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作者:中華英烈網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紀念館名片】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始建于1974年,位于石家莊市西郊,占地面積20餘萬平方米,系河北省民政廳直屬事業機關,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河北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機關、河北省省直廉政文化示範機關。

國歌的詞作者田漢及其夫人安娥、石家莊第一位女共産黨員朱琏、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呂玉蘭、抗美援朝戰争中唯一榮立一等功的女戰士解秀梅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烈在這裡長眠。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導覽人】劉偉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宣傳科副科長

一座不朽的豐碑矗立在太行山腳下,這裡建有河北省内規模最大的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墓區,是河北籍烈士的集中安葬地,長眠着李緻光、焦守健等一批知名和無名的革命先烈,這裡就是河北省英烈紀念園。

紀念園内建有多個紀念設施,包括河北省英烈紀念館、國歌廣場、“共和國不會忘記”紀念碑、河北籍或戰鬥犧牲在燕趙熱土的革命先驅墓。這裡綠樹成蔭,建有濕地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現在,記者就帶大家走進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跟随該園講解員劉偉一同回顧英烈的光榮曆史。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河北省英烈紀念館。

【展館速覽】

陳展面積約2000平方米 展覽分五部分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石家莊西郊的河北省英烈紀念園,來此祭奠烈士的人絡繹不絕。

記者走進紀念園,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由綠植組成的國旗圖案,莊嚴而又富有生機。再向前走,是河北省英烈紀念館,位于紀念園的中心位置。紀念館設計恢宏大氣,内部陳展面積約2000平方米。“紀念館展覽分五部分,以大量曆史文物、圖檔文字資料等展品,展示了發生在河北大地上的革命活動和革命壯舉。”劉偉說。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河北省英烈紀念館内景。

“這是展覽的第一部分,展示的是晚清民初時期,爆發在河北大地的‘灤州起義’。”劉偉介紹,“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主革命程序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起義後因滿清政府的鎮壓,不幸失敗,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等人壯烈犧牲。灤州起義對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劉偉還介紹,大革命時期,伴随中共保定地委和唐山地委的建立,河北各地的勞工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罷工運動。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紀念園裡處處能夠感受到紅色革命力量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廣為傳唱。而國歌的詞作者田漢正長眠于紀念園。紀念園建有國歌廣場,國歌廣場位于河北省英烈紀念館西側,是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個重要場所。

國歌廣場西面南北兩側是國歌紀念牆,英勇的解放軍戰士、渴盼解放呐喊的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讓國歌紀念牆充滿紅色力量。紀念牆真實地展現了《義勇軍進行曲》從誕生到定為國歌的過程,以及激勵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奮起複興的曆程。走在紀念園裡,處處能夠感受到紅色革命力量。

位于紀念園最高處的是“共和國不會忘記”紀念碑,碑高18米,碑身正面镌刻着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将題寫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七個鎏金大字。紀念碑基座周邊是四座漢白玉浮雕,分别展示辛亥革命、大革命時期、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四個時期河北的革命英雄史和英雄事迹。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沙飛紀念館。

【故事】

在河北這片熱土上,從不缺少紅色的革命力量,先烈們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用生命換來了民族自立、國家發展,他們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采訪中,劉偉為我們講述了先烈們不畏強暴、舍生忘死、前赴後繼的革命故事。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沙飛紀念館内景。

沙飛:用攝影作品見證中華民族血與火的曆程

在河北省英烈紀念園,屹立着一座沙飛青銅塑像。塑像中的沙飛,手持相機,目視向前,仿若準備從青紗帳随時奔赴硝煙彌漫的戰場。塑像的基座正面镌刻着沙飛日記中的一句話:“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國的天空中自由飛舞。”

“沙飛,原名司徒傳,1912年出生于廣東開平,是人民軍隊第一位專職攝影記者,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第一個新聞攝影機構的創始人。”劉偉介紹說。沙飛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左翼青年攝影家,因為拍攝魯迅的風采照片而蜚聲海内外。抗日戰争爆發後,他毅然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和安逸的工作,毅然決然地奔赴抗日前線,在晉察冀革命根據地參加八路軍,從此沙飛的足迹遍及晉察冀的山山水水。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沙飛用手中的相機真實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從苦難的戰争中走出的艱辛步履,他的攝影作品見證和縮影了中華民族血與火的曆程。1942年3月,在聶榮臻将軍的支援下,沙飛和他的戰友們在平山縣碾盤溝創辦了《晉察冀畫報》。這份畫報被稱為中國抗戰攝影史上的奇迹,沙飛和他的戰友們在無電源、無機器、無廠房的惡劣條件下創辦了當時最為精美、記錄敵後抗日軍民浴血奮戰的新聞攝影專刊。

他的攝影作品是中華民族血與火征程的見證,永遠閃爍着時代光輝。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印度援華醫療隊送給朱琏的醫藥箱和醫療器械。

朱琏:創辦診所行醫掩護黨組織開展革命工作

在河北省英烈紀念園的蒼松翠柏間,屹立着石家莊市第一位女共産黨員朱琏的青銅塑像。

朱琏是江蘇溧陽南渡鎮北埂村人,現代針灸醫學專家。1932年,她随丈夫陶希晉輾轉來到正太鐵路局,她一面當醫生,一面從事革命活動。1935年,她與丈夫一起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石家莊市第一位女黨員。

因革命工作需要,她開辦了“朱琏診所”,以診所作為黨的活動機關和秘密聯絡點,擔負起“搞好醫務工作,擴大社會影響,掩護黨的工作”的重任。“朱琏診所”是當時中共石家莊市委重要的聯絡點。黨的會議在“朱琏診所”召開,各縣黨的上司人也不斷以求醫、買藥的身份來診所彙報工作,不管外面形勢如何緊張,這裡從未發生過任何問題。

