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其地理位置對中國非常重要。台灣位于西太平洋南北走向的十字路口,不僅是歐亞大陸向東進入太平洋的橋頭堡,也是大洋向西進入歐亞大陸的跳闆和基地。從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來看,台灣是中國沿海七省的重要屏障,而這七個省份的稅收收入是國家生存的保障,而要保護中國的長三角、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台灣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因素。

從軍事角度看,台灣的收複,将使解放軍海軍面對浩瀚的太平洋,正式完成從近海到遠海的轉變。對于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來說,台灣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日韓資源匮乏,75%以上的資源運輸需要通過台灣海峽,是以台灣海峽也是他們的生命線。
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台灣島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争議的地方,從明朝末期開始,台灣一直被荷蘭、日本等列強入侵,直到二戰結束再回歸祖國。然而,二戰結束幾年後,國内内戰中連敗的國民黨殘餘勢力逃往台灣島,企圖利用台灣海峽與大陸競争,隻留下台灣在海外。
新中國成立之初,蘇瑜擔任進攻台灣的總司令,曾一度在東南沿海地區集結65萬軍隊,為解放台灣做準備。然而,由于抗美援朝戰争的爆發,這一過程被打斷,原來攻打台灣的主力軍第九軍也被調往北韓戰場。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仍駐紮在台灣高雄基隆港,在台海巡邏。當時,美軍還向國民黨軍隊支援了2000多架戰鬥機,其中F86戰鬥機800多架,加上美軍和空軍在台,實力非常強大,解放軍不得不暫時擱置解放台灣的戰役。
1957年7月,時任總參謀長的蘇瑜制定了《實施對台鬥争軍事計劃》,旨在最終收複台灣,解放中國領土。他設想了三個步驟,在三年内清除在東南沿海島嶼上紮根的國民黨軍隊并解放台灣,但由于種種原因,蘇虞的計劃沒有實施。
後來,解放台灣的戰役一直成為蘇瑜将軍的心髒病,1978年6月3日,蘇瑜在視察江西時對江西省軍區司令員辛俊傑等人說:"江西的地位很重要,是解放台灣的直接後方,是第二梯隊。如果發動全面戰争,江西将是福州、南京、廣州三大軍區的後方。據蘇瑜之子蘇榮生回憶,在蘇瑜的房間裡,一直有一張台灣省的地圖。
雖然台灣從未解放過,但蔣介石、蔣經國的父子依然愛國,尤其是蔣介石,可以說對島内分裂勢力毫不留情,面對英美等國的挑釁,始終進行抵抗。蔣介石一再宣稱,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領土,決不允許任何人割裂。
然而,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台灣分裂勢力的不斷崛起,特别是李登輝上台,進一步助長了這一趨勢,導緻兩岸關系迅速緊張。1995年至1996年,兩岸關系極為緊張,為遏制島内分裂勢力,解放軍在台海舉行了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在台灣海峽集結大規模部隊,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陸、海、空軍事演習。
1996年的台海演習,無疑是當時中國軍人的難忘記憶。當時我軍官兵雖然有強烈的求戰欲望,但武器裝備并不好。雖然台灣國民黨海軍才剛剛開始更換第二代艦艇,但即使是一些老化的舊"揚子"号驅逐艦,也比當時解放軍的主力051型先進得多,在反艦、防空、反潛能力方面也比我軍好得多。
讓海軍最尴尬的是,由于作戰艦的短缺,我軍征用了2000多艘民用艦艇,為了彌補火力不弱的現象,陸軍将坦克和大炮固定在民用艦艇上,實行海上目标訓練。然而,陸軍火炮的威力、精度和射速遠未與艦炮相提并論,這在當時是一個無奈的舉動。
在空軍方面,雙方的實力其實是半磅,當時美國準備援助台灣的F16還沒有到位,雖然他們有兩個中隊的精國戰鬥機,但解放軍之前談判的24架蘇-27戰鬥機已經到位, 而解放軍也可以依靠空軍的數量優勢來控制空中。
軍隊的武器裝備其實比他們的差很多,但這并不是最麻煩的,因為有了人民解放軍的戰鬥意志,就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的差距。最麻煩的是,當時我軍缺乏足夠的登陸艦和登陸艇,而當時全軍隻有十多艘大型坦克登陸艦,一次性運兵隻有一個旅左右。有人說,我們還有強大的第二炮兵,但由于當年資金不足,第二炮兵隻裝備了200多枚東風15短程飛彈,當年北鬥導航系統也沒建成,導緻飛彈精度大打折扣。
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大規模演習,國民黨軍隊也進入了最高戒備狀态,國民黨軍隊占領的金馬兩地距離演習區不到十海裡,從1996年3月12日起,駐紮在金門、馬祖的台軍都進入了二級戒備狀态, 當地居民也暫停了一切社會生産活動,并進行了戰時防空演習。台灣主島的防空作戰部隊更加處于一級警戒狀态,24小時。
東沙島也由國民黨軍隊控制,但東沙島距離廣東隻有250公裡,距離台灣隻有410公裡。這邊很多士兵當時也很緊張,島内國民黨士兵每天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學習國語,當時的東沙駐軍司令員嚴彩仁後來承認,他專門準備了一本涉及全台軍的通訊錄, 隻是為了在戰争爆發後,他可以為自己赢得一線生命。
當時,福建前線的很多人民解放軍老兵同時寫了請願書和遺書,一線作戰部隊開始剃光頭,防止受傷時被嚴重包紮或發炎。據一些老兵回憶,當時沒有人把這當成演習,甚至很多軍官直接表示,所有的戰鬥物資都已分發到位,隻要下達指令,演習馬上就會變成一場真正的戰争。
可惜的是,由于我們當時還不夠強大,再加上當時軍隊中出現了幾個進階叛徒,演習計劃被曝光,我們不得不匆匆縮小演習規模,匆匆結束。然而,當年的挫折并沒有讓不屈不撓的人民望而卻步,2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