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人,但他是英國商界的傑出人物。
他創立的"榮業興"是英國最大的超市,也是歐洲最大的中國超市。
2010年,他被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士官勳章"(OBE),英國查爾斯王子将他作為貴賓授予榮譽,甚至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卡梅倫也給他三分。
他是葉煥榮,英國華裔首富,榮烨航的創始人。

現在葉煥榮是英國最富有的華人,但誰會想到,60年前他剛來英國的時候,身上隻有10磅。
為了謀生,他當了2年的洗碗工,每天工作10個多小時。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靠勤奮和努力,實作了人生的大反擊。今天,我們将講述他的故事。
1
以10英鎊漂流到英格蘭
從洗碗機開始
葉劉淑儀出生于1938年,童年是在東莞度過的,後來因為家人跌倒在路邊,舉家遷往香港。
在香港,葉煥榮中學畢業,即将開始謀生,但他在香港找不到出路,于是萌生了去英國闖進去的念頭。
1959年,21歲的葉煥榮扛着10磅重的乘客登上了飛往倫敦的客輪。
和所有離開家鄉的年輕人一樣,葉煥榮也雄心勃勃,但剛到倫敦時,現實對他打擊很大。
剛到英國時,因為不熟悉人生道路,他四處碰壁,平時隻能在立交橋下過夜,有一次被警察當作流浪漢趕走。
最後,通過家鄉協會,他在一家餐館找到了一份洗碗工的工作。
這份工作,葉煥榮已經做了2年,每天洗碗10多個小時,下班後的身體就像一個松動的架子,躺下的時候不想起床。
做了2年後,老闆看到葉煥榮勤奮聰明,于是提拔他為前台服務員。
這時,葉煥榮開始算計,是不是要當一輩子的服務員?
但他心裡很清楚,以我現在的能力,一個不恰當的服務員能做些什麼呢?
普通人想到這裡,也許就算是,繼續做服務員,過着泥濘的生活。
但葉煥榮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想的是:
我現在隻能當服務員,并不意味着我以後隻能當服務員!
于是,他在工作時積累了經驗,同時偷偷攢了一點錢。
在2年之内,他就弄清楚了一家餐館是如何經營的,在25歲時,他和另外兩個朋友共同創辦了倫敦第一家中餐館。
葉煥榮有商業頭腦,前幾年的積累也幫了大忙,在3個月内,他讓一家餐廳蒸蒸日上。
很快,他先後開了2家餐廳和2家外賣店,生意還在蓬勃發展。
然而,葉煥榮還是感到不滿足,他又開始沉思:
這種小餐館開不了大戲,要是不是要這樣每天面對鍋碗瓢盆,過上這樣的生活?
02
依靠故事
賺6億生意!
一次偶然的機會,葉煥榮在雜志的側面看到了一個小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商人希爾頓想在德克薩斯州買一家銀行,但賣家不斷提高價格,是以沒有成功。
沮喪的希爾頓不得不住在當地的一家酒店,準備第二天回家。
他來到酒店,發現它已經滿了,人們在大堂睡覺。
希爾頓并不難過找不到房間,反而很興奮:原來酒店也是一家好生意,我為什麼不買呢?
于是希爾頓改變了主意,放棄了買銀行,買下了酒店,把生意做大了,成了舉世聞名的"希爾頓酒店"。
希爾頓的故事引發了葉煥榮的思考:除了餐廳,我還能做什麼新生意?
普通人看着雞湯,精神被提升,它仍然是原來的頹廢的樣子。
但葉煥榮不一樣,看完雞湯後,他想:我在這裡能學到什麼?對我的生命有什麼用?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被拉大的方式。
經過調查,葉環榮決定不再做餐館,而是專營一家專門從事中餐館分銷的雜貨店。
于是葉煥榮和哥哥聯手在伯明翰開了第一家中式雜貨店,名為"榮業興"。
葉煥榮的榮溪線一開業,就蒸蒸日上,很快便在整個英國商界廣受歡迎。
成功的原因完全是因為葉煥榮的勤奮思考,具體來說有三點:
首先,選址出人意料地成功
葉煥榮的店不是在倫敦開的,而是在距離倫敦180公裡的伯明翰開的。
當時,沒有人能了解葉煥榮的決定,直到榮業興的生意越來越好,葉煥榮才透露出這樣做的意義:
"如果你在倫敦開車,你隻是一個大遊泳池裡的小魚。它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你開了一家商店,幾條街外沒有人會知道它的存在。如果你在伯明翰,每個人都知道3個月。"
此外,伯明翰還擁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不超過3小時,卡車可以覆寫英國四分之三的使用者。
後來,事态的發展也印證了葉煥榮的判斷,伯明翰以外的很多人特意開車去榮慶購物,大部分還是英國人。
二、順風而行,不斷變換
起初,榮業弘隻是一家為中餐館分銷的雜貨店,但在1970年代,英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英國人的消費能力增強。
有了錢,自然想買東西,葉煥榮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原來隻為中國做生意,一切為了英國人,把雜貨店變成了商業中心。
由于産品種類齊全,許多英國人也成為榮興的粉絲。
三、複合開發
除了做餐飲、超市,葉煥榮還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業務版圖。
伯明翰永業康總部是一個整合各種服務的中心,如餐廳,診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
如今,榮業行在英國三大最重要城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擁有四家連鎖超市,員工300餘人,為英國2000多家中餐館、零售店提供商品,年銷售額7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币6.2億元)!