朱琏一人肩負多職,她既要應付尋醫問藥的日常工作,又要負責黨的秘密聯系群組織活動等安排,還要協助丈夫陶希晉編輯《北風》和轉發北方局《火線》等黨内刊物。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她又擔任石家莊抗日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和婦女救國會會長,經常走上街頭奔走呼号,宣傳抗日主張。後來,她苦心鑽研針灸,其著作《新針灸學》先後被8個國家翻譯出版。

朱琏一生行醫救人,是一位有溫度的名醫。同時,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更是一名堅定的革命者。她心懷天下,救人救國,拯救了無數苦難同胞,值得我們後人永遠銘記。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共和國紀念碑和國歌廣場。

【紅色傳承】

用剪紙把英烈的音容笑貌永留人間

因為一段紅色記憶,宋建國與烈士的後人齊墨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98年的夏天,在保定涿州革命烈士齊長發生前所在部隊的軍營裡,來了兩位不同尋常的老人,這兩位老人就是齊長發的女兒齊墨蘭和她的老伴。他們來到烈士生前的部隊,就想找一張父親的照片。當時部隊團幹事宋建國接待了他們。遺憾的是,宋建國翻遍所有的團史資料,也未能找見烈士齊長發的照片。在那個條件簡陋、物資匮乏的戰争年代,要想有一張照片很不容易。不僅齊長發烈士,還有許多英雄先烈也一張照片沒留下。這遺憾激發宋建國走上了剪紙創作的藝術道路。他暗下決心,要把無數先烈的音容笑貌,用剪紙藝術永留人間。

轉眼間,20年過去了。此時的宋建國早已轉業回到了張家口宣化,成為了一名公安交警,他與齊墨蘭老人的紅色情誼與日俱增。2017年11月,河北省英烈紀念園邀請齊墨蘭參加烈士追憶會,齊墨蘭由于年邁體弱不能前去,便委托她的兒子張延生邀請宋建國一同參加。祭奠烈士後,宋建國把他精心創作的一幅剪紙作品《中流砥柱》捐獻給了紀念館。

此外,他還把他精心創造的多幅剪紙作品送給了烈士後人。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烈士的後代生活得幸福美滿,讓英烈們的英雄事迹、犧牲精神、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代代相傳。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河北省英烈紀念館内解放石家莊雕塑。

【曆史意義】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每年接待大量群衆參觀學習

據了解,河北省英烈紀念園長期緻力于收集、整理和發掘不同曆史時期為河北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的英烈人物事迹,充實愛國主義教育内容,教育激勵後人。

2016年3月,河北省英烈紀念園成立了英烈史料收集編纂小組。經過兩年的收集編纂工作,并查閱大量曆史資料,英烈史料收集編纂小組共整理撰寫英烈模範人物傳記69篇、30餘萬字。經過認真論證修改,《他們在這裡長眠———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英烈傳記》于2018年6月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此外,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與省會30餘家機關及院校結成共建機關,每年接待大量的中國小、大中專院校、企事業機關、駐軍部隊等機關和群衆參觀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讓紅色基因傳遍河北大地。

【必看文物】

朱琏著作《新針灸學》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朱琏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為很多軍民解除了疾病痛苦。她的著作《新針灸學》先後被蘇聯、越南、印度、日本、北韓、東德等8個國家翻譯出版。她利用長期鑽研總結的針灸技術,先後治好了朱德、董必武等黨和國家上司人的頑疾,得到毛澤東主席的肯定。

沙飛用過的同款照相機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沙飛所用的“萊丁娜”牌照相機是其短暫一生中最珍貴的物品,相機是白求恩在遺囑中送給沙飛的,它記錄了兩個反法西斯戰士———加拿大白求恩大夫與中國攝影家沙飛用照相機作武器,為抗日戰争服務的曆史,以及他們之間一段情誼。

照相機一直伴随沙飛至生命的終點。1958年,沙飛家人将它捐贈于中國攝影家協會,紀念園展示的是沙飛使用過的同款照相機。

醫藥箱(一級文物)

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讓紅色力量傳遍燕趙大地

印度醫生巴蘇華是抗戰時期印度援華醫療隊的5名成員之一,曾和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大夫并肩作戰。在援華過程中,他結識了朱琏,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所在的醫療隊還将醫藥箱送給了朱琏。

1957年,巴蘇華應邀來華通路,在參觀了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後,表示希望在印度引進針灸。随後,巴蘇華到朱琏的針灸所學習了6個月。1959年,巴蘇華回到印度,采用針灸為不少印度人治好了疾病,針灸也在印度獲得重視。

【記者手記】

這是一種信仰的選擇

他們都是河北的英雄,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赤子忠魂。為了革命理想,他們抛頭顱、灑熱血,一腔報國熱血灑在河北大地上。他們是英雄,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庭,為人父母,本可以過安逸、舒适的生活,但是,他們選擇了充滿艱難險阻的革命道路。

沙飛心懷一顆愛國之心,拿起手中的相機當作武器,拍出了國人的“呐喊”,拍出了勝利的号角;朱琏心懷一顆普世救人的善心,治病救人的同時,走上街頭,為救國,奔走呼喊。這是一種信仰的選擇,這是一種舍小我而顧大我的選擇。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每當國難當頭,一個個燕趙兒女挺身而出,用熱血譜寫出壯美青春,為國家奉獻出無盡力量。

來源:河北新聞網

網編: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