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思思:時刻謹記“俏也不争春”

陳思思:時刻謹記“俏也不争春”

作為一名18歲的黨員,歌手陳思思永遠記得毛主席的詩句:漂亮不争春。18年來,她牢記初心,努力使自己名副其實"共産黨員"稱号。

從小到大,"黨員"一詞在陳思思心中一直神聖而莊嚴。進入火箭軍文化勞動團(原第二炮兵文化工業團)後,作為黨的活躍分子,他三次向黨内寫申請。

18年前,她舉着右手面對黨旗宣誓,那一刻她淚流滿面,"當黨員,或許犧牲了名利,但你卻獲得了另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它存在。"

三次送出入黨申請

北青日報:你最近忙什麼?

陳思思:圍繞建黨百年主題,我們的文藝演出活動在全國各地非常多,我們中華全國總原創大型情景喜劇史詩《奮鬥者之歌》正在全國巡演,第一站是上海,然後是嘉興、遵義,然後是井岡山、延安、 西柏坡等革命聖地表演。

北青日報:你入黨前後還記得哪些故事?

陳思思:我是2003年6月30日入黨。事實上,我之前和之後一共送出了三份入黨申請。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入黨之前,我去雲南麗江拍攝了一部名為《走進麗江》的作品。當時,我去了海拔4800米的玉龍雪山,但沒想到下午5點就趕上了暴風雪,裝置埋在雪裡,拿來的服裝也特别薄。雖然是六月天,但很冷,雪很厚,還有高原反應,缺氧後暈倒了。

然後我們互相扶着走進休息室,住了一整夜。當時隻有一個氧氣瓶,救援可以在黎明後出現,是以每個人都感到焦慮和茫然。

我們的主任是一位老黨員,我對他的行為很感動,他說:現在我們處在關鍵時刻,黨員同志請舉手。

我躺下,隻看到一個黨員舉手,就是老導演。後來,他請盟員同志舉手,我也舉手,有5名團員和1名黨員。他說我是黨員,氧氣瓶先給其他同志。這時,我感受到了一位老黨員的凝聚力和意識——雖然他已經快60歲了,但還是把别人放在了自己前面,是以我對黨員的欽佩在當時升華了。

回到北京後,歌隊隊長告訴我,茜茜你被準許入黨,并于6月30日宣誓入黨。當我驕傲地舉起右手面對黨旗宣誓時,我真的淚流滿面。

佩服郭蘭英的認真和堅持

北青日報:文藝界哪個共産黨員對你影響最大?

陳思思:我最尊敬、最愛的老師是人民藝術家郭蘭英。成為黨員後,我與郭蘭英老師有過工作接觸和對話——她出生于1930年,現在已經90多歲了,但她為人民歌唱的信念從未改變。

有一次我們參加了一個叫《黃河之歌》的民歌節目,有幸同時和郭蘭英一起當評委。評委們的工作很重,當時郭蘭英老師已經80多歲了,他和我們一起坐了幾個小時。老師很執着地說:我必須認真聽每個歌手的表演,然後做出最中肯、最客觀的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和幫助這些年輕歌手。我欽佩她對工作的認真和奉獻精神以及她的平易近人。

"以天為簾,以大地為平台"

北青日報:作為從業者,您個人對行業健康發展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陳思思:黨員文藝工作者與非黨員文藝工作者的差別,觀衆或讀者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其實作品的性質和面對的閱聽人可能還是不同的。

像我們一樣,我們更多地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和公益表演。過去,在軍隊中,我們每年在部隊下有100多項表演任務;現在就像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化勞動團每年都會去全國各地的生産線和國家重點工程的前線,比如為礦工和建築勞工表演,包括我們最近向快遞兄弟的哀悼,很多時候都是以天為拉的帷幕, 地面作為舞台,環境非常艱難,沒有絢麗的舞台,燈光絢麗,而且為演出所穿的服裝也不是很亮美。此時此刻,我們都是沖向最前線的黨員同志。

今年,在很多演出任務的情況下,我們幾乎所有的黨員同志都在其他地方表演,去他們需要去的地方,一路奔跑,把歌聲和笑聲帶給觀衆。你看到的可能是一首三分鐘的歌,但整個準備過程非常複雜——在炎熱的天氣裡,演員需要穿棉質衣服;沒有換衣服的地方,一個演員可以演六七次,背景中沒有遮蓋,直接換衣服。在這個過程中,黨員的上司作用将得到凸顯:無論條件多麼艱難,黨員都要沖上前去;面對名利,必須有高姿态,這也是對黨員的基本要求。

文章/記者 壽鵬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