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作者:科協身邊事

編者按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之際,中國科協網開設“百年學會與黨同行”欄目,選取9個擁有百年曆史的全國學會,展現百年學會擁護黨、熱愛黨、忠于黨、追随黨的成長曆程,記錄他們堅持把科學交給人民,用科學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使命。

1909年9月28日,張相文和地理學家白毓昆一起,走向當年在天津的河北第一蒙養院,他們身後是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等百餘人。一批熱愛地理學的知識分子彙聚在波濤翻卷的海河邊,翻開了中國地理學會艱難曲折和輝煌發展曆史的第一頁。

愛國是地理之首,建國是地理之本。百餘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地理學會的會員們用腳步丈量着祖國的萬水千山,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留下了科學與人文探索的深深足迹;百餘年來,他們用汗水書寫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擔當,無論在風雨滌蕩的覺醒歲月,百廢待興的重新開機年代,激情澎湃的改革之春,還是奮勇向前的新時代,始終與黨和祖國同呼吸、與時代同脈搏。

覺醒年代弘揚進步思想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1909年中國地學會在天津成立

早在辛亥革命前夕,在西方近代學術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下,以張相文先生為首的一批中國北方的進步地理學家,本着愛國的宗旨,倡導地理考察和普及地理科學知識,于1909年在天津發起成立了中國地理學會前身——中國地學會,公推張相文為會長。次年,地學會創辦了中國第一本地理學術刊物《地學雜志》。中國地學會的成立和《地學雜志》的創辦,标志着輿地之學向現代地理學發展的開端。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術期刊《地學雜志》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地學會以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己任,在捍衛中華文化、捍衛中華民族獨立與尊嚴,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宣傳進步思想,參與革命活動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地學會創始人之一、首任編輯部長白亞雨為當時天津北洋政法學校史地教員,他的革命思想對學生時代的李大钊産生過重要影響。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白亞雨與其他同盟會會員一起率領灤州新軍宣布起義。然而,起義不幸失敗,白亞雨被捕并壯烈犧牲。1913年,會長張相文時任衆院議員,因拒絕袁世凱拉攏,抵制其竊取政權,被要求歸還學會會址,停止學會活動經費補助。

直到1933年張相文先生去世,中國地學會一直是推動我國地理學乃至地球科學發展的核心力量。除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普活動外,中國地學會積極宣傳進步思想,追随革命力量,參與革命活動;接受政府委托,開展決策咨詢研究;推動地理教育和教材建設,建立了中國早期地理教育雛形,極大地促進了地理學教學與研究。此外,1917年至1919年,中國地學會發起編纂《大中華地理志》,完成了甲編省地理志和乙編縣地理志多種。

覺悟時期奠定學科基礎

到了上世紀20年代,我國近現代地學先驅丁文江、翁文灏、竺可桢三位先生先後從歐美留學歸國,竺可桢于1921年在東南大學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開始培養地理科學專業人才,從此中國地理研究中心由北方向南方轉移,三位先生與李四光、張其昀、胡煥庸、黃國璋等其他前輩一起于1934年在南京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地理學會,并創辦了高水準學術刊物《地理學報》,奠定了中國地理學學科基礎,标志着中國現代地理學的蓬勃發展。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創刊時間最長的學術期刊之一——《地理學報》

這一時期,中國地理學會及其上司人團結全國地理學人,讓學界同行有了自己的家園;每年召開一次學術年會,逢學會換屆之年,同時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理事會換屆;編輯出版《地理學報》;促進國際交流,建立國際交流管道;推動了地理教學與科研機構的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學會創始人竺可桢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産黨身旁,參與新中國建設,後來他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長達21年。與此同時,中國地理學會重要成員之一、後來同樣擔任過學會理事長的施雅風作為中共地下黨員,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積極為組織提供科學資訊和情報,為新中國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還保護資料、挽留人員,為後來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奠定了基礎。

與黨同行任務帶學科

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地理科學事業跨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1950年,中國地學會與中國地理學會在北京合并,組成新的中國地理學會,開始肩負着引導群組織全國地理工作者的責任,以及推動中國現代地理學的學科建設和科學事業發展的任務。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合并後的中國地理學會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

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廢待興,亟需科技支撐。1953年,中國地理學會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就提出了結合國家經濟建設,提高地理科學水準的任務。号召全國地理學者要積極參與祖國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所必須的自然經濟各方面的調查研究與地理材料的編寫工作,走出了一條任務帶學科的發展之路。

