱伊利可汗,成了草原上的皇帝,突厥成了中國北方可以跟北齊、北周平起平坐的勢力,成了北齊和北周争相拉攏的對象。
當年伊利可汗就病死了,他的兒子阿史那科羅接班,稱乙息記可汗,乙息記可汗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出兵進攻柔然殘部,再次大獲全勝。
公元553年,阿史那科羅去世。科羅臨死前,由于兒子年幼,于是舍棄兒子攝圖,而立弟弟俟斤為可汗,俟斤繼任可汗之位,成為突厥汗國第三任可汗,也就是木杆可汗。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發兵柔然,将東部柔然大敗,隻能南下投靠高洋,高洋帶兵北上接應柔然人,挫敗突厥人的兵鋒。
高洋廢除了庵羅辰可汗的名分,然後把所有的柔然殘部打包安置在馬邑一帶,柔然人成了北齊和突厥之間的緩沖。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于是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54年3月,庵羅辰帶着部衆逃回漠北,高洋立刻帶兵追擊,追上就是一頓胖揍。
逃回到漠北庵羅辰日子也不好過,公元555年,突厥人在木杆可汗帶領下,對柔然殘部展開亡國滅種的追殺,鄧叔子和庵羅辰戰敗,萬般無奈之下,帶着殘部一千多戶南奔關中,投歸西魏的宇文泰,當時宇文泰還沒從邙山之戰中恢複,不敢跟新崛起的草原帝國突厥叫闆,于是在柔然使者的逼迫下,将庵羅辰全族及部衆三千餘人交與突厥使者,後全部被斬殺于長安青門外,中男以下,悉充為奴,柔然汗國至此徹底滅亡。
突厥人在木杆可汗帶領下,滅掉昔日的主子柔然之後,就展開對草原的征服戰争,向西擊敗盤踞在青海的吐谷渾、盤踞在新疆一帶由大月氏人建立的囐哒,向東打敗契丹、北方吞并了葉尼塞河流域的契骨人。建立了一個東至遼海以西,西接西海(一說裡海、一說鹹海),南抵沙漠,北達北海(貝加爾湖),東西萬裡南北五千裡的大帝國。
突厥人跟匈奴的習俗很像,披頭散發,住帳篷,每天放牧逐水草而居,吃牛羊肉和奶酪,穿獸皮,沒有什麼道德限制,尊重年輕強壯的人,輕賤年老體衰的人。敬畏鬼神,信巫師,以戰死為榮,以病死為恥。
突厥帝國最大的官職是葉護,再小一點的稱為“設”,以下還有特勤、俟利發、吐屯發等共計二十八個等級,都是世襲的官。使用的武器有角弓、鳴镝、盔甲、馬槊、刀、劍等。應該說突厥人的武器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很先進的。可汗的侍衛稱為附離。沒有文字,服兵役和納稅都是在木頭上刻記号計數。
左右逢源被兩個中原兒子孝敬
當時北齊和北周死磕,在突厥崛起之後,他們都想聯合突厥攻擊另一方,哪怕不能聯合,也不希望結仇,是以北周和北齊隻能争着給突厥送禮、修好。
宇文泰活着的時候,就跟突厥人說好,要當木杆可汗的女婿,可是剛剛下聘,宇文泰就死了,于是雙方協調,讓木杆可汗把女兒改嫁給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北齊聽說後感覺要壞事,立刻就派使者去見木杆可汗,給的聘禮比北周多,也要跟木杆可汗結親,木杆可汗就動搖了,就準備悔婚,并打算把北周迎親的使者楊薦等抓起來送給北齊,楊薦大怒,找到木杆可汗破口大罵,“當初柔然殘部跑到長安,我們前老大宇文泰出于咱們之間的友誼,把柔然殘部都砍了,現在你就因為一點财物你就要悔婚,你tm的是背信棄義,你就不怕鬼神嗎?” 木杆可汗被罵的很慚愧,于是斷絕了跟北齊的勾勾搭搭,把女兒送到長安,并跟北周一起出兵攻打北齊。
保定三年(563年)十月二十七日,北周方在大将楊忠、達奚武帶兵和突厥人夾擊北齊的山西,奪取了北齊二十多座城池,保定四年(564年)正月,北周、突厥聯軍圍攻北齊的老巢晉陽,北齊皇帝高湛親自在晉陽督戰,北周、突厥聯軍沒有攻下晉陽,木杆可汗一看沒有好處,就開始縱兵搶劫,搶夠了就撤退了。
北周方的楊忠等在突厥人撤退之後也撤兵了,那是楊忠第一次近距離觀察突厥人,并得出結論,突厥人很好對付。回到長安就跟自己的老大宇文邕說,“突厥人無組織、無紀律、首領很多、互相不聽調遣,明明就是一群菜雞,之前派去突厥的使者都說突厥人有多牛逼,搞的将士們都很懼怕突厥人,那群使者都是草包,應該都殺了。”宇文邕在還沒幹掉主要對手北齊,怎麼可能兩面開戰,就沒有采納楊忠的建議。
