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滿天下“楊猴子,”為何锒铛入獄,是不白之冤還是另有隐情

1872年,一個初次在舊上海“丹桂園”戲院登台表演的青年演員,因精湛的藝伎獲得觀衆滿堂喝彩,從此名揚天下。他的代表之作(天安會)飾演的孫悟空,可在原地連翻百十個筋鬥。更是迷倒了萬千觀衆。戲迷們送他一個美稱;“楊猴子‘’。

楊月樓,戲迷稱楊猴子,名久昌,早年同父親在北京天橋演平劇武生賣藝謀生。張二奎(徽劇名角)見其面貌俊朗,且有一定的武生基礎,将其收為徒弟傳習技藝。

名滿天下“楊猴子,”為何锒铛入獄,是不白之冤還是另有隐情

廣東香山有一韋姓富商,因父輩早年官宦出身,其後經商往來大江南北,故,将家園安置在上海。與“丹桂園”戲院隔街相望。韋天亮生意繁忙,常常不在家中,隻有夫人和 女兒相守門戶。一時之間也算美滿。韋氏聽說,丹桂園戲院有一面貌俊俏的青年演員,演技精湛。名聲鵲起。于是,領着年方17歲的女兒韋阿寶慕名前往。

名滿天下“楊猴子,”為何锒铛入獄,是不白之冤還是另有隐情

妙齡少女的韋阿寶。亭亭玉立,聰慧貌美,情窦初開。隻對言情小說情有獨鐘,對于平劇戲曲沒有多大興趣。

當天,“丹桂園”戲院演出《梵王宮》,是一出講述男女情事的京戲。有着精湛藝伎的楊月樓把男主人公演繹得活靈活現。深深地吸引着少女韋阿寶。《梵王宮》上演了三天。不能自拔的她一口氣連看了三天,韋阿 寶徹頭徹尾地成了“楊猴子”的粉絲,而且還是忠實的粉絲。回到家後,韋阿寶萎靡不振,精神恍惚,茶飯不思,魂不守舍。韋阿寶的母親看到女兒如此,心痛不已,找到女兒促膝長談,問明了緣由。因韋母對楊月樓印象較好,不顧當時門戶差異,表示了解并支援女兒對幸福的追求。

媽媽的支援如給韋阿寶注射了興奮劑,将當時束縛女性的禮教抛之不顧,提筆寫了一封愛慕楊月樓的求愛之信。

名滿天下“楊猴子,”為何锒铛入獄,是不白之冤還是另有隐情

一封大戶人家妙齡少女的求愛情書,落在了尚未成家楊月樓手中,看着手中散發着淡淡清香的書信,“楊猴子”猶豫不決,門戶差距讓楊月樓鼓起了勇氣,蜿蜒謝辭了。

被拒的消息,讓韋阿寶徹夜難眠,病倒了。韋母在萬分無助的情況下托人告知楊月樓,自己的女兒很是愛慕他,希望他托請媒妁,明媒正娶,如此的誠意感動了楊月樓。請長輩出面保媒,準備迎娶相思自己的韋阿寶。

韋天亮得知女兒要嫁人,匆匆趕回家中。夫人告知女兒要嫁之人是楊月樓時,勃然大怒,言道,絕不将女兒嫁給一個戲子。小叔子也知道了此事堅決反對。家族反對之人越來越多,反對聲越來越大,但是聘禮已收,婚期已定。焦急的韋母急忙尋到楊月樓,讓他按舊俗:‘搶婚’并約定了事宜。

按大清律法搶婚是受保護的,何況還有三聘六禮,這門婚事不應再出現問題。

楊月樓迎接到喜氣洋洋的韋阿寶。就在他們舉行婚禮時,洞房門被撞開,一群官差沖了進來将新婚燕爾的兩人抓捕,

名滿天下“楊猴子,”為何锒铛入獄,是不白之冤還是另有隐情

原來是有人在府衙狀告楊月樓犯拐盜罪,審案的廣東香山籍官員,不問緣由,對楊月樓實施了重刑,還要設法殺掉楊月樓,幸得戲迷奔走相告,保的又一命。而韋阿寶因嫁楊月樓态度堅決,掌嘴收監。後以“良賤不能通婚”律,判楊月樓充軍,而韋阿寶官官媒另嫁。

名滿天下“楊猴子,”為何锒铛入獄,是不白之冤還是另有隐情

此後,有人将楊月樓案件發表在《申報》。激起了社會對韋父及案件審理官員的不滿。更有粉絲為他奔走拜訪其他官員。終于楊月樓平反昭雪。可韋阿寶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