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繼誠
來源;《炎黃春秋》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發起了濟南戰役。這是我軍對國民黨重兵守備又有堅固工事的大城市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攻城打援戰役,揭開了我軍由戰略進攻發展到戰略決戰的序幕,在人民解放戰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濟南戰役原計劃打一個月或二十天,結果隻打了八天,就取得了攻城打援的全勝!中共中央軍委8月28日醜時給粟裕的電報中提到“……又有内應條件”。而時任國民黨整編第九十六軍中将軍長兼整編第八十四師師長的吳化文就是華野在濟南城裡的“内應”。他在關鍵時刻陣前起義,成就了速戰速勝的傳奇。
命運攸關的轉折之戰即将展開
1948年7月14日至9月2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多次電示,經過充分讨論,華東野戰軍确定了攻克濟南作戰方案的主要内容:作戰任務以攻占濟南為唯一目的,并求殲援敵之一部(至少三至四個旅),堅阻援敵不能迫近濟南,以使攻堅集團有足夠的時間攻占濟南。作戰方針拟定将分兩階段進行。攻城戰鬥拟于9月16日發起。
時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等職的王耀武,根據多方面的情報,判斷解放軍即将對濟南發動進攻,是以加強了各方面的防禦。除了增修、加強城防工事外,還電請蔣介石空運第八十三師增強濟南防務,并将城内外的守軍調整了部署,任命整編第八十四師師長吳化文為濟南西區守備司令,負責指揮八個旅的兵力,防守飛機場和繁華的工商業區商埠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陣地。此時的濟南已被解放軍四面八方團團圍住,鐵路、公路、水路運輸均被截斷,飛機場成了濟南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從這個意義上說,吳化文已牢牢掌握了濟南的命脈。
但王耀武的頂頭上司、國民黨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對吳化文并不放心,他當面向王耀武查詢吳化文的表現。王耀武解釋說:“我迄今沒有接到吳化文與共産黨勾結的情報。他在抗日期間當過僞軍,常和共産黨打仗。抗戰勝利後,他帶着八十四師與共産黨打得很厲害,與共産黨結下的仇恨很深。我看他不會有什麼問題。”
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8月底到濟南視察防務,也曾親口提醒王耀武:“吳化文這個人反複無常,表面服進而内詭詐,我看靠不住,要注意他。”
王耀武卻不以為然,他對杜聿明說:“國防部、徐州剿總,我們綏靖區,都沒有發現吳化文與共産黨勾結的情況,沒有理由撤銷他的職務。從他平日說話所流露的對共産黨的仇恨情緒來看,他本人不至于會有什麼問題。但是,他的部隊裡可能有個别親共分子,也可能有共産黨地下人員活動,我正關照政訓處密切注意,嚴加防範。”随後利用到呂祖廟上香、抽簽、蔔卦的由頭,對吳化文說:“簽上說濟南城裡有内奸,希望紹周兄(吳化文字紹周)提高警惕,不要上共産黨的當!”
其實,吳化文早與共産黨建立了秘密聯系,不過王耀武卻一直被蒙在鼓裡。
吳化文最終之是以走上起義之路,源于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對他的不懈争取。
抗戰勝利後,陳毅曾訓示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敵工部部長劉貫一,以“先打後拉,痛打密拉”的政策,策反過吳化文部,軍事上先猛擊其一拳,然後再慢慢争取。而通過馮玉祥、李濟深、陳毅等人,吳化文也在暗中建立起與中共方面的秘密聯絡管道,并在軍事行動中有所呼應。
