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陽市,别稱“榕城”,廣東省省轄市,地處廣東省東部,東鄰汕頭市、潮州市,西接汕尾市,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市。地跨東經115°36ˊ至116°37ˊ39",北緯22°53ˊ至23°46ˊ27",亞熱帶季風氣候。内陸江河主要有榕江、龍江和練江三大水系,是潮汕地區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揭陽下轄2個區、2個縣、1個縣級市,常住人口608.6萬人(2017年)。
揭陽是粵東古邑,春秋戰國時期隸屬百越地。建國後,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撤銷揭陽縣,建立地級揭陽市,揭西縣劃屬揭陽市管轄。
揭陽是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素有“ 海濱鄒魯”、“ 國畫之鄉”、“ 小戲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揭陽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 亞洲玉都”和“ 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
揭陽旅遊資源豐富,境内有揭陽樓、進賢門、揭陽學宮等著名景點。
2018年上半年,揭陽完成GDP總量891.66億元,在全省地級城市中排第12名;比2017年同期增速4.0%。
曆史沿革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其曆史悠久,境内榕江流域地區曾是古粵東、閩南的區域中心和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先秦時期屬南越、閩越交界。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嶺南後,秦始皇将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
東晉成帝鹹和九年(公元331年) ,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屬之。
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公元413年) ,分東官郡,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轄五縣:海陽(今揭陽縣地屬之)、潮陽、綏安、海甯、義招。
以後幾經複廢,至北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福建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頭一帶。
明代揭陽屬潮州府。
清代揭陽屬惠潮嘉道潮州府。
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
1965年7月19日,由汕頭專區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設立揭西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鎮,隸屬汕頭專員公署。
1975年,又從普甯縣劃出貢山、湖西、四鄉三個大隊歸屬揭西縣,屬汕頭專區管轄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号文)準許撤銷揭陽縣,建立地級揭陽市[9],揭西縣劃屬揭陽市管轄。原揭陽縣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東部境地而得名揭東,縣城設在曲溪街道辦事處,屬揭陽市管轄。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準許設立揭陽市揭東區,2013年3月2日正式挂牌辦公,區人民政府駐地曲溪街道。
揭陽市現轄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惠來縣,代管普甯市(縣級市)。
行政區劃
揭陽市現轄榕城區、揭東區、惠來縣、揭西縣,代管普甯市,并在市區設立藍城區管理委員會(揭東區管轄)、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榕城區管轄)、普甯華僑管理區(即普僑區,普甯市管轄)和大南山華僑管理區(惠來縣管轄),賦予部分縣級管理職能。揭陽市基層設定61個鎮、2個鄉、23個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
揭陽市區夜景
揭陽市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東鄰潮州、汕頭,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陸地面積5240.5平方公裡。市區榕城是廣東省曆史文化名城,市人民政府駐榕城區臨江北路。
地勢
揭陽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
氣候
揭陽市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21.4℃,年太陽輻射總量為每平方厘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間(1703.0毫米,2015年),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幹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自然資源