木杆可汗死後,把汗位傳給弟弟佗缽可汗,由于當時的突厥帝國面積過于龐大,于是佗缽可汗一繼位就把帝國一分為二,在自己之下又設立了兩個小可汗,東面給了侄子攝圖(阿史那科羅的兒子)稱爾伏可汗;西邊分封給弟弟褥但,稱離可汗。
佗缽可汗的時候,是北周、北齊鬥的最激烈的時候,于是争相給突厥人送禮,拉攏突厥人,突厥人的日子過的特别的美。佗缽可汗經常跟手下說,“你們看,我在南邊有兩個兒子,北周和北齊,他們都争相孝順我。”
有一次佗缽可汗去北齊搶劫的時候,搶了一個叫惠琳的和尚回來,惠琳跟佗缽可汗說,“北齊富有都是因為他們信佛。”并給佗缽可汗講因果報應等佛法, 佗缽可汗很相信,就皈依佛門,給惠琳蓋了一個廟,還到北齊去求了《淨名》、《涅槃》、《華嚴》等經書,佗缽可汗從此每天吃齋念佛,追求精神享受。
内亂分裂,來自中原的反擊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滅了,佗缽可汗知道自己的好日子都是因為北齊和北周的對峙,于是他就把北齊逃出來的宗室高紹義推出來當北齊的新皇帝,召集北齊的舊部,并且集結突厥大軍,打出了為北齊複仇的大旗開始進攻北周的北部邊疆。
宇文邕怎麼可能慫,宣政元年578年,帶着六軍北上去幹佗缽可汗,但是宇文邕的身體不行了,還沒等出發就死了。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取消了。
大象元年(579年)二月,佗缽可汗向北周請求和親。北周宣帝宇文赟以為佗缽可汗是想修好,于是将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封為千金公主,嫁給佗缽可汗為妻。同時派人跟佗缽可汗說,“你看,咱們兩家都成了親家了,是不是把高紹義給我們。” 佗缽可汗求親就是為了獲得北周的财寶,根本就沒理會北周的請求,又帶兵跑到山西去搶劫了。北周上下這回徹底認清了突厥的土匪本性。但是當時楊堅忙着篡位,沒時間搭理突厥。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建立隋朝的那年,佗缽可汗也病死了,臨死前他對兒子庵邏說:“我的汗位都是哥哥讓給我的,我死後,你就不要争了,把汗位讓給我哥哥的兒子大邏便吧。”于是傳位給大邏便。
但是大邏便的母親出身貧賤,很多人都不服,庵邏出身高貴,支援的很多,雙方争執不下的時候,攝圖來了,攝圖說:“如果立庵邏,我就帶領兄弟們安安心心的當臣子,但是如果要是大邏便當大汗,那就跟我幹一場吧。” 攝圖威望很高,于是庵邏成了新任的突厥可汗,但是大邏便很不服氣,總是派人去罵庵邏,庵邏奈何不了自己的堂兄,這個可汗幹的也是窩囊,于是就找到攝圖,“哥,還是你當可汗吧,要不然咱們突厥就得起内亂,不就是我殺了大邏便,就是大邏便殺了我,你來當可汗,大邏便就沒有話說了,對咱們突厥最好。”真是狗血啊。
于是阿史那攝圖就成了新任的可汗,稱沙缽略可汗,庵邏被稱為第三可汗。但是大邏便還是不服氣,就找到攝圖說“你、我庵邏都會可汗的兒子,你們倆都是可汗,憑什麼我不是可汗?我不服氣。” 沙缽略可汗無奈,隻能封大邏便為阿波可汗。但是内心裡卻把他恨上了。
隋文帝楊堅對自己都很吝啬,更何況對突厥,是以雙方往來的禮物就少的可憐,沙缽略可汗一看,這是看不起我啊。開皇三年(583年)二月,帶着突厥各部沿着隋朝的北部邊疆開始了全面進攻。把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的牲畜搶的是幹幹淨淨。
楊堅大怒,派遣衛王楊爽、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盧勣(《北史》誤作豆盧績)、窦榮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慶則同為行軍元帥,兵分八路出塞攻打突厥。沙缽略可汗率領阿波可汗、貪汗可汗等人前來迎戰隋軍。突厥人被打的大敗,加上當時疫病流行,突厥人死傷慘重。
沙缽略擔心阿波骁勇,而且擔心這次大敗動搖自己在突厥人的威望,于是趁着阿波還沒撤回來,帶着人突襲了阿波的部落老巢,殺阿波的老媽,阿波丢了老巢,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狗。隻能去投奔西邊的達頭可汗。