1947年春,蔣介石為了擴充内戰兵力,曾在從北平飛回南京途中特意到兖州召見吳化文加以慰勉,親筆手谕将吳部改編為整編第八十四師,吳任師長,兵員擴充至兩萬餘人,裝備上也給予了補充。
對此,陳毅認為,蔣介石對雜牌軍一向隻是利用其打頭陣,當炮灰,吳化文是馮玉祥的老西北軍,蔣介石不會絕對信任他,吳也要儲存實力,不會死心塌地給蔣介石打内戰,一旦形勢有變,吳部仍有可能起義。對吳化文的争取工作不應放棄。
1947年8月,吳化文部從山東調到豫東作戰。為此,軍區敵工部于是年冬派出一個秘密小組到徐州,以便就近開展對吳部的策反。秘密小組的組長名叫王道,曾在吳化文麾下當過旅長,兩人關系頗為密切。
王道以行醫為掩護,在徐州站穩了腳跟。他專程拜訪了吳化文素來尊重的老師劉子衡(劉是山東省著名的民主人士,也是王道的老師)。一次吳化文在和劉子衡見面時,劉勸吳說:“像你這樣的雜牌部隊,要下決心投靠人民。人的一生即使做盡壞事,最後做件好事,也不枉此一生。”吳化文表示:“抗戰時期中共曾派人和我聯系,當時我思想上動搖,而今追悔莫及,請老師放心,為了擴大影響,到一定時機,我将選一個名城采取行動。”
王道和劉子衡經過研究,并征得劉貫一允準,派敵工幹部李勇烈到吳化文身邊做工作。吳化文看了劉子衡的介紹信後,對李勇烈叮囑說,你我都不要提劉子衡大師,你隻說是徐州剿總劉峙總司令派來的。吳還親手交給李勇烈一張八十四師“諜報證”。從此,身穿國民黨少尉軍服的李勇烈,成了華東敵工部在吳化文部的卧底。
吳化文曾對李勇烈說:“你們的劉(貫一)部長,我的印象他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學者,又懂兵書,識兵法,氣派文明。你既然是劉部長的派員,就放心地住在我這裡,我保你的險。”
吳化文有一天以懷疑的口氣問李勇烈:“王道幹過僞軍旅長,當過漢奸,你們還相信他?”
李勇烈說:“吳師長不必多慮!共産黨的政策曆來是既往不咎。王道雖然幹過僞軍,當過國軍,但他率部起義後,共産黨任命他為魯中軍區副司令員。吳師長如能率部起義,以你現在的職位、兵力、聲望,職位絕對不會在王道之下。”吳聽後沉默不語。
為了加強對吳化文的策反,華東軍區敵工部又請孔繁與吳化文接觸。孔是國民黨元老,1938年曾任山東省參議長,吳對他十分尊敬,曾向孔表示:“決不辜負老上司的期望,吳某将選擇适當時機舉事。”
吳化文在李勇烈陪同下,曾到徐州和劉子衡秘密會見。吳說:“我吳某與共産黨作戰十餘年,當過漢奸,投靠中共後,他們對我算老賬怎麼辦?”
劉子衡苦口婆心勸說吳化文打消顧慮。随後,吳化文又秘密會見了王道。席間,吳化文和王道開玩笑說:“你抗日,我也抗日;你當漢奸,我也當漢奸;你起義,幹了共産黨,如今你代表陳毅将軍勸我反正,好!我也打算步你後塵,亦步亦趨……”
王道說:“陳毅司令員和劉貫一部長對你很關心,對你寄予厚望。你有近三萬人馬,比我起義時條件優越得多。你如能起義,就為人民立了大功,将名垂青史,共産黨怎麼會算你的舊賬呢!”
饒漱石、譚震林都對策反吳化文作出訓示
吳化文有四位夫人。原配夫人馬玉貞,早年病逝。吳化文在北京陸軍大學深造期間,和協和醫院護士長趙華珍結了婚,趙對吳很關愛,還從經濟上接濟吳化文。但她比吳大8歲,吳化文的父親吳一齋不認這個兒媳婦,強令吳與她離婚。由吳一齋做主,明媒正娶,吳化文娶了第三位夫人林世英。她出身大戶人家,知書識禮,性情溫柔,長得漂亮,深受吳化文寵愛,奠定了“正式夫人”的地位。後來吳化文在濟南又娶了一位更年輕美貌的四太太,名叫甯宜文。這使林世英很不快,常以淚洗面。
1947年初春,林世英在北平讀大學的四弟林世昌,受北平地下黨學委的派遣,專程南下,通過姐姐林世英,策動姐夫吳化文走高樹勳起義之路。林世英委婉地向吳化文說明了此意,吳化文說:“我和共産黨打了那麼多年的仗,結怨很深,他們會不恨我嗎?萬一我起義後,他們說話不算數,要辦我的漢奸罪,到那時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咋辦?是以這件事還得慎重考慮。”