境内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揭陽市全市河流總長1097.5公裡,年均徑流量62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4.87萬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16.22萬千瓦,約占理論蘊藏量的36.2%。礦産資源主要有錫、鎢、銅、鐵、金和鉀長石、花崗石、稀土、瓷土等。
2017年全年全市水資源總量63.32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0.5%。年平均降水量1847.5毫米,下降29.1%。年末全市大型水庫蓄水總量9047萬立方米,下降28.2%。
揭陽全市現有森林蓄積量325.5萬立方米,森林覆寫率46.9%。植物種類1130多種,其中稀有植物20多種,如烏相、桧樹等。珍稀動物有巨蜥、穿山甲、果子狸等。名貴水産品有龍蝦、青嶼蟹、石斑魚、鮑魚等。
人口民族
揭陽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且較為稠密的地區之一。2015年末戶籍人口為701.6799萬人,非農業人口3572541人,其中男性357.83萬人,女性343.85萬人;2015年末常住人口605.89萬;2015年出生人口數130976人,死亡人口數34987人,遷入55790人;遷出76575人。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9%以上,另有極少數的回、滿、苗、壯、黎、傣、京等少數民族。揭陽是全國著名僑鄉,港澳台同胞和旅外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
2017年年末常住人口608.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08%。全年出生人口8.73萬人,出生率15.53‰;死亡人口3.87萬人,死亡率6.88‰;自然增長人口4.86萬人,自然增長率8.65‰。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市實作地區生産總值(GDP)2151.43億元,增長(同比,下同)5.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91.67億元,增長4.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1%;第二産業增加值1191.85億元,增長3.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7.4%;第三産業增加值767.91億元,增長8.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5.5%。三次産業結構為8.9:55.4:35.7。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65.20億元,增長12.1%。在第三産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4.9%,住宿和餐飲業增長5.0%,金融業增長1.6%,房地産業增長9.9%。民營經濟增加值1692.83億元,增長5.2%。2017年,揭陽人均GDP達到35327元。
201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1.5 %。分類别看,食品煙酒類上漲 0.2 %,衣着類上漲 2.0 %,居住類上漲 2.8 %,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 0.6 %,交通和通信類上漲 1.0 %,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 2.5 %,醫療保健類上漲 5.3 %,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下降 0.1 %。
國内貿易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0.96 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79.8億元,增長10.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301.16億元,增長10.8%。從消費形态看,商品零售1035.68億元,增長10.5 %;餐飲收入45.28億元,增長11.2%。
對外經濟
201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425.20億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出口401.85億元,下降9.9%;進口23.35億元,增長20.7%。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378.50億元,比上年減少48.36億元。
旅遊
2017年全年接待入境過夜遊客5.4萬人次,增長61.8%。國際旅遊外彙收入0.19億美元,增長27.6%。國内過夜遊客1928.42萬人次,增長14.9%;國内旅遊收入290.9億元,增長17.6%。
金融
