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于1月18日拍攝了安的深山村。
1月18日上午,韶平縣大佬鄉被揭開。73歲的楊金明正在院子裡砍柴。他是村裡最後一個輕松搬家的家庭,第二天他和孩子們一起搬到了東東新區的新家過年。
1月18日上午,韶平縣大佬鄉被揭開。楊金明的次子楊天福(左一)回家了。第二天,老人的大兒子和哥哥們不得不上山幫他搬家,在山上度過一輩子的老夫在新家過年。
1月18日,蘆平縣大奚鄉市開業,在安村開設了王桂才,在老房子上建起了春聯。"搬到新家,老房子必須有點舊,"他說。
1月18日,蘆平縣大佬鄉開業,安村收拾行停,王貴才給老房子上好好鎖,拔出鑰匙。
1月18日,王貴才和王桂福兩兄回到山上的老房子裡,門前貼着春節聯盟和"傅"字,王貴才鎖上了門,擡着100多公斤的糧食,王貴福領着家裡最後兩隻羊。
"去吧,去新家過年!"他們匆匆告别老房子,臉上帶着笑容走下山。
2019年11月,王桂才、王桂福兄弟和鄉親們從蘆平縣太台鄉煤灰店行政村自然村搬遷至位于魯東美居家園新區夷地扶貧安置區。
兩兄弟搬遷前的村子位于蘆坪縣深山地區,隻有二十幾個家庭,一百人,祖代靠羊養家糊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路,更不用說穩定的手機信号了。
王貴才扛着大約100公斤的糧食準備下山,家裡的小貓沖到他的腿上親吻。
王貴才擡着大約100公斤的糧食下山。
老人在回來的路上和我們聊天。
"村裡沒有出油路,生活條件差,男人們都曾掙紮着娶媳婦,村裡女孩到了結婚年齡,基本嫁出去了。說起搬家前的日子,69歲的王桂才滿臉酸酸。
"現在我們在城市過着舒适的生活,孩子們上學就在附近,冬天家裡有暖氣,外面購物就是超市;現在讓我們回來,不要回來..."談起搬家後的變化,60歲的王桂甫像幾個簡一樣,滔滔不絕,臉上總是帶着滿足的笑容。
王貴才(左二)、王貴福(左一)和鄰居石曉紅準備下山,在安城後面的山上。
1月18日,蘆平縣泰鄉。王貴才扛着大約100公斤的糧食,正走下山。
1月18日,蘆平縣泰鄉。陡峭的山坡,冰面和下山的道路無處不在。
1月18日,蘆平縣泰鄉。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步行,王貴來到了另一個自然村落——"教學與走",可以用來鋪路。
老兄弟現居東新區,是全縣41個助貧安置區最大的集中安置工程,涉及宜平縣近10個鄉鎮、50多個行政村、學校、醫院、熱源廠、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規劃占地近7000畝的工業園區, 使搬遷人員就業生活更加友善。
1月18日,王貴才(右)下山,坐了将近一個小時的車,才回到東東新區美居的家中。
1月18日,蘆平縣蘆東新區美居。王貴才把新年貨搬進電梯。"這次我再也不用背着上山了,"他笑着說。
1月19日清晨,王貴福的新家格外熱鬧,益平縣書法家前來寫春節會,給家人送上祝福。看着眼前的喜悅,在場的各位都笑了起來。
在搬遷新房時,處處的燈光都亮麗、歡快,搬出山外的鄉親們歡聲笑語,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搬遷的第一個春天。
河北日報客戶記者 趙傑 趙海江攝影報道
1月19日,蘆平縣東東新區美居。王貴才的小侄子和家人一起挂燈籠。
1月19日,蘆平縣東東新區美居。在王貴福的新家,縣書畫家協會的張建洲正在為村民寫春節。
1月19日,蘆平縣東東新區美居。王貴福的新家,來自縣書畫家協會的劉偉将大大的祝福給鄉親們。
1月19日,王桂福位于蘆平縣魯東新區的新家,味道十足,在場的各位都笑得合不攏嘴。
1月19日,無人機在宜平縣東東新區拍攝了落戶項目。規劃中的工業園區與道路隔開,将為未來容易搬遷到扶貧的人們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
相關連結:2016年,宜平縣易助貧困搬遷工作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全縣41個集中安置項目均已達到搬遷條件。2019年冬季前,參與扶貧地區搬遷的1.7萬餘戶、5.3萬餘人相繼開始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