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教士:基督教如何征服歐洲中世紀?

作者:博學通識

說到中世紀的精神生活。我們立即想到基督教。基督教涵蓋了中世紀普通人的所有思想,學術,文化和日常生活。

那麼,基督教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中世紀歐洲的主導民族是日耳曼民族,他們最初不相信基督教,而是相信他們自己的多神教。那麼,德國人為什麼接受基督教呢?

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必須回到當時的情況,看看基督教做了什麼。

基督教之是以能夠在中世紀征服歐洲,最根本的原因是基督教滿足了德國人對文明社會的需求。

那麼,基督教的具體方法是什麼呢?首先,他們通過熱情的傳教士來促進教義。例如,羅馬教皇向日耳曼部落和王國派遣了大量傳教士,并使用各種政策和方法來說服他們皈依基督教。

代表性傳教士:聖奧古斯丁

這位奧古斯丁不是神學家奧古斯丁,他比神學家奧古斯丁晚不到兩百年。英國的基督教傳統始于他。

590年,格裡高利一世成為羅馬教皇,随後他派遣奧古斯丁到英國傳教。奧古斯丁看到的是一個混亂而可怕的英格蘭。

英格蘭原本屬于羅馬帝國的統治,但羅馬城在公元410年被野蠻人占領,是以英格蘭沒有得到照顧,此時日耳曼野蠻人利用了這種情況,其中最兇猛的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正是他們成為後來英美國家的主體。

不列颠的英國小島最終被野蠻人占領。同時,它被德國人劃分為七個國家,形成了"七大國争奪主導地位"的局面。與羅馬相比,這七個國家的發展程度非常低。無論是國王還是臣民,真正的生活水準有點像原始社會。

這是基督教登陸之前英國社會的真實情況。回到傳教士奧古斯丁,他接到教皇的指令,帶着一群兄弟一起準備登陸英國。雖然他們在中途産生了恐懼,但他們說:"與其去找一個野蠻的、暴力的、不信教的,甚至說語言的人,不如回家。"但最終來到了英國。英國最早的曆史學家比德說,這是因為教皇給奧古斯丁寫了一封長而自負的信,說服了傳教士。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基督教在日耳曼人中的傳播遇到了許多障礙。

那麼,傳教士将如何說服這些不發達的非基督教日耳曼人呢?當時的方法之一就是走上線。在繼續下一步之前,找到一種方法來獲得當權者的支援。

抵達英格蘭後,教皇訓示奧古斯丁從七大王國中最強的王國開始,向女王尋求幫助。女王是海峽另一邊的法蘭克公主,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承諾在英國嫁給女王的唯一條件就是繼續她的基督教信仰。

王後勸說國王接受奧古斯丁的使命,但國王最初擔心傳教士會有巫術并傷害他,是以他們先留在了一個小島上。後來,國王同意在一棵大橡樹下與傳教士會面,這棵橡樹趕走了邪靈和邪靈。會談并不愉快,雖然國王當時沒有皈依基督教,但他允許奧古斯丁在島上傳教,并為他們提供生活必需品。

公元597年,王後終于說服國王皈依基督教,奧古斯丁也勸說許多普通人皈依基督教。此時,國王允許奧古斯丁将首都作為基督教活動的中心。緊接着,教皇任命奧古斯丁為大主教。

以英格蘭為基督教基地,大批傳教士從歐洲大陸趕到英國,英國的傳教事業迅速蔓延。

走上路,先是得到王後,然後是王後,然後國王推動全體人民皈依基督教,這個套路在中世紀早期運作良好,後來的傳教士一直在使用它。

為什麼當時基督教沒有在中國廣泛傳播?

當時的基督教傳教士也通路了中國。1601年,意大利傳教士馬泰奧·裡奇(Matteo Ricci)會見了萬裡皇帝。然而,萬裡皇帝隻是禮貌地對待他,沒有皈依基督教,也沒有導緻中國人皈依基督教。

為什麼?因為中世紀早期的野蠻社會不發達。像奧古斯丁這樣的傳教士,不僅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更加完整、成熟的宗教信仰,也把他們帶入了文明生活。明朝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文明社會,是以不需要外來文明。

基督教滿足了日耳曼人的需要?

首先,基督教是一種比日耳曼多神教更成熟、更能解釋性的宗教。

總的來說,德國人原來的多神教宗教還比較原始,認為萬物皆有靈論,山中有山神,河中有河妖,多神教可以講各種神的故事。但它的弱點是,如果一切都被神化了,那麼神和神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他們無法解釋清楚,是以精神秩序是混亂的。

當時,基督教已經形成了一種系統神學,是一種理論水準較高的宗教。雖然不是每個傳教士都有很高的理論水準,但他們所宣講的教義在野蠻人世界中是最高的。

然而,僅憑推理是不夠的。基督教更重要的手段是引導他們過上有規律的、有節奏的生活。

當傳教士第一次與德國人接觸時,他們剛剛從遊牧狀态中走出來,甚至不精通農業。傳教士給他們帶來了兩個關鍵的東西,法律和禮儀,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文明。

在一些法律問題上,奧古斯丁咨詢了教皇。例如,在多大程度上應該禁止血親之間的通婚,對小偷的懲罰應該有多嚴厲,等等。在教皇回答之後,奧古斯丁用這些規則來管理當地人的生活。

和禮儀。基督教的一套規則基本上涵蓋了中世紀歐洲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例如,人們生來就接受洗禮,死亡有葬禮,中間有成年禮、婚禮等,這些人生事件必須去教堂。此外,基督教還為出生前後的人提供了解釋。也就是說,在出生之前,有上帝的創造和耶稣的犧牲。死後,有天堂和地獄。

比如,在一年四季中,有聖誕節、複活節、聖母升天節、萬聖節,加起來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宗教節日,如何度過這個節日,都有宗教規定。

簡而言之,歐洲中世紀所有皈依基督教的人都可以在基督教中獲得意義。德國人的生活從随機和無序的狀态變成了意義和紀律的狀态。他們正在慢慢習慣這樣的日子,習慣于每天默想上帝或耶稣。

傳教士還為德國人帶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即政治管理的經驗。

奧古斯丁對教皇的許多訓示都是關于教會管理的,例如如何在英國選舉主教,英格蘭教會和法國教會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等等。

日耳曼國王是強盜,治理國家沒有明确的規則,但教會來後,他們從教會那裡學到了政治管理的方法,掌握了先進的政治治理技術,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國家管理得很好,德國人自然而然地向主教靠攏和學習。

在奧古斯丁之後近一百年,盎格魯撒克遜人上下皈依了基督教。

在基督教教義中,人人都是迷失的羔羊,人生的目标是靈魂得救。教會将幫助上帝牧羊,使每個人都能得救;國王將成為教會的好幫助者,並用武力摧毀危害基督教的壞因素。

雖然基督教并沒有結束中世紀的混亂,但傳教士帶給德國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和政治管理技術使基督教成為中世紀歐洲的社會共識。

西方的文化背景已經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