2017年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2107.0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45%;各項貸款餘額1057.63億元,增長6.57%。年末全市農村合作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645.2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80%;貸款餘額444.73億元,下降3.16%。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年利潤(稅後)21.93億元,比上年減少8.93%。
保險
2017年全年實作保費收入5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0.1億元,财産險業務保費收入15.82億元,分别增長8.55%和13.0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6.6億元,增長25.69%。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8.19億元,下降2.84%。其中,壽險業務賠付支出7.66億元,下降20.72%;财産險業務賠款支出7.9億元,增長11.6%;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支出2.62億元,增長32.75%。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全年專利申請受理總量5188件,增長7.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342件,增長39.6%。全年專利授權總量3932件,增長29.4%,總量居全省第11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65件,下降4.41%。全年《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18件,增長12.5%,受理量居全省第12位。截至2017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500件,居全省第15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0.82件。全年共有203家企業申請專利1068件。其中,77家企業有發明專利申請246件。全年共有166家企業獲得專利授權658件。其中,38家企業有發明專利授權45件。全年登記技術合同3項;技術合同成交額0.5億元。全市高新技術企業9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家:獲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3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7家。認定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22個。
教育
2017年全年各級各類教育(不含非學曆教育訓練,不含技工學校)招生36.70萬人,比上年下降0.5%;在校學生123.12萬人,比上年增長0.8%;畢業生34.6萬人,下降4.7%。其中,特殊教育學校招生0.01萬人,在校生0.03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24.34萬人。[15]
基礎教育
在2017廣東中學最強實力排行榜中,揭陽第一中學、普甯第二中學、揭西縣棉湖中學等進入廣東省重點中學,揭陽市第二中學、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等進入廣東省示範性高中。
截至2017年9月,揭陽市擁有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
揭陽市高等院校名單高職專科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潮汕職業技術學院籌建高校中德雙元應用科技大學[19]——廣東醫藥健康職業學院[20]揭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文化
2017年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公有制)5個,群衆藝術館、文化館6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紀念館6個。全市有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5座。廣播綜合人口覆寫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寫率均為100%。有線廣播電視使用者39.92萬戶,有線數字電視使用者29.78萬戶,分别比上年末下降4.4%和4.0%。全年出版報紙1845萬份。
衛生
2017年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計生機構2858個,其中,醫院50個、衛生院 66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27個,婦幼保健機構6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個,衛生監督機構5個、村衛生室2485個。全市衛生機構擁有在崗職工2.9萬人,增長5.7%;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2萬人,注冊護士0.94萬人;擁有醫療床位1.83萬張,其中醫院1.29萬張。全市66 家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 6883人,床位 3961張;5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26人,5 家衛生監督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0人。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16797 例(全市無甲類傳染病發生),死亡26人;發病率 275.63 /10萬,死亡率 0.43/10萬。
