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在後世人的印象中,宋朝的代名詞除了有錢,就是孱弱,毋庸置疑,宋朝的富庶可以超越當時所有國家,那麼為何說宋朝孱弱呢?
這主要在于宋廷的對外态度,隻要能和平就盡量不打仗,隻要花錢能解決,就絕不動刀槍,在這樣的國政方針下,宋軍顯得也有些“慫”。事實上,宋軍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羸弱,宋軍也絕非一支貪生怕死的軍隊,比如在三川口之戰中,就打出了宋軍的虎狼之威。
一、範雍失誤,金明砦大敗,延州危機
黨項人一直在北宋和遼國的夾縫中生存,在兩位大哥眼中,西夏始終是個小角色,可到了李元昊接班後,黨項人愈發不安分起來,為了地盤,為了資源,李元昊頻頻向宋朝發起挑戰。
公元1040年,李元昊率大軍進攻保安,接着攻向金明砦,金明砦是宋軍邊防要塞,屯兵十萬,在此還有世代駐守的大将李士彬。李元昊狡猾至極,金明砦守備森嚴,要想從正面進攻必定要付出巨大代價,于是李元昊開始耍花招。
首先,李元昊派人去見李士彬,并用金銀誘惑李士彬歸降,李士彬号稱鐵臂相公,他怒火中燒,直接殺掉了李元昊的使者。李元昊一計不成,再次使用大招——詐降,李元昊表示,他想再次歸附宋朝,李士彬拿不定主意,便奏報上級振武軍節度使、知延州範雍。
史料記載“乃賞以金帛,使隸士彬。降者日至,分隸諸寨甚衆。”
範雍本是一文官,不通軍事,見黨項人要想再次臣服,沒有多想,他就同意了。李元昊派出大量奸細和士兵,化妝改扮,混入金明砦和宋軍的周邊城寨。不多日,李元昊率大軍攻向金明砦,和那些混入城砦的士卒來了個裡應外合。
如此這般,金明砦丢了,十萬宋軍沒有發揮一點作用,金明砦一丢,延州城馬上暴露在西夏軍鐵蹄之下,範雍終于醒悟過來,不過為時已晚。
此時此刻,延州城的守軍隻有幾百人,範雍慌了神,即刻釋出指令,命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劉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等人速速率兵救援。
二、劉平、石元孫緊急救援
劉平接到指令,馬上率領手下三千軍兵出發,走了四天,到達保安,彙合了石元孫的部隊,由于軍情緊急,劉平不敢停留,以急行軍的速度到達萬安鎮。劉平率騎兵繼續前進,步兵速度慢,在後方跟進,行至三川口西十裡,紮下營寨,敵軍近在眼前,而劉平需要修整一下部隊。
劉平派出少數騎兵,去和敵軍接戰,騎兵剛走,劉平卻猶豫了,一方面手下軍兵太過疲勞,需要修整,另一方面,本部人馬太少,倉促迎戰,必定會失敗。是以劉平停下腳步,等等身後的步兵,隔天後,步兵還沒有跟上,劉平和石元孫後退二十裡,終于和步兵彙合。
除此之外,劉平和石元孫還彙合了黃德和、萬俟政、郭遵的軍兵,總兵力終于超過一萬人,宋軍東行五裡,碰到西夏大軍。
三、敵我懸殊,宋軍死戰不退
是時,天寒地凍,地面積雪有數寸厚,夏軍渡河結陣,宋軍趁其渡河途中,派兵沖擊,大将郭遵一馬當先,率軍沖入敵陣,可惜宋軍兵力太少,夏軍無法被沖散。
随即劉平率軍一同發起進攻,殺敵數百人,夏軍暫時退走。當時李元昊的部隊有十萬之衆,具體我們不清楚和劉平作戰時,夏軍有多少人,但最少也超過宋軍數倍,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儲存實力或許才是最佳推測,但延州危機,宋軍不得不舍命一搏。
夏軍兵力雄厚,再次渡河發起進攻,這回他們用盾牌兵在前,宋軍正面迎敵,殺聲震天,在宋軍猛烈的沖殺下,夏軍死傷數千人。戰況激烈,就連主帥劉平本人也被流矢射傷,衣襟都被血水染紅。
此戰中,宋軍湧現出一名猛将,他的名字就是郭遵,手持鐵杵,一旦沖入敵陣,幾乎所向無敵,一次性便可以殺敵數十人。夏軍有人不服,派出勇士要和郭遵單挑,隻一個回合,郭遵将敵将頭顱拍得粉碎,宋軍歡呼震天,士氣大振。
夕陽西下,戰事暫時停息,幾名士兵,拿着敵人首級來到劉平前請功,劉平回道:“戰方急,爾各志之,皆當重賞汝。”事實上,從戰事開始,勝敗就已經确定了,即便宋軍再強悍,但己方兵力實在太少,如果再戰下去,難逃全軍覆沒。
劉平的話剛說完,夏軍的騎兵再度來襲,此時,宋軍已經到了極限,幾天的急行軍,加之劇烈的戰鬥,讓每個人都精疲力竭。還未接戰,黃德和帶着手下就向着西南跑了,畏戰情緒向病毒一樣蔓延開來,宋軍陣腳大亂。
劉平心急如焚,馬上派兵前去追趕,費了不少功夫,卻隻留下了一千多人,面對幾十倍的敵軍,沒有任何勝算,但宋人有沒屈服,和敵人足足纏鬥了三天,甚至将敵軍暫時逼退。
宋軍設定了幾個栅欄,暫時安頓,到了晚間,夏軍圍繞着營寨嘲笑道:“就剩這麼點殘兵,不投降還等待何時?”劉平回道:“狗賊,待明天援軍到了,将你們殺得大敗!”實際上,哪有什麼援軍,第二天,夏軍再次殺來,結局毫無懸念,宋軍全軍覆沒,主将被俘。
四、逃兵反咬一口,劉平險些名譽不保
在任何朝代,都不乏叛徒的存在,黃德和逃回朝廷,卻反咬劉平一口,說劉平投降了西夏,宋仁宗不明真相,派兵将劉平家團團圍住。
好在仁宗是位有道明君,在仔細思考之後,發現事情不對,馬上派侍禦史文彥博到前線調查,最後真相大白于天下,劉平被追贈朔方節度使兼侍中,谥号壯武。黃德和被腰斬而死,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
李元昊赢得了戰争,而結果是夏軍撤退了,延州城保住了,有人說,是因為天氣寒冷,夏軍才撤退,有人說是補給問題,夏軍才撤退,真的是這樣嗎?以李元昊的秉性,會放着肥肉不吃?況且他和宋朝已經撕破了臉,還有什麼顧忌嗎?
天氣原因一定不是問題,之是以李元昊選擇撤退,還是因為在三川口的這一仗,即便宋軍兵力弱小,卻是死戰不退,戰至一兵一卒,這讓李元昊内心十分不安,夏軍或許兵力雄厚,但如果被逼到宋軍的地步,是否也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元昊通過這一戰,墊定了西夏的根基,延州城保住了,不過宋軍同樣損失慘重。宋朝戰敗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宋人的勇武,和他們為國做出的巨大犧牲。(文/九魚亭)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卷四十二》、《宋史·列傳第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