1954年8月,中國地理學會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性學術讨論會,竺可桢主持讨論中國自然區劃及中國經濟區劃問題,之後又召開多次會議推動中國自然區劃等工作。1963年11月,中國地理學會在杭州召開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及支援農業綜合性年會,理事長竺可桢又提出地理學為農業服務的目标,随後多次組織開展農業區劃研讨會等。中國自然區劃和中國農業區劃的劃分與論證,對新中國前30年的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學會在區域分支機建構設和專業分支機建構設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夯實了學會的組織基礎。

黨的關懷激勵事業發展

改革開放後,學術團體陸續恢複活動。1979年底至1980年初,中國地理學會在廣州召開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綜合學術年會。這是自1963年在杭州召開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之後時隔16年全國地理界的一次大聚會,出席會議代表300多人,交流論文900多篇。會議期間,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第二書記楊尚昆等省委省政府主要上司親臨大會看望全體代表,并與全體代表合影留念。這次會議是中國地理學會曆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不僅展現了黨和政府對地理工作者的關心和支援。也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地理學發展新征程,還提出了全面複興中國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倡議。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地理學會舉行百年慶典

2009年是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00周年。為進一步促進學會事業發展,學會理事會制訂了新的發展目标,即向世界一流學會看齊,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廣泛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在做好多邊和雙邊學術交流的同時,加強國際化學術期刊建設、國際化獎勵謀劃、争取發起組織重大國際科技計劃,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跻身世界一流學會。

為達到這一目标,一方面,中國地理學會着力建構國際交流與合作體系。積極參與重要國際組織活動,參與國際組織治理,搭建區域國際交流平台。2018年第四屆亞洲地理大會上,中國地理學會發起建立了亞洲地理學會。廣泛建立雙邊合作機制,先後與8個國家地理學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并開展實質性活動。

另一方面,中國地理學會着力搭建學術會議與學術期刊平台。近十年來,中國地理學會組織中國地理學家參加了曆屆國際地理大會及區域會議,由中國主導的國際化地理學術交流平台有中日韓地理學國際研讨會和亞洲地理學大會,2021年正在籌備召開首屆世界地理大會。

在學術期刊叢集建設方面,中國地理學會建立了由自身主辦的20種科技期刊組成的學會科技期刊方陣,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全國地理資源期刊叢集。在學術期刊建設中,注重創新性和國際化。

此外,中國地理學會還着力推動會士制度建設與對外宣傳。該制度将逐漸實行國際化,将為世界地理學發展和中國地理學會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地理學家和各界人士發展成為會士或榮譽會士。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在中國科協及有關部門和機關的大力支援下,中國地理學會堅持以會員為主體、以學術交流為主線、以服務國家建設和促進學科發展為宗旨,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學科發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以及組織建設、人才評價與舉薦、教育教育訓練、表彰獎勵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業績。

新時期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年以來,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反思,生态環境保護、氣候治理、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

在這樣一個重大曆史關頭,2021年4月22日,習近平主席以視訊方式出席上司人氣候峰會,發表題為《共同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他指出: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于擔當,勠力同心,共同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他還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等。

在黨的堅強上司下,中國正持續推動綠色發展、推動生态文明建設、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而作為專門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地理學以及由地理學家組成的中國地理學會,必将充分認識時代賦予的新機遇和新使命,勇于擔當,積極發揮學科優勢,以人地耦合研究為重點,分析和了解全球變化背景下當今人類社會在環境、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面臨的重大問題,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和地理工作者為共同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展望新時代,中國地理學會将進一步深入發掘地理學的學科價值。随着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的出現,原有的學科劃分自然與人文二進制結構已不再适應現實發展的需要。而這些恰恰是地理學綜合性、交叉性和區域性學科優勢的展現。是以,學會将在多邊和雙邊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全球科研計劃,發揮引領作用。與此同時,随着中國逐漸走上世界舞台中央,中國地理學會也将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學會行列,在科技界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相比對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話語權。

百年學會與黨同行 ▎中國地理學會:傳承奮鬥基因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地理學會舉辦成立110周年大會

砥砺奮進新時代,昂首闊步新征程。中國地理學将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傳承中國共産黨的奮鬥基因,緊跟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樹立全球眼光,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拓進取、戮力前行。

來源:中國科協資訊中心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衆号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争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上司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