體育
2017年全市體育健兒在國内外重大比賽中,獲得3項次全國冠軍,共獲得獎牌6枚,其中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1枚。
郵電
2017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01.28億元(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64.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13.91億元,增長61.7%;快遞業務量5.83億件,同比增長60.6 %;快遞業務收入42.93億元,同比增長67.8%;電信業務總量88.75億元(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增長71.5%。
2017年年末電話總使用者658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2.0%;其中,固定電話使用者69萬戶,比上年末減少9.4%;行動電話使用者589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7.2%。年末4G使用者337萬戶,全年淨增69萬戶,3G和4G使用者合計361萬戶,合計占行動電話使用者比重達61.3%。年末(固定)網際網路寬帶使用者107萬戶,增加26.1%。年末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550萬戶,增長29.0%。
交通運輸
2017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作增加值3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公路和水路貨物運輸總量4091.62萬噸,增長7.8%。公路和水路貨物運輸周轉量75.16億噸公裡,增長7.6%。
2017年全年公路旅客運輸總量2220.57萬人,增長7.1%。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23.87億人公裡,增長7.1%。
2017年全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968.39萬噸,比上年增長10.2%。
2017年年末公路通車裡程7320.59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310.91公裡,比上年末增長3.9%。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42.3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3.5%,其中,私人汽車39.95萬輛,增長24.4%。民用轎車保有量25.18萬輛,增長25.2%。其中,私人轎車24.33萬輛,增長25.6%。
公路
揭陽境内有國道206(煙汕線)、324(福昆線),省道337、335、238、236等公路幹線,全市現有公路通車裡程4397.6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92.3公裡),公路密度83.9公裡/百平方公裡,各縣(市)通往各鄉(鎮)道路基本上實作水泥化。沈海高速、揭普惠高速、汕昆高速等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另有潮惠高速(潮莞高速潮州至惠州段)、揭惠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在建,計劃于2016-2018年間先後建成通車。
内河通航裡程長369公裡,環繞市區流經汕頭出海的榕江被譽為粵東“黃金水道”全長175公裡,是廣東省第二深水河,可通航5000噸海輪,直航香港和廣州、湛江等地,擁有神泉、靖海、資深等優良港口。
鐵路
揭陽境内有廣梅汕線、廈深線等鐵路經過,廣梅汕鐵路設有揭陽站、揭東站、揭陽北站,廈深鐵路設有普甯站、葵潭站。廣梅汕鐵路于1995年12月28日建成全線通車。
廈深鐵路是國家鐵路網規劃中沿海快速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于2013年12月28日建成全線通車,在揭陽境内途徑揭東區、普甯市和惠來縣。廈深線除了深圳北、廈門北互相往返車次外,還有上海虹橋至深圳北、深圳北至南昌西、深圳北至杭州東等不同車次,使群眾的出行範圍更廣。
輕軌
根據《揭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年-2030年),揭陽将以榕城為中心規劃建設4條軌道交通線。
對軌道交通規劃線路的走向建議以宏觀上把握為主,同時參照《揭陽市城市總體規劃》内容,線路大緻走向與城市總體規劃布置基本一緻。軌道交通形式可揭陽市公共交通發展規劃采用地面或高架輕軌。
随着汕潮揭城市規劃區的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和本區域城鎮的快速發展,城鎮密集區内部的聯系将越來越需要大容量的快速軌道交通。本次規劃提出 4條城市軌道線,分别為:
1.線路 1:揭陽火車站—梅東大橋—東鄉 —漁湖新區中心—機場—高鐵站—汕頭/潮州。聯系揭陽現狀城市中心區與漁湖新區、機場、高鐵站,在高鐵站以東接汕頭和潮州。長度為 34.2 公裡。