後來,吳化文部從豫東調回濟南。為了加強對吳化文的秘密争取,華東敵工部門又特意選派敵工幹部李昌言,利用林世英姨表弟的身份,打入到吳化文身邊卧底。
林世英的母親,是李昌言的親姨媽,李昌言就住在姨媽家中。他逐漸争取了表兄弟林世達、林世德、林世勳支援自己。李昌言了解到林世英常為家庭沖突而傷心落淚,便推心置腹地對她說:共産黨主張男女平等,不容許納妾。紹周兄(吳化文字紹周)隻有投靠共産黨,将來你和兒女的前途才能得到保障。林世英感到此言有理,常利用機會給吳化文吹“枕頭風”,勸丈夫改邪歸正。
潛伏在吳化文部的華東軍區卧底李勇烈,也一直利用各種時機對吳化文進行秘密策反。
吳化文的師部此時駐在濟南經六緯三路亞細亞公司大樓,所屬部隊駐紮于白馬莊、孔莊、崮山、臘山、飛機場一帶。吳化文将第四房太太甯宜文安置在亞細亞大樓後院的一幢小洋房内。王耀武為了“示恩”于吳化文,将大明湖畔的豪宅張家花園送給吳作公館,吳就将三太太林世英和父母也接進張家花園享福。
李昌言經過細緻的工作,使林世英、吳一齋以及表兄弟李正言、班紹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傾向我黨我軍。這樣,吳化文周圍的親屬,各人以不同的身份,從不同的角度,發揮了别人難以替代的策反作用。
1948年5月的一天,林世英在北平的四弟林世昌(化名原立)陪同中共華北局城工部張瑞英(白平)飛抵濟南,任務是策動吳化文起義。考慮到和吳直接見面的條件還不具備,他倆在張家花園見了林世英,并說明:吳化文委托林世昌管理的北平東觀音寺3号住宅已為地下黨所用,新街口華聚綢緞莊的大部分房租和前門外公永發糧店的一部分糧食,已支援了地下黨和進步學生。這樣,吳化文實際上已為共産黨作出了貢獻。隻要他主動起義,共産黨不僅保證他的生命安全,保護他的私人财産,保留他的職位,而且會論功行賞,委以重任。
吳化文知悉以上情況後,投向共産黨的砝碼又增加了一分。
1948年5月29日至7月13日,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進行津浦路中段戰役。兖州告急之際,國民黨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電令吳化文率第八十四師和整編第二師之二一一旅,由濟南出發解兖州之圍。李勇烈勸說吳化文不要太積極或在途中伺機起義。吳化文說:“整二師是王耀武的親信部隊,名義上二一一旅劃歸我指揮,實際上對我進行監視,是以,我不能在途中起義。但我不會出力增援,請你們放心。”
蔣介石見吳化文到泰安後按兵不動,嚴令吳迅速馳援兖州,否則軍法從事。吳化文隻得勉強指令主力第二一一旅渡過汶河南下。不料該旅被解放軍伏擊,全旅覆沒,旅長徐曰政被俘,兖州很快被解放軍攻克。吳化文率餘部狼狽敗退回濟南。遭此打擊,吳化文神情沮喪,連王耀武的電話也不接。他對高參田向前說:“王耀武這個人,耀武不揚威,非大将之風,不是英雄是狗熊!這次我聽了他,一個旅就完了。他再來一次,我的老本就光了!我不能跟着他在一棵樹上吊死,得另謀出路。”
王耀武為了籠絡吳化文,向劉峙建議并獲準許,升任吳化文為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仍兼任第八十四師師長,并将第一六一旅加以恢複補充,另将省保安第二旅(旅長何志斌)、特務旅(旅長孟昭進)劃歸第九十六軍建制,并将整編第二師也撥給吳化文指揮。王耀武親口對吳化文表示:“山東的江山各半。”但吳心中有數,這隻是利用而已。
形勢在迅速發展,華東野戰軍對濟南的包圍已經形成,大戰很快就要發生。一天晚上,吳化文主動約姨表弟李昌言說:“請表弟和陳毅将軍聯系,就說我吳某目前處境困難,一旦條件成熟,即可配合解放軍行動。”吳還親手交給李昌言一張八十四師“諜報證”,便于李出城與解放軍聯系。
