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學術界,像黃麗松這樣幸運的學者并不多見。
在大陸,廣東有他的出生地汕頭和他的祖籍地揭陽;在香港,港大有以其名字命名的黃麗松講堂和他的銅像;在馬來西亞,化學界有以其名字設立的“黃麗松基金”;在新加坡,他曾擔任南洋大學校長。
更幸運地是,他成為亞洲一流大學——香港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

作為一名在自由基化學領域卓有建樹的化學家,他自小在父親創辦的香港民生書院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
18歲開始步入港大,畢業後當過中學老師,随後在廣西大學做助教。
25歲那年,他得到機會留學英國,在牛津大學深造,28歲拿到化學博士學位。
學成後,他并沒立即回到香港,而是去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在這段時間,他收獲了愛情,與李威女士攜手邁進婚姻殿堂。
31歲時,他開始了在南洋長達10多年從教和學術研究所學生涯。
20世紀70年代,52歲的他離開新加坡回港,出任香港大學校長。
他在這所高校做了14年校長,貢獻頗多,與學生關系良好。
在他治校期間,港大學生數目由四千人翻倍至八千人。
他這一輩子,好像就幹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教書,另一件事就是做研究。
談到學術成就,他發表論文約50篇,著有專著《遊離基化學概論》,還先後被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馬來西亞化學學會會長、國際文理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永遠校董等職。
1994年退休後,黃麗松與其妻随兒子赴英國定居,但是會定期回到香港居住一段時間。
1999年前後,黃麗松和妻子李威女士又一次返港,住在港大的家中。
那時,李威已經患有老人癡呆症,需要有人照料。
在一次離家出門後,李威獨自一人穿梭在面積不大的香港大學校園裡,踱步在原本熟悉的地方,從此走失卻再沒有回家。
後來,家人及校方全力找尋,仍然沒有結果。
幾個月後,有人在港大後山的一個角落發現了她的遺體。
老人死時真是悲慘,連家人都沒有一個伺立左右。
經警方分析,其死因疑似一時失足掉下山崖而沒人及時救護所緻死。
失去了愛妻,港大老校長甚是懷念,專門設立“黃李威基金”,永遠延續她的精神生命。
以後,黃校長用餘生去追憶往昔歲月,寫有一本書紀念妻子,書名為《風雨弦歌-黃麗松回憶錄》。當然,他還用著作所得出版收益充實“黃李威基金”,用作專用。
這位1920年出生的老人,于2015年4月8日在英國去世,享年94歲。
<h1>往期更多好文:</h1>
1、中國唯一一部由多位上司人子女合作的電影,好看不亞于瘋狂的石頭
2、楊振甯的弟、妹身份曝光,一個比他級别還高,一個弟媳很不簡單
3、這些名字普通的機關屬于正廳級,不當官的老百姓不知道,各省都有
4、中國第一人:博士畢業後僅四年,他與導師同時當選為院士
5、老爸和3個兒子4人全是大學校長!全球第一學術家庭很難再有?
6、絕了,史上最高權威的專家委員會,除一個秘書長外,其餘全為院士
7、坐落山村,這是中國成材率最高的大學,60%學生成為高職稱專家
8、這個上司人退休了,是985名校傑出校友,如今仍然隻有副教授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