2.線路 2:揭陽火車站—揭東縣城—炮台—地都—汕頭大學—汕頭市中心。聯系現狀城市中心、揭東縣城、汕頭市,在揭陽火車站和炮台鎮分别與線路 1 換乘。在揭陽境内長度為 30 公裡。
3. 線路 3:揭陽火車站—陽美玉都—霖磐—龍尾-高新區。聯系現狀城市中心與藍城區,帶動藍城區産業帶發展。總長度約為 25 公裡。
4.線路 4:東鄉 —仙橋—揭陽學院—洪陽—普甯,是揭陽—普甯城鎮發展走廊的重要依托,遠期考慮延伸至惠來城區。線路 4 在東鄉與線路 1 相銜接。長度為 38.7 公裡。
規劃近中期可以考慮采用快速公交等方式作為過渡,遠期視交通流量狀況,建設軌道系統。 本次規劃中的軌道交通建設方案屬概念性的規劃,隻是給出宏觀的方向,建議盡快進行進一步的專項可行性論證。
機場
揭陽潮汕機場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是廣東四大機場之一,位于揭陽市登崗鎮。地處揭陽、潮州、汕頭三市中心位置的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也是粵東最大民用機場。它是廣東省内繼廣州白雲和深圳寶安機場之後第三大幹線機場。預計投入使用後2014年旅客吞吐量将達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00噸。
2011年10月25日進行試飛,11月5日廣東機場公司組織第一次試運作,11月下旬進行第二次試運作。12月15日國内航行通告生效并完成轉場。
曆史文化
方言
揭陽縣居民大部分說潮州話,小部分說客家話,還有一些外來語言。民國以前,軍政界和學校多說外江話(即北方話);民國時期,軍政界及揭陽糖廠職工多說粵語;解放後,南下幹部及其家屬多說國語。
說潮州話的人遍布全縣二十一個區鎮,約占縣總人口的93%,多居住在平原地區,以榕城鎮的語音為标準。說客家話的約占縣總人口的6%,分布在縣境西、北山區和半山區的龍尾、玉湖、新亨、埔田、錫場等區。講粵語及國語的人,多分布于機關、學校、工廠和其它企事業機關,約占1%。
友好城市
泰國南邦市、泰國北柳市、美國安大略市、黑龍江省鶴崗市、遼甯鐵嶺市。
民俗風情
火把節
陽美火把節入選廣東省"一城一特"春節特色文化活動,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舉行。但在廣東揭陽漢族人家也有自己的火把節,且源遠流長。自清光緒年間陽美先民就建廟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土介子推,每年農曆正月初五至初六,陽美社群都舉辦“火把節”這一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旨在祟仰前賢高風亮節,陶冶村民道德情操,弘揚恪守信義、忠孝仁愛美德。
婚嫁
揭陽舊時婚俗,要經問名、納吉、納彩、請期、納征、迎親等六道程式,謂之“六禮”;有些地方有女兒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傳此俗源自昔年一後母虐待羞辱前人所遺之女,令其如此睡法,不料此女後發富起家,子女昌盛,自此人們便仿效相沿成俗;此外尚有“提油舅”、“做四句”等俗。“提油舅”即女兒出嫁當日要由其兄弟提五件禮品同往男家,稱之“提油舅”,其在新郎家最受歡迎,一般在首席宴座。“做四句”是指嫁娶的各種儀式,女家要聘一位如戲劇中賓相一樣的老婦女,唱四句“祝頌語”來主持,四句有約定俗成的,亦有現場自編的,大都押韻,诙諧。揭邑另有一俗,為其他地區少見,即将要結婚之男女,如遇家中出喪(一般指長輩),則必在百日内成婚,否則要三年後方可行嫁娶之禮。
這些舊俗一些地方尚有留傳,而大多數地區已是婚事新辦,簡辦,就連集體婚禮,旅遊結婚等時尚也漸成風氣。
賽龍舟
揭陽賽龍舟活動,已有300多年的曆史。揭陽素稱水鄉,溪澗交錯環繞,榕江南北二河、練江、龍江水深流長,河面寬闊,波平浪靜,是劃龍舟的好地方。賽龍舟活動,曆代不衰。
揭陽龍舟,規格較為統一,在潮汕各市縣中,最長最大:舟長32米、寬1.5米,共設槳25對,舵一支。揭陽龍舟,造型美、氣魄大,龍頸修長,龍首高昂,威武俊秀。每年端午節前,龍舟落水時要舉行儀式,然後進行訓練,稱“試槳”。
龍舟賽有四種形式:表演賽,友誼賽,勝負賽,錦标賽。清末曾任福建巡撫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陽時,曾發起主持、邀請潮陽、普甯、揭陽等地龍舟隊在榕江南河進行比賽,結果,揭陽棉樹紅色舟奪魁,丁日昌授予“欽差大臣丁賞”紅絨錦旗一面。1980年“龍舟賽”被國家體委定為“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揭陽龍舟賽更為活躍。
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種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于一爐的民間廣場舞蹈,表演氣勢豪壯,氣氛濃烈。相傳英歌舞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漢元宵節大鬧大名府的故事。舞蹈隊分前棚後棚,前棚一般由36個人組成,大型的由108人組成,每人手執一對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和吆喝,揮動雙棒交錯翻轉叩擊,邊走邊舞,一步一呼,隊列變化或“長蛇挺進”,或“雙龍出海”,“四虎并驅”,或“二龍相鬥”,翻騰穿插18套式。後棚人數多少不等,但最多不超過72人,扮成各式雜耍藝人配合前棚演出。
揭陽英歌舞已有300多年曆史,流行于普甯、揭東等地,以普甯的英歌舞最為聞名,被譽為“英歌舞之鄉”。1956年,普甯英歌代表隊到北京參加“中國首屆民間藝術表演大會”,1991年6月普甯燎原鎮泥溝英歌隊應邀參加深圳荔枝節表演,9月又應邀到廣州為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賽抽簽儀式的文藝晚會演出。
潮劇
