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藏品鑒賞——項聖谟的《山水蘭竹圖》

項聖谟(1597—1658),初字逸,後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浙江嘉興人。其祖父、父親、伯父均為著名書畫收藏家和畫家。項聖谟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家學影響,精研古代書畫名作,沉潛于書畫,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

藏于蘇州博物館的《山水蘭竹圖》,内縱25.2厘米、橫24.6厘米,外縱32.8厘米、橫57.7厘米。此圖是項聖谟在萬曆四十八年(1620)前後作的,屬于其早期作品。那時的項聖谟二十三四歲。從圖冊的筆墨上看,有着年輕畫家的稚嫩,但已是出手不凡了,應視為佳作。

《山水蘭竹圖》之一(見圖一)為墨筆蘭花,畫上自題:“微風臨翠影,餘雨挹幽香。”钤印殘損,不易辨識。古代文人喜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蘭花是四君子之一,具有高潔、清雅的特點,蘭花是文人畫中的“常客”。此圖中的蘭花雖隻一束,卻婀娜多姿、充滿生機,蘭葉潇灑舒展,随風搖曳,穿插有緻。畫家中鋒用筆,筆勢一波三折,粗細變化豐富,蘭葉有挺有折,有斷有續,有收有縱。花朵用淡墨點簇,筆墨不多卻均融入書法的筆意。蘭葉重墨為之,墨氣濕潤淋漓,生動地表現了蘭草的質感和風韻。土坡用淡墨擦染,用濃墨點苔,陰陽向背表現得當。整幅畫面文人氣息濃厚,可看出畫家的審美傾向。

藏品鑒賞——項聖谟的《山水蘭竹圖》

圖一

《山水蘭竹圖》之二(見圖二)為墨筆雪竹,畫上自題:“紛紛卷卷複亦漫漫,飛絮非花散複攢……雪窗醉筆,未免草草,觀者當于形骸外求我可也,一笑。孔彰識。”畫中三兩竹枝從巨石後伸出,畫家以濃淡相間的墨色勾勒竹葉,竹葉上面以及巨石、草坡上以留白的手法描繪落雪之後的景象。竹枝被白雪壓彎了腰,從畫面中便可感受到雪之大。背景以淡墨渲染,而堅韌的竹枝和繁密的竹葉卻不失剛健倔強之态。畫中的巨石用濃墨勾勒,用極淡的墨色皴染,有皴痕而無筆迹,水墨交融,渾然一體。

藏品鑒賞——項聖谟的《山水蘭竹圖》

圖二

《山水蘭竹圖》之三(見圖三)為墨筆山水。從此幅圖中可看到宋人嚴謹、繁複的影子,與畫家後期融入元人意蘊的作品差別明顯。畫中繪深山密林,山路蜿蜒崎岖,山間飛瀑泛起蒙蒙霧氣,樹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四五間茅舍、亭台隐于山林之中,幾位文士在亭中對談,甚是幽靜,更顯山林幽深。畫家筆下的喬木、山石刻畫得極為細緻嚴謹,每一塊石頭的陰陽向背描寫得非常清楚,沒有一點含糊,皴法也中規中矩,可看出項聖谟早期在學習古人筆意時的細緻與認真。

藏品鑒賞——項聖谟的《山水蘭竹圖》

圖三

從這三幅項聖谟早期之作可看出,畫家繪畫功底紮實,用筆周密嚴謹,學古人的同時對自然之景觀察仔細。他的畫貼近現實,造型準确,嚴肅不苟,一反當時衆人所追求的“逸筆草草”的粗疏畫風,使其成為明末清初畫壇上别樹一幟、“士氣作家俱備”的畫家。

——摘自《中國書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