3
多年離家出走
始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他的事業越來越大,葉煥榮成為英國華裔首富。
2010年,英國女王親自授予他"大英帝國士官勳章"(OBE),英國查爾斯王子讓他成為貴賓,甚至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卡梅倫也不得不付給他三分。
盡管離家多年,葉煥榮一直把自己當成中國人。
自2000年以來,他先後設立"葉環榮兄弟獎學金",資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學生到劍橋學習、劍橋學生到清華大學等項目。
他總是說,人才就是中國的未來,是以他應該捐錢為中國培養人才。
他還經常組織獲得獎學金的班級聚會,鼓勵男女學生交朋友和結婚。
葉煥榮開玩笑說,這些都是中國精英,是中國"優良品種",不便宜的外國人。
對于自己的孩子,他也明确表示:
"我不在乎他們是否與任何國籍的人做愛,但我的孫子孫女必須看起來像我,皮膚黃,眼睛黝黑。
可以說,葉煥榮的一舉一動都展現了他對中國的熱愛。
當我在伯明翰開第一家店時,這些家夥下班後去對面的酒吧喝酒,但酒吧老闆非常不受歡迎。
葉煥榮觀察後,發現原來的員工總是喜歡亂扔垃圾,是以不受歡迎。
最後,葉歡榮說:
"中國人你首先要愛自己,别人會尊重你。
是以,他制定了禁止員工亂扔垃圾的規定,并在商店裡設定了一面梳妝鏡,要求員工每天上下班時都要整理好衣服。
他反複說:
"當我們走出去時,我們代表中國人。
可以說,他的宗旨一直是為世界尊重中國人做出貢獻。
4
從洗碗機到億萬富翁
您必須了解的這3個提示
從10英鎊到現在的億萬富翁,葉煥榮的經曆非常傳奇。
對于自己的成功,葉煥榮總結了三點:
首先,我們必須在一切事情上都使用我們的大腦
葉煥榮曾經說過: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使人們勤勞,不要投機取巧。我說沒有。很多事情,不同的政策和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規則要遵循,有獨創性和可取性,我們要多想。"
從洗碗機到服務員,從服務員到餐廳老闆,再到從超市集團創始人的餐館老闆,葉煥榮的人生取得了不少飛躍。
每一次跳躍都是思考的結果。
因為他很聰明,他成了一名服務員;因為他學會了在餐館裡經營一家餐館,他可以開自己的店;他在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他想過改變職業......
愛動腦筋的人,在商場裡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甚至腦子也不想動,隻能過着泥濘的生活。
二、不熟悉業務的人不做,不能控制的業務不做
這是葉煥榮一直堅持的兩個原則,有人建議他投資房地産,但他拒絕了。
後來,有人鼓勵他讓公司上市,但他仍然拒絕了。
他堅信,做生意隻是做自己熟悉、能控制的生意,投資不熟悉的生意風險太大,就算能賺很多錢,也很可能一下子虧一蹈。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意會讓人惰性,習慣于賺快錢,不會再考慮辛苦工作。
第三,創業需要找到合适的定位
葉環榮說,年輕人一開始就不需要對自己要求太高,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地向上,最終實作我們的人生目标。
他把社會比作洋蔥,做生意時知道自己處于什麼水準。他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榮業線賣的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能賣最差的,我們賣的是中間的,我們有自己的定位。
建立定位就是把戰略放在第一位,這樣所做的一切都能有效。
正如小米雷軍所說: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現在,葉歡榮已經接近80歲了,他已經退休了,把财産留給自己的子孫照顧。
即便如此,他每天閱讀多份中英文報紙,特别關注世界政治經濟,及時應對當代全球商業營運的新趨勢。
而且,他總是喜歡出現在超市裡,或者勤奮地整理手推車,或者親切地與人交談。
現在,他回想起自己的生活,他說他沒有背景,沒有錢,沒有專業技能,兼職做小生意,他唯一的信念就是擺脫貧困。
是以,他經常問那些問他如何創業的年輕人:為什麼要創業?
他說:
"如果答案是'我讨厭貧窮',那是一個很好的答案。如果是'我想變得富有',那就是錯誤的答案。
也許,這是他成功的終極秘訣。
版權聲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并提供所有權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