潮劇,是潮汕地方劇種,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間,揭陽潮劇已有本地特有劇目《荔鏡記》、《蘇六娘》等。
潮劇流布于廣東東部、福建南部以及台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高棉、越南等國潮人聚居地區。唱腔是曲牌聯綴體和闆式變化體兩種體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衆和、二三人以同唱一曲和曲尾幫唱的形式。樂調分輕三六、重三六、活五和反線,伴奏音樂吸收民間大鑼鼓樂、廟堂音樂、民間小調等;樂器有唢呐、笛、二弦、胡弦、揚琴等,鑼鼓有大鑼、小鑼、蘇鑼等。角色早期生、旦、醜、外、貼、末、淨等七角,至當代發展為十種醜、七種旦、五種生、三種淨,其中以醜、旦表演最有特色。
晚清,揭陽不少潮劇班,行當齊全,陣容嚴整,演藝高超,蜚聲潮汕,其中知名的有揭西縣棉湖橋園的“老玉堂春”、揭東縣曲溪寨内的“老玉春香”、漁湖江夏的“老源正”等。
新中國成立後,潮劇藝術及演出活動發展神速,揭陽潮劇團《丁日昌》等劇目曾上京參加彙演并獲獎,市境内許多潮劇團也先後多次到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演出,既加強了僑胞思鄉凝聚力,又促進了海内外文化交流。
紙影戲
紙影戲,俗稱皮猴戲,是用皮革或紙闆平面雕刻成各種人物形狀,透過燈光在棚窗紙幕上投影演出的一種戲劇形式。至清未,改影現為形現,将原皮革或紙版平面雕形改為木偶立體造型,木偶背部和兩手各穿一根鐵線,以供操縱表演。低影改為木偶,但潮人習慣仍稱為紙影戲。
紙影戲也屬地方劇種,有正音戲、潮音戲、晚清以後,揭陽紙影戲十分盛行和普及,紙影戲班多達幾百家。
紙影戲表演時,台内僅有五、七個人,包攬了生、旦、淨、醜各行角色的表演唱念和鼓樂,故潮俗有“手打鼓、腳打鑼、口唱歌、頭殼撞深波”之謠諺。
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曆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發端于明代中晚期。
潮汕工夫茶,重在品味鑒賞,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沖法、品味的茶經:選茶,潮人最喜烏龍茶等。選水,以山泉為上,江水為中,井水為下。炭火,潮人最喜用“絞隻條”炭,此炭無煙,具有炭香氣味,以此炭燒水,火勢均勻。茶具則有茶壺、茶杯、茶鍋、茶洗、茶碟等12件。
泡茶之前,選用開水把茶壺、茶杯燙過,稱為“熱罐、熱杯”,裝茶葉時,講究小粒在底部,大粒在頂部。還有“高沖”、“低斟”、“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講究。任日本口福會會長的日籍華人陳東達教授在《飲茶縱橫談》一書中說:“日本的煎茶法來源于潮汕工夫茶。”
潮州菜
廣東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菜,其烹饪極具嶺南飲食文化特點: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刀工精巧,焖、炖、煎、炊、炒、清、淋、焗齊備,清而不淡,鮮而不腥,郁而不膩,色、香、味、美俱全。揭陽菜以烹饪海鮮見長,湯菜、甜菜、素菜也各具特色,海鮮類如:生炊龍蝦、鴛鴦膏蟹、紅焖魚翅,皆以新鮮海族為原料,清鮮甜美;清邺烏耳鳗、清湯蟹丸等湯菜,清純鮮美、原汁原味。甜菜類如:绉紗蓮蓉、金瓜芋泥等,甜膩相宜甘香可口,還有素菜名品如後菇芥菜、護國菜等,素菜葷做、香爛軟滑、素而不齋,是廣東素菜類的代表。
揭陽菜除了注重刀工、拼砌精巧、造型賞心悅目外,還很講究調味,每菜必配相應醬料佐食。此外,民間點心、小食品種繁多,用料講究制作精細,鄉土風味濃厚,屬全國點心八大派系的潮州流派。
民間藝術方面,則有石雕、潮州木雕、剪紙、嵌瓷、潮劇、潮州音樂和舞獅最為著名,多姿多彩,琳琅滿目。
電視報刊
揭陽廣播電視台
揭陽廣播電視台全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揭陽廣播電視台”,于2004年3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對外呼号廣播是“揭陽廣播電台”和“揭陽電視台”。
揭陽日報社
《揭陽日報》是中共揭陽市委機關報,創刊于1992年4月1日。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準許設立揭陽市。不久,揭陽市委準許成立揭陽報社,出版《揭陽報》作為揭陽市委的機關報。1992年4月3日,第1期《揭陽報》出版。其時,新創辦的《揭陽報》以每周兩大報的形式出版。
揭陽新聞網,為市委、市政府機關網,由市委宣傳部主管,揭陽日報社主辦,是我市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又一大型綜合新聞媒體,揭陽第一新聞門戶網站。
地方特産
乒乓粿
也稱槟醅粿,是揭陽的傳統小吃。由于潮汕話發音上的相近,潮汕群眾大緻稱為“乒乓粿”。作為相傳南宋末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揭陽從民為抵禦饑餓,用鼠曲草混合糯米碾成糯粉,制成粿品充饑。後來,人們又用這種粉擀成皮,用爆米粉做餡,制成了獨具風味的槟醅粿。1997年,被認定為全國首批“中華名小吃”。
粿條
潮州人将用米碾成粉末後做成的食品稱為粿,粿條就是其中的一種。粿條可以有許多吃法,或炒、或湯,伴以各種配料,口味可以因人而異。其中揭陽粿條,桐坑粿條(桐杭是揭東縣的一個小村),還有汕頭牛肉粿是廣東地區聞名的美食。
蚝烙
蚝烙是揭陽久負盛名的傳統小吃,它以海産品“蚝”(即牡蛎)為主要原料,加上适量的生粉和黃花,加水拌勻,然後用慢為煎烙而成。它既可作小吃,也可入宴席。
揭西擂茶
