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将軍與日軍死戰到底,為南京獻身

獨創性不易,請注意!

作者:易品文團隊鐘毅,未經授權是禁止的!

1932年,雷震任十九路軍蔡廷凱師上校。他曾在1928年淞滬抗戰中率領士兵與日軍展開激烈較量,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1936年,第78師編入中央軍事學院教兵團,不久後,雷震擔任第2團第一營營長。

7日事變後,日軍于1937年8月13日入侵上海,松湖之戰爆發。同年8月19日,雷震師團第二團奉命前往武龍山部署。經過4個小時的快速行軍,第二團突然接到總部的緊急指令:6點前趕到龍潭火車站,乘火車到上海,聽張志忠将軍的指揮。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将軍與日軍死戰到底,為南京獻身

(充滿煙霧的戰場)

21日,第二團抵達上海江灣新市政府,随時待命。這時,日軍寇多次登陸江灣地區,局勢十分緊張。保衛這一地區的是第十八軍,傷亡慘重。第二天,張智中隊第二團下達指令:"在張家浜、銀家浜、南徐家灣的線上,對日軍口陣地進行打擊。"

當天下午兩點左右,黃浦江上的日軍艦對第二團發動猛烈炮擊。勇士們冒着日軍的炮火,進入了四塘江的河岸。第一營營長雷震立即部署:第二、三連組成第一道防線,第一連作為預備隊。

緊接着,我方和日軍寇在江安堤發動了反複的争戰。第三排司令員劉永成曾回憶說:"日本軍艦上有各種各樣的大炮,空中有敵機,河岸上占領着橋頭堡的少數日軍寇,炮彈如大雨般密集,機槍和步槍子彈不斷湧入,泥漿沖向天空, 空氣中彌漫着濃煙,變得像黃昏一樣。"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将軍與日軍死戰到底,為南京獻身

(廢墟中的日子)

在張華邦的封鎖行動中,我二團士兵的傷亡人數幾乎減半。11月11日,日口随後突破金山尾,訓示軍團傳回南京。随後,教兵團擴大為第3旅和第6團,雷震成為第3旅上校的副旅長。

12月1日,日本密碼下達了《大陸令第8号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員應與海軍協調,攻占敵國南京。同時,指揮部向教團下達了作戰指令:"為配合友軍保衛南京,占領工學院、錫山等地陣地,加強防禦,阻擋沿京杭公路進攻的敵人。"

12月7日晚,日軍身穿第87師團制服,進攻教兵團騎兵團第一營陣地,随後迅速占領唐山地區。我司令部立即指揮龍山周邊的騎兵團封鎖日軍,并明确禁止第八十七師團的士兵通過陣地,以防日軍僞裝偷襲。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将軍與日軍死戰到底,為南京獻身

(被俘虜的戰士)

第二天拂曉,日寇派出大量戰機轟炸紫金山陣地,敵炮轟麒麟門陣地,敵裝甲部隊突破紅毛山附近,敵步兵進攻教兵團陣地。10日拂曉,日軍寇集中兵力進攻紫金山第二高峰和小陵尾西山主陣地。

在陣地的反複争奪戰中,我方傷亡慘重,也打傷了大批日軍,始終把陣地掌握在自己手中。12日下午,總部釋出第一條指令:"教兵團從紫金山北麓、麒麟門、天王廟以南地區向敵突圍,在彰化附近集結。"

.m晚上10點左右,八十八師守衛的玉花石陣地失守,鄧龍光的部隊撤出太平門,教兵團前線陣地官兵與總司令失去聯系。經過商議,一些官兵決定:第三旅與鄧龍光的部隊一起突圍,工兵團到煤港準備過河裝備,騎兵團掩護撤退,第一旅第一團負責宮殿後方。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将軍與日軍死戰到底,為南京獻身

(洛克河戰列艦)

.m 12時,教兵團逐漸從陣地上撤退,隻留下一部分人占領紫金山天炮城作為掩護陣地。13日中午,日本寇軍艦突破武龍山長江封鎖線,控制下關河水面。雷震率領戰士過河,卻被日軍艦阻擋,他立即決定乘火車突破下關火車站。

當士兵和平民上火車時,雷震和連長雷天一,以及一些官兵,登上了最後一節車廂。此後不久,火車被敵機炸毀,機車拉動前面的車廂,駛離。雷震和勇士們隻能選擇與蜂擁而至的日軍近衛師進行一場血腥的戰鬥。在激烈的戰鬥中,雷震英勇犧牲,享年35歲。

1938年9月13日,國民政府軍委追授雷震少将軍銜。同年11月,國民黨政府向雷震的父親雷德森、母親王某、妻子、一子兩女發出養老金令,一次性養老金1500元,年養老金600元。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将軍與日軍死戰到底,為南京獻身

1986年11月25日,四川省有關部門将雷震列為革命烈士。在今天的盧溝橋中國民抗日戰争紀念館裡,雷震将軍的名字将永遠銘記在中華民族抗戰的曆史銘文上。

從1932年"1*28"嵩滬抗戰開始,到1937年松滬戰役、南京防衛結束,雷震将軍一直奉行與日軍、科索沃血腥戰争的前列。他不斷前進,不畏生死,為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參考:血肉磨坊:松湖之戰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讨論!(請支援各種原創文章和實體書的易品文團隊,獨立專業人士有一種素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