李昌言很快找到了中共濟南市委所在地曆城西營,向市委副書記蔣方宇進行了彙報。蔣方宇即用電台報告了華東局統戰部。統戰部部長兼華東軍區情報處(部)長胡立教當即報告了華東局書記兼華東軍區政委饒漱石。饒對此很重視,說:吳化文在曆史上是有罪惡的,對他的态度不應估計過高,但如果做好工作,也有成功的可能。希望他認識錯誤,戴罪立功,做出實際成績。饒漱石提出三個方案供吳化文選擇:一是單獨起義解決濟南;二是裡應外合,待我軍攻城時配合行動;三是頑抗到底等待被殲。饒漱石還親筆起草了給濟南市委的電報,要求其努力争取吳化文迅速和我方建立電台聯系,并指派統戰部科長王征明前往曆城,和濟南市委副書記蔣方宇、市委“國軍”工作部部長曾定石,組成三人上司小組(陳毅已于5月間調往中原局工作),負責策動吳化文起義。
李昌言迅速傳回濟南,向吳化文轉達華東局書記饒漱石的“三策”。吳化文表示,自己要走上策,也有把握做好。但在建立電台聯系上,吳卻未當即表态。後經林世英百般勸說,吳化文囑咐弟弟吳化剛(吳部報務主任)編好密碼本,吳化文親手交給李昌言,專門派汽車送李出城,将密電碼送交中共方面。
然而此時,吳化文的思想又出現了重大反複。原來,他的第二房夫人趙華珍,由南京飛抵濟南。吳化文将她接進一個飯店,閉門謝客,接連四天誰也不見……
濟南市委和三人上司小組進行了分析,認為趙華珍在南京與軍統關系密切,此來可能是奉軍統之命阻止吳化文起義。但我軍進攻濟南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遂向華東野戰軍副政委兼山東兵團政委譚震林彙報,請求訓示下一步對吳化文如何工作。
譚震林說:“吳化文軍閥出身,善于應對,但在我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起義或配合我軍行動是可能的。不過他在最後五分鐘都可能動搖,而我們在最後五分鐘也不能放棄對他的争取。要明确告訴他,我們一定能打下濟南,勸他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對他的要求,能大就大,如扣住王耀武、占領飛機場等。否則,讓出一條路來也是好的。要反複向他講明我黨政策,保證他的生命和财産安全。”
黨的政策感召、各方面深入細緻的工作,終于促使吳化文在起義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9月12日,他用秘密電台向我方發來一份密電:一切事情大緻就緒。眷屬因交通聯系尚須時日。過了兩天,吳于14日又來密電:今午王耀武赴徐會議,其婦(夫人)轉去青(島)。
9月15日,吳化文的父母和三太太林世英、四太太甯宜文等,均由我地下從業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帶。這使吳化文發動起義沒有了後顧之憂。
9月16日上午,吳化文由地下從業人員李勇烈陪同,到一五五旅部和旅長楊友柏密商起義大計。楊是吳的妹夫,兩人商定了如何行動,如何對付監視吳部的整編第二師。
毛澤東、朱德電賀吳化文起義,濟南戰役軍政全勝
9月16日午夜12時,濟南戰役打響,由粟裕統一指揮,重兵布下口袋陣,準備阻擊殲滅援敵。攻城部隊由許世友、譚震林、王建安指揮,從東、西南兩個方向,先掃清外圍。我軍以猛虎下山、泰山壓頂之勢,迅猛攻擊,占領了茂嶺山、硯音山、回龍嶺等要點,以及長清、雙山關、古城、玉皇山、黨家莊等地,直逼濟南城垣。
按照事先約定,我軍對吳化文部防地未以一兵一卒相加,等待他起義。可是吳化文卻按兵不動,仍固守原陣地。17日下午吳化文收到了傳回南京的二夫人趙華珍發來的一份電報,大意是:我們研究的事已告國防部次長;國防部已決定即将派兵援濟。吳化文為此又産生了對蔣介石的一絲幻想。
強大的軍事壓力是促使吳化文起義的關鍵一招。18日11時,華野三縱向吳部駐守的簸箕山一帶發起猛攻,僅20分鐘就殲其一個營600餘人。吳化文得到報告氣急敗壞,他身邊的反動分子乘機要他殺掉我方地下從業人員。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我敵工幹部黃志平義正詞嚴地正告吳化文:“不執行協定,不主動繳出陣地,責任完全在貴方,吳軍長如不當機立斷,設法挽回,我方不可能無限期等待,請三思!”