筍粿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分為“淨茶”、“菜茶”、“飯茶”、“米骨茶”和“烳米茶”等,春節期間,有配于小吃“米呈”的“米呈茶”,還有正月初七的“七樣菜茶”和正月十五元霄節的“十五樣菜茶”。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揭西擂茶既可作主食品,又可作飲品,還可作藥飲。
鳳湖橄榄
産于揭西縣鳳江鎮鳳湖鄉鳳南後角村,為廣東省六種優良橄榄之一。 鳳湖橄榄形似腰鼓,基部平鈍可豎立,頂部鈍而微凹,有花柱小黑點突起·果皮光滑,呈青綠色,果肉白色,核赤褐色,核與肉易分離。肉質酥脆,香甜無澀,回味甘醇。每年9至11月上旬應市,廣銷潮汕,運銷南洋等地。
其它
坪上炒茶、大洋炒茶、侶雲寺連理秋楓、奎地烏葉荔枝、鄒堂青皮梨、華清竹筍、埔田筍粿、獅頭油甘、潮州柑、竹蔗、高埔育梅、惠來鳳梨、橄榄、永華茗茶、潮州工夫茶、揭陽乒乓粿、揭陽醬油、新亨菜脯、新亨糖蔥、鹹菜、炮台南糖、棉湖瓜丁、河婆細粄、坪上青梅、五經富姜糖、線面、油炸豆幹、豆醬、榕湖牌味精、紅心胳皮蕉、珍珠糯米團、紅焖豬腳、靖海鮑魚。
旅遊風景
揭陽新地标-揭陽樓
揭東主要旅遊景點有:省級曆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陽學宮、雙峰寺、黃歧山風景區、萬竹園風景區;
惠來金海灣植物園、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樓、百花峰、銘湖岩、黃光山、惠來海濱度假村、大庚園、惠來宋大峰祖師、客鳥尾石筍;
揭西大洋高山旅遊度假區、潮汕守護神祖廟—霖田祖廟、廣德庵、石内溪冰臼群、百潭谷、龍潭崆瀑布、京明溫泉度假村、黃滿磜瀑布、大北山森林公園等;
普甯培豐寶塔、馬嘶岩、白水岩旅遊風景區、方耀故居德安裡、林則徐紀念館、盤龍閣古寺等。
著名人物
宋代高士吳複古,明朝尚書郭之奇、黃奇遇,清代楊世達、武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太平天國名将羅大綱,抗日名将翁照垣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将。另外有明代大儒薛侃,清末嶺南大詩人曾習經,民國著名學者、作家許地山(落花生),現代大學者洪子誠。
楊遵儀(1908.10.7~2009.9.17)揭東人。地層古生物學家。溫家寶在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構造專業學習時的導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對無脊椎古生物的門類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對腕足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的研究造詣頗深。組織上司了對古生代與中生代之間生物絕滅事件的成因、二疊系與三疊系界線及其上下礦産形成規律的研究,并選擇中國南方三個二疊-三疊系界線剖面作為國際候選層型,進而推動了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蔡翹(1897 10.11- 1990 07.29),生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國生理科學創始者之一。1920年代首先發現視覺與眼球運動功能的中樞部位——頂蓋前核(後稱蔡氏區)。編著中國第一本大學生理學教科書。他在中國多所著名醫學院校擔任學術上司及教學、科研工作,在神經解剖、神經傳導生理、糖代謝和血液生理等領域有許多重大發現,并為中國的航天航空航海生理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研究神經遞質中樞途徑和痛覺神經機理的科學工作者,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中腦被蓋網質、中央灰質區和前腦内側束在痛覺調制過程中的作用,并把蔡翹當年所着意描述的中腦内蓋網質一個地方稱為“蔡氏區”(Tsai’s area)。
鄭度,1936年8月出生于廣東揭西。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山地災害與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
黃旭華(1926.3.12-), 廣東揭東玉湖鎮新寮村人,著名船舶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64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各項性能也均超過美國1954年的第一艘核潛艇。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麗松(英文名:Rayson Huang),1920年出生于汕頭市,祖籍廣東汕頭揭陽縣漁湖鎮(今屬榕城區)塘埔村。華人化學家,專長為自由基化學。曾任香港大學校長。黃麗松國小、中學皆就讀于香港民生書院,父為香港民生書院創辦人。
陳小明,1961年10月5日生于廣東省揭陽縣。無機化學家。2009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許甯生,1957年7月7日出生廣東普甯,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12月起任中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侯祥麟,曾名侯波,廣東省揭陽縣鳳江鎮(今屬揭西縣)人。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
