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作者:天府郫都

9月23日,"精彩戰旗大美唐昌發展"2021唐昌鎮投資環境促進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四川戰旗鄉村振興教育訓練學院舉行,50多家有興趣的企業齊聚一堂,共謀農村發展,暢談唐昌未來。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記者從新聞釋出會獲悉,涵蓋城鎮發展、現代農業、文體旅遊等方面的16大投資機會清單當場釋出,總投資約65.3億元。未來,唐昌鎮将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生态文明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重大機遇,推動區域自然生态、曆史文化資源向以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為基礎的經濟價值有效轉化。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在推介會上,展旗村、平樂村、衡山村與中國工商銀行鄒都支行、蜀都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都道嶼華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簽約,總投資約4億元。

深入挖掘曆史背景

打造天府記憶文化旅遊小鎮

唐昌鎮素有"古書草城、千年皇城"之稱,曆史文化悠久,文風興隆,生态環境優美。先後有西漢奕學大師嚴俊平、南宋佛教僧人袁無客琴、清朝"一鎮六漢林"。景區和古迹遍布大街小巷,其中省級文化安全機關2個,市級文化安全機關7個,登記不動産33個。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梁家大院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梁家大院作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建于清鹹豐時期,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97棟,6個院子和水壩,6個庭院,每個院子都不一樣,是唐昌鎮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價值最高的古建築群, 也是川西建築特色的代表。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崇甯文廟始建于宋代,主殿建築雄偉,萬陵宮城牆雄偉壯觀,靈星門建築美觀,以其壹麗的風格和精湛的工藝,在川西地區頗有名。大春巷、文昌宮巷等街道小巷曲折多變,老宅非常密集,楊靜等有影響力的人都住在這裡。這些曆史建築仍然吸引着遠近的遊客前來參觀,享有"小而窄的小巷"的美譽......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四川西部住宅樓密集,曆史古迹衆多,文化氣息濃厚,功能配套設施完善...唐昌鎮将結合公園城市建設,全面挖掘古鎮的曆史脈絡,全面建設城區近20塊地塊。

發展現代農業

培育鄉村旅遊新形式

梳理機遇清單,不難發現,唐昌鎮始終堅持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一體化發展,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三農"工作的重要訓示和"打磨四川農業金招牌"的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實作全面綠色、高品質的經濟社會。 發展。

唐昌鎮相關負責人:"我們衷心希望大家繼續關心唐昌的肥沃土地,讓更多優質的資源、現代的産業和創新理念注入唐昌,與這裡的景觀林田、四合一的森林平底鍋相得益彰。"

位于漁村西北部的四川盆景藝術景區項目有着悠久的四川盆景生産曆史,經過多年的經營,該地區兩旁林立着著名的古樹和古樁盆景,形成了"每家每戶都有景、連續的風景"的良好形态,被譽為"無圍牆的後花園"。項目區緊鄰317路,毗鄰湯園場鎮,基礎設施完善,适合打造集盆景文化推廣、展示欣賞、生産體驗、定制化貿易于一體的特色産業示範區。

金甯村現代農業種植示範園項目,是"國家地标性産品——唐園韭菜"的核心區域,金水河穿境而過,水生态優美,水資源豐富,具有數十年的韭菜種植曆史,現有韭菜種植面積2000餘畝,具有優越的現代農業發展條件和産業基礎。該項目适合建設集現代農業種植、體驗、展示、銷售、觀光于一體的示範園區。

抓住機遇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活動所在地,詹淈村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主要發展鄉村旅遊、教育教育訓練等産業,景區有鄉村振興館、黨建館、村史館、精彩戰旗産業館、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鄉村振興教育訓練學院、鄉村影劇院、 第五季母親農場酒店、斯威登酒店、江蘇鄉還設有民宿酒店、體育中心和伊利老街,真正實作了農、商、文化、體育、教育一體化發展,成為鄉村旅遊的美麗名片,輻射帶動衡山村、星火村等地區。

唐昌鎮釋出16個機會清單

戰旗村

是以,位于湛淄垣村國家4A級旅遊景區核心區,适合建設以特色美食、休閑觀光、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為主題的農業文化旅遊一體化開發項目,以及以森林精品泛聚為主題的華陽湛琦鄉村振興景區開發項目, 适合打造集鄉村酒店、美食餐飲、科研旅遊、戶外運動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以果蔬采摘、文化體驗、戶外休閑為主題的多彩火花田園綜合體項目也應運而生。

唐昌鎮是一片紅色肥沃的土地,是鄉村振興的前沿,是美麗的生态旅遊目的地。努力建構"一區兩核多點"的發展格局,抓住"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全球旅遊示範區"、"産業功能區"等發展機遇,重點發展"農、鄉、教、教"三大綠色生态産業, 并形成了将點連接配接成線和面的良好發展趨勢。

唐昌鎮黨委書記劉瑞平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找到優質的合作夥伴,獲得唐昌鎮企業的投資意向,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邑都村的振興,參與鄉村振興博覽園的建設,謀求農村發展,暢談唐昌的未來。讓更多優質資源、現代産業和創新理念湧入唐昌,推動區域自然生态、曆史文化資源向經濟價值的有效轉化。"

-完-

圖|郭心怡, 陳興宇等

記者 郭心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