吳化文反複權衡,感到隻有起義一條路可走。他向黃志平表示:“兄弟願意遵守協定,決心起義,請貴方停止進攻。”我地下從業人員當即穿過火線到我軍陣地,報告了吳化文的最新态度。
9月19日晚,吳化文在孔莊第九十六軍司令部召開團長、處長以上軍官會議,宣布率三個旅(師)陣前起義,投向人民解放軍。當晚,吳化文将飛機場及周圍防區移交我軍,撤出了該部防守的商埠等所有防地,使國民黨軍西部防線門戶洞開,出現了一個大缺口。我軍乘機疾進,兵不血刃,拂曉即把攻城大軍推進至濟南城下。
至此,王耀武宣稱易守難攻、可以防守半個月的濟南外圍陣地,我軍隻用四天即全部占領。敵方軍心動搖,防禦體系被打亂,臨時調整部署又手忙腳亂。王耀武向劉峙、蔣介石發電報說:“吳化文部投共,濟南腹背受敵,情況惡化,可否突圍?”但蔣介石卻回電指令王耀武“死守待援”。
可是,濟南飛機場已由吳化文拱手交給中共,蔣介石不可能空運援軍到濟南。王耀武眼巴巴地盼望援軍,可是由徐州北上增援的邱清泉、黃百韬、李彌三個兵團十幾萬大軍,偵知華東野戰軍強大的阻援、打援部隊已布下口袋陣,擔心自己再蹈兩個月前豫東之戰的覆轍,中了粟裕“圍城打援”的圈套,因而遲遲不敢增援濟南。我攻城部隊一鼓作氣,英勇果斷、頑強攻城,激戰至24日下午,僅用不到八天時間,即全部解放濟南,比原定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
王耀武在最後時刻棄城出逃。盡管巧妙化裝,但逃至壽光縣境内仍被查獲。國民黨山東省黨部主任委員鏡塘化裝逃跑途中,也被查獲。23名國民黨将軍被生俘。
濟南戰役,我軍共殲敵10.4萬人(包括起義兩萬餘人)。中共中央發來賀電說:“慶祝你們解放濟南、殲敵十萬的偉大勝利。你們這勇猛、果敢、靈活的行動,并争取吳化文将軍所率九十六軍的起義,證明了人民解放軍的攻堅能力已大大提高。勝利影響動搖了蔣介石反動軍隊的内部。這是兩年多來革命戰争發展中給予敵人的最嚴重打擊之一。尚望繼續努力,為殲滅更多蔣軍、解放全華東人民而戰。解放濟南戰役中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毛澤東在給吳化文和起義部隊全體官兵的電報中說:“貴軍長等此次義舉,符合人民的希望,深堪慶賀。尚望團結全軍,力求進步,改善官兵關系、軍民關系,為革命戰争在全國的勝利而奮鬥。”
朱德總司令也給吳化文和起義将領及全體官兵發來了賀電。
1948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釋出關于将吳化文起義部隊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的指令,任命吳化文為軍長,楊友柏為第一○三師師長,趙廣興為第一○四師師長,何志斌為第一○五師師長。
1949年4月,吳化文率第三十五軍參加了渡江戰役,先攻占了南京北岸的浦鎮、浦口、江浦縣。4月24日,該軍一○四師三一二團特務連占領了蔣介石“總統府”。一○五師三一五團一個營進占“總統府”後,在大門上升起了紅旗,宣告蔣家王朝覆亡。
吳化文起義後,擔心二夫人趙華珍和兩個兒子在南京受到國民黨特務的迫害,請求中共方面設法營救。華東局将吳的請求發電報告了中央軍委。南京解放後,吳化文見到了趙華珍和兩個兒子安然無恙,感謝共産黨寬宏大量、不計前嫌。
新中國成立後,吳化文一度在上海治病。一天,山東一些群衆代表到上海見陳毅,要求殺吳化文以懲其抗戰期間制造無人區之罪。陳毅明确指出:吳化文聽從我黨的勸告而起義,否則解放濟南我們要多犧牲幾萬人。他有功,殺了他,隻會使我們黨失信于天下!這對人民有什麼好處?群衆代表被勸走了,吳化文得知後熱淚盈眶。
由于疾病,吳化文申請轉業到地方工作,曾任浙江省交通廳廳長、省政協副主席。1962年4月病逝于杭州,享年58歲。周恩來、陳毅等都送了花圈,後事辦得很隆重。
(附言: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奉命參加編寫華東軍區敵工史,查閱了大量檔案,專程通路了原華東軍區敵工部部長劉貫一,華東局統戰部長胡立教和科長王征明,吳部起義将領、後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的何志斌,吳化文夫人、後任浙江省政協委員的林世英。李昌言、李勇烈提供了親曆資料。今年是濟南戰役勝利和吳化文部起義70周年,謹借此文向有功人員緻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