莊世平,1911年出生于廣東省普甯縣果隴村(今屬廣東普甯市),從1959年起,曆任第二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六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2007年4月浦東中學建立體育館命名為“世平樓”,紀念校友莊世平。莊世平的生平拍攝成電視紀錄片,在揭陽廣播電視台播出。
孫淑偉,揭陽人,國家跳水運動員。1992年 在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上奪得跳台金牌,創中國在奧運跳水史上男子第一枚金牌紀錄;也是中國第一位在世界大賽上獲“三連冠”的男子跳台跳水選手。其中,1990年當選為全國最佳跳水運動員;1991年 被評為世界最佳男子跳台跳水運動員,《遊泳世界》雜志曆年來選出的最年輕的男子最佳運動員;1993年評為中國十佳運動員。
傅海峰(1983 .8.23~)惠來縣人,國家隊羽毛球運動員。在2012年第30屆倫敦奧運會上,傅海峰與蔡赟共同合作,取得了中國在該項目上的第一塊男子雙打金牌。
許銀川,1975年8月出生,惠來縣人。 現為廣東省象棋隊運動員。“被譽為當今中國象棋之王”中國象棋特級國際大師。是繼趙國榮、呂欽之後第三位集世界、亞洲、全國冠軍于一身的“全冠王”。許銀川有“少年姜太公”之稱謂。
鄭佳欣,祖籍惠來縣,曾經主演和參演了十多部電視及電影,包括《小李飛刀》、《夢醒五棵柳》、《少年張三豐》、《低頭不見擡頭見》、《古宅魅影》等。在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中,她扮演的武林第一美女林仙兒被觀衆認可,且一路走紅。在中央八套播出的《欽差大臣》中,她又扮演昆曲名旦胭脂。
陳炳強,惠來縣人。知名影星周星馳的私人助理,在周星馳導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中扮演豬剛鬣的人形,給廣大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杜琪峰,祖籍普甯市西隴村,出生地于中國香港,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第一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以清新紀實的手法在當時的武俠片中也算獨樹一格。
丁日昌(1823~1882),潮州名臣丁允元[32]後裔,祖籍海陽縣(今潮州)磷溪鎮仙田村,生于豐順縣湯坑圩金屋圍,家住揭陽榕城。清朝洋務運動主要人物,軍事家,政治家。20歲中秀才。初任江西萬安、廬陵知縣。1861年為曾國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廣東督辦厘務和火器,1864年夏任蘇淞太兵備道,次年秋調任兩淮鹽運使。1867年春升為江蘇布政使。1868年任江蘇巡撫,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撫。
城市榮譽
中國五金基地市
揭陽是中國最大的不鏽鋼制品生産基地之一,五金産品大量出口歐美、非洲、澳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8月,揭陽市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授予“中國五金基地市”稱号,并舉辦了首屆五金不鏽鋼制品博覽會。
亞洲玉都、中國玉都
揭陽玉器産業發展已曆經百餘年,擁有中國乃至亞洲最高檔、最大型、最集中的中高檔翡翠營銷專業市場和生産加工基地。産品銷往内地各省以及港、澳、台地區并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據不完全統計,産自緬甸翡翠中高檔原料每年大約有80%流向陽美。連續舉辦了6屆“中華陽美(國際)玉器節”,2005年4月,揭陽市被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亞洲玉都”稱号,2006年1月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玉都”稱号。
中國能源工業大縣(惠來縣)
2006年12月,惠來縣被中國能源協會命名為“中國能源工業大縣”。2006年來,惠來以超正常的方式招商引資。惠來火電廠、石碑山風電場等項目的投産,核電、中海油LNG、太陽能等項目已簽約或在洽談,逐漸成為廣東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吸引了來自德國、南韓、新加坡、阿聯酋等各國能源工業投資商紛紛前來踏勘。
中國優秀開發區(揭東經濟開發試驗區)
揭東經濟開發試驗區已引進來自美國、日本、泰國、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家企業,世界500強和國内100強企業各一家,上市公司一家。1996年12月被評為“廣東省先進經濟開發試驗區”;2001年8月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中國國際商會、中國開發區協會聯合推薦為“中國優秀開發區”。
廣東省火炬計劃模具和塑膠制品特色産業基地(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面積44.22平方公裡。2003年初,被廣東省政府準許列為揭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007年,揭陽試驗區被廣東省科技廳命名為“廣東省火炬計劃模具和塑膠制品特色産業基地”。
中國塑膠時尚鞋之都
2011年7月,中國塑膠加工工業協會正式授予揭陽“中國塑膠時尚鞋之都”榮譽稱号”,标志着揭陽已成為全國高檔時尚鞋行業的領跑者,也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塑膠鞋類生産基地和出口基地。
喜歡記得關注+轉發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