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勞工日報
【密切聯系職工·厚植工會根基 基層蹲點見聞錄】
原标題:榆林貨車司機入會記
勞工日報-中工網記者 毛濃曦 通訊員 宋俊德
塞下秋來,一派豐收的景象。而陝西榆林的貨車司機入會,也迎來了累累碩果。
這一切,來之不易。
一
今年夏天,陝西省總工會機關幹部蹲點工作動員會一結束,省總工會副主席趙霞就帶着蹲點工作組赴榆林市開展工作。“重點抓什麼?從哪裡入手?要取得哪些成果?”這些問題擺在了工作組每位成員的面前。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作組在進駐榆林市之前,就做足了功課。趙霞多次組織省總工會蹲點部門、榆林市總工會負責同志,一起研究蹲點工作方案,确立了省市縣三級關聯的蹲點工作模式,明确了推動貨運企業建會、貨車司機入會的工作重點,制定了“調研摸清基本情況、推動重難點問題解決、總結做法推廣成果”的三步工作法,力争實作由貨車司機入會這個點擴大成新就業形态群體入會的面,推動整體工作大提升。
“定好工作計劃,我們才能開工。”到達榆林市的第一個晚上,趙霞連夜組織蹲點工作組同志召開碰頭會。省交通運輸工會幹部郝甘軍當場表态:“我們工作組這次就紮根榆林,最大限度把榆林市的貨車司機組織起來,組建行業工會聯合會,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二
單獨的企業建會不難,但如何組建貨運作業工會聯合會?如何把動态分散的貨車司機組織起來?
看着G337國道上排成長龍的大貨車,工作組的兩名成員感覺渾身是勁沒處使,一時間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
不過,靜下心來,兩人想起了省總定的“三步工作法”,先摸清底數,才能有的放矢。
于是,他們先後赴省交通運輸廳、榆林市交通運輸局走訪;組織召開貨車司機座談會;利用微信小程式組織貨車司機線上問卷調查;到物流園區、貨運場站以一對一、拉家常方式訪談貨車司機……
經過一番努力,榆林市道路運輸行業基本情況已了然于胸:全市公路貨運量為2.69億噸,以原煤、煤化工産品運輸為主,占全省貨運量比重為23.2%;4.5噸以上載貨汽車6.5萬輛;道路貨物運輸從業人員5.5萬人。
更讓工作組高興的是,他們在米脂縣調研時,了解到陝西偉華集團有限公司是當地最大的汽車貿易公司,旗下挂靠有3000餘名貨車司機;而且汽貿公司為貨車司機提供購車、貸款、貨運、維修等“一條龍”服務。
“我們立刻有了主意,就從汽車貿易企業入手,組建行業工會聯合會,實行‘汽車貿易公司工會+行業性工會聯合會’雙吸收、雙覆寫的入會模式,共同吸納貨車司機加入工會組織。”郝甘軍說。
米脂縣調研傳回後,工作組向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馬治東彙報了建會入會的構想。馬治東聽後也很高興:“這個突破口選得好,咱們榆林市的貨車司機主要是搞能源運輸,不管是煤炭還是煤化工産品,都是圍繞能源行業展開,我們就建立能源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既具有榆林地區特點,也可以最大限度把能源行業相關從業人員吸納進來,把工會組織的網絡覆寫得更大一些。”
随後,工作組進駐榆林市汽車産業園,依托榆林市汽車行業協會組建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協會與企業聯系緊密的優勢,共同赴榆林泉财集團運輸有限公司、榆林東方集團、榆林佳日集團等當地龍頭汽貿企業,逐個企業談建會入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為榆林市5.5萬名貨車司機建起了“職工之家”。
7月30日,榆林市能源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集體入會儀式在榆林泉财集團組織召開。拿到會員證和慰問大禮包的貨車司機師傅劉貴生激動地說:“跑了13年的大車,終于找到‘娘家人’啦,以後也有組織替我們說話啦,心裡特高興!”
三
有了榆林市區建會的成功經驗,在後面的蹲點日子裡,建會工作如雨後春筍般展開。
綏德縣、米脂縣、清澗縣、佳縣、吳堡縣、子洲縣……一個接一個的縣(區)相繼成立了縣級能源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一批又一批的貨車司機加入工會組織中來。覆寫貨車司機的行業性工會聯合會網絡,正在榆林市建立起來。
如今,榆林市能源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這顆“種子”已經播下,這顆“種子”一定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榆林市廣大貨車司機可以依靠、值得信賴的“遮陽樹”。
責任編輯: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