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工廠開到了村裡頭,不僅能夠兼顧田間勞作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感覺生活一下子有了奔頭。”在黃山市新銘盛紅楓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就業扶貧工廠中的房間,貧困戶唐世美一邊高興地說,一邊熟練地操作轉椅塑膠零件毛邊修理。
今年來,黃山區通過積極打造就業服務平台,同步強化貧困人員“輸血”與“造血”功能,鼓勵、支援、引導搭建就業扶貧工廠中的房間,逐漸形成了“扶貧工廠中的房間開幸福花,結緻富果”的良好局面。
該區開拓思路、創新舉措,采取“扶貧基地+就業”“扶貧工廠中的房間+貧困村”的模式,按照因人而異、因戶施策的原則,幫助就業困難人員掌握勤勞緻富的技能,提高貧困人員就業品質和家庭收入。區政府制定出台優惠政策,吸引企業自發參與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工作,打造“以企帶村、村企互動”的合作模式,實作互利互赢。一方面,依托扶貧工廠中的房間,為入駐企業提供相對低廉的廠房和勞動力,降低企業生産成本,解決“用工難”問題,調動了企業參與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立足貧困村的自然人文資源禀賦,用好用足産業扶貧政策,讓貧困村、貧困戶分享開發收益。同時,注重扶貧和扶技相結合,去年以來,全區通過開展技能脫貧教育訓練,不斷為貧困群衆“輸血”,增加就業砝碼。根據貧困者的需求,開展免費實用的技能教育訓練,并千方百計幫助貧困群衆推薦就業。據統計,兩年來,該區共有9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技能脫貧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