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堅持人民至上是江山永固的法寶

"江山是人民,人民就是人民。人民的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基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差別的重要标志。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9月18日在上海召開了"江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論實踐座談會, 由上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這一重要論述,閃耀着曆史唯物主義的真理,彰顯了中共的價值取向。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偉指出,人民的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是曆史進步的真正動力,人民的利益是我們黨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深刻解讀"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的科學内涵和當代價值,深刻總結中國共産黨的曆史經驗,心地溫暖,心地踏實,深刻領悟中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念,集中心血,形成一股牢不可破的重擊力量。

堅持人民至上是江山永固的法寶

閩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建軍認為,中國共産黨的崇高共産主義理想和人民至上的基本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同等重要的。"中國共産黨員必須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以犧牲一切個人為代價,為實作共産主義而奮鬥。這是共産黨對《中國共産黨章程》信仰的最準确展現,展現了共産黨人信仰的内在結構和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思想的核心地位,即江山在我們的信仰體系中。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勇認為,"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堅持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觀念,打破以權力為中心、資本為中心、少數人為中心的特權觀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是一個抽象而神秘的概念,而是展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要充分發揮人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增進人民福祉的事業推向前進。堅持以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為目标,推動改革和發展成果更加公平、造福全體人民,促進共同繁榮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步,把14億以上中國人民凝聚成一座壯麗的"江山",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把握"江山"與"人"的辯證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的重要論述,是我們對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認識,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鑰匙"。

"人真正幸福"的思想,是馬克思早年簡單"人類幸福觀"的延續,也是他探索科學"人民幸福觀"的起點。上海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總書記徐俊峰認為,馬克思首先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論》一文中提出了"人民真正的幸福"的概念,并在其他著作中系統地揭示了其哲學、實踐和結構的含義,即"人民真正的幸福"是社會的, 曆史和現實的幸福。"人民是江山,江山是民"的科學論斷,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的"人民的現實幸福"思想,指導中共追求建設和共享共同繁榮的目标,不斷擴大和實作人民的真正幸福,推動小康社會的整體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深化和升華, 并對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原創性的貢獻。

"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展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表明了新時代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決心。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丁曉強認為,留住人心,就是要有堅強的信心,聚集人心,溫暖人心,築人心。堅定的信心,關鍵是要做好共産黨人的自我革命,凝聚人民的心,溫暖人民的心,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人民群衆急切而急的問題,解決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建設同心同德,即: 人民作為主體,民生事關與人民商量。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邱仁福認為,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守住江山,就是要保持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要實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守住江山,要留住人民的心,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征程中,隻有集中精神,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 作者:查建國 陳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