達頭可汗是沙缽略的叔叔輩,一聽這還了得,給了阿波十萬大軍東進幹沙缽略,當時突厥的貪汗部衆也被沙缽略剝奪了,于是加入西突厥一方,沙缽略的弟弟勤察跟沙缽略有仇,也投奔了西突厥,東西突厥開始你來我往打的是不亦樂乎。
這回形式逆轉,東西突厥都帶上禮物去找隋朝借兵,楊堅一看你們狗咬狗,恨不得突厥人都死幹淨,于是拒絕了他們雙方。
開皇四年(584年),沙缽略可汗的一個老婆,也是北周和親的千金公主寫信給楊堅,說這次沙缽略想歸順隋朝,千金公主本人也請求隋文帝收她當幹女兒,于是隋文帝派遣開府儀同三司徐平和出使突厥,改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賜姓楊氏,将其編入隋朝宗室名冊。當時楊廣在山西防備突厥,請求趁突厥内亂出兵幹沙缽略,楊堅沒有同意。
沙缽略繼續派遣使者,表達自己歸順的意思,楊堅派尚書右仆射虞慶則出使突厥,車騎将軍長孫晟作為副使同行。剛開始沙缽略還裝逼,說自己從來不跪别人,長孫晟很會說話,“我們皇帝楊堅是你老丈人,你不是跪别人,是跪自己的嶽父,有什麼不可以的。” 沙缽略可汗笑着對屬下達官貴人說:“看來必須跪拜嶽父。”于是起立跪拜,伏地叩頭,然後跪着接受隋文帝玺書,頂在頭上。過一會兒,感到非常羞愧,于是與其部下相聚恸哭 。虞慶則讓沙缽略可汗對隋稱臣,沙缽略可汗問左右侍從說:“什麼叫臣子?”左右侍從回答說:“隋朝所說的臣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奴仆。”沙缽略可汗說:“我能夠成為大隋天子的奴仆,全仗虞仆射出力成全。”于是饋贈虞慶則馬一千匹,并将堂妹嫁給他。
當時沙缽略被西突厥打的沒有容身之地了,于是請求楊堅庇護他,于是楊堅讓他到白道川暫時休整,并派楊廣支援他。沙缽略才得以重整旗鼓,大敗阿波可汗,但阿拔可汗部落卻乘沙缽略可汗後方兵力空虛之機發兵偷襲,虜走沙缽略可汗的妻子兒女。隋軍替沙缽略可汗打敗阿拔可汗部落,并把所繳獲的人畜物品全部給予沙缽略可汗。沙缽略可汗十分高興,就與隋朝訂立盟約,以沙漠作為兩國的分界。
于是隋朝跟突厥迎來了外交上的蜜月期,沙缽略很乖,一直對隋朝稱臣。沙缽略可汗死後,遺命其弟葉護處羅侯繼任汗位,号葉護可汗(一号莫何可汗)。開皇八年(588年),葉護可汗西征陣亡,沙缽略可汗之子雍虞闾繼任汗位,号颉伽施多那都藍可汗(簡稱都藍可汗)。
後來隋炀帝楊廣又扶持啟民可汗折騰突厥人,在隋炀帝前期突厥人已經被打殘,但是随着隋炀帝東征高麗,國力衰弱,突厥人在啟民可汗的時候再次崛起,并在雁門關圍困過隋炀帝。
隋末亂世,突厥人再次吃到了戰争紅利,在各路軍閥之間左右逢源,國力再次崛起,公元626年,突厥人在厥颉利可汗帶領下,兵鋒直指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拿出國庫所有的财報才讓突厥人撤回草原。
但是随着唐朝國力的恢複,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骁騎三千,夜襲定襄,破突厥軍。在旱獺洞裡活捉了颉利可汗,曾經強橫一時的突厥帝國從此開始徹底衰落,在之後的若幹年裡,逐漸被肢解滅亡,阿史那家的大将開始為大唐打工。颉利可汗本人也經常被李世民叫出來給自己跳舞助興。
西突厥和後突厥蹦跶到了唐明皇時期,本文就不贅述了。
突厥人即匈奴之後再次崛起的一個草原帝國,草原帝國崛起的速度一般都超過中原帝國,原因是草原上的各個部落的生存法則很簡單,打不過就加入,當突厥人崛起之後,草原上的各個遊牧部落立刻就摘掉柔然人的旗幟挂上突厥人的狼頭旗,在阿史那家族的帶領下開始到處搶劫,後來的蒙古帝國的擴張模式也差不多,擴張期他們的勢力如果滾雪球迅速擴張到巨大無比。
但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樣的帝國往往隻需要一場失敗就會陷入分崩離析,然後迅速内亂,互相征伐,直到下一個草原霸主崛起。匈奴、突厥、蒙古莫不如此。
經營了一個微信公衆号,“孫姜讀書筆記”,有時間歡迎幫忙看看,請您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