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迷信讓你作鬼,科學讓你做一個好人

就在早上,我通讀了微信集,看到《人民日報》4月7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人民日報草稿|如何提高我們的科學品質?》。這是一份手稿,開頭的第一段是:

沒有全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就很難建立一支高素質創新的大軍,就很難實作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标綱要明确提出,"要開展廣泛的科普活動,加強對青少年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形成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回想起這些年來我在網際網路上的所見所聞,我覺得社會上沒有多少人有科學素養。比如,我記得幾年前,當我看到百度投上"你相信轉世嗎"的投票時,結果是86%的人認為轉世存在。而我最近寫了一篇關于氣功的科普文章,"我曾經是氣功迷,最後發現氣功是假的",不出所料,幾乎所有的讀者都相信"外在性一定存在"。這說明迷信的力量還很大,公德心建設也需要更新,國家科學素養實在令人擔憂。

迷信讓你作鬼,科學讓你做一個好人

這樣的氣功其實就是一種表演

有人會說國家科學素養幾乎無關緊要嗎?當然可以。科學是民主的基礎。科學也可以影響決策。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民普遍具有非常低的科學素養,那麼在許多決策中将走上迂回,邪惡的道路。

舉幾個例子,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當地政府正計劃建一個蓄水湖,因為長期幹旱,但由于當地人民比較迷信,認為建一個蓄水湖會激怒神靈,是以集體堅決反對。最後,泰米爾納德邦什麼也沒做,糧食生産很嚴重。中國在貴州省閩南埠苗族自治州開展了一項重大項目,建造一台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可以探測脈沖星,對科學家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非常有幫助。這種裝置被稱為"中國天眼",在貴州省建設中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内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天文交流中心,成為世界天文研究中心。施工于2011年3月25日開始,計劃于2014年初完工。但令人吃驚的是,當地的山民以建築的"風水破壞"為由,經常阻撓施工,甚至直接阻撓施工車隊。由于這些負面幹擾,施工隻能間歇性地進行,直到2020年1月11日。

迷信讓你作鬼,科學讓你做一個好人

王牌

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說明為什麼1月20日離任的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氣候協定和防疫等一系列重大決策中做得如此糟糕,以及為什麼他個人的科學素養如此之差。一個公開雇傭巫師作為顧問在白宮"作惡"的人能達到多高的水準?在美國,有多少人因為一開始就沒有做出科學決策而死亡?特朗普的前任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科學素養也較差,在他任職期間,NASA的研究經費削減了不到十幾次,導緻許多科學項目停滞不前或直接消亡。即使是密切監測太陽系内小行星和彗星的小行星預警中心,也削減了很大一部分資金,提前幾周預測了小行星等物體與地球相撞的風險。

是以,我們能否尊重科學,決策者是否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可以決定一個國家乃至人類的興衰。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我們的科學品質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什麼是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不等于學曆、職稱,甚至科學知識掌握了多少。科學素養實際上是一種認知方式。或者,科學素養是一種人造的真理。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新的科學知識正在湧現,沒有人能做任何事情。我們也不需要對科學素養有一個所謂的"标準答案"。以前曾列舉過一些知識點,說隻要公民掌握了這些知識,他們就有科學素養。于是,"陰陽五線"的上架引起了很大的争議。如果我們真的想列出一些知識點,那就是很多談話。但我認為,其實給知識點并不是最重要的,掌握某種了解方式,或者了解人生的真相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我再說一遍:科學素養是最好的認識方式,是做人的最佳方式。

請問,一個人隻有國中學曆,他不是在科研機構從事科研,那麼他能有科學素養嗎?

反過來,問,一個人是大學教授,甚至做過這個級别的院士,著作等等。但他崇拜南淮作為老師,也是迷信的所謂"量子佛教",他是否有科學素養?

迷信讓你作鬼,科學讓你做一個好人

朱青

答案是:這個人受過國中教育,隻要受過思維訓練,同樣能有優秀的科學素養。他甚至可以在幾秒鐘内殺死他身後的院士。

迷信使你成為鬼魂,科學使你成為一個男人,一個好人。

為什麼一個國中學曆的普通人能在幾秒鐘内殺死一個家夥?因為這個人已經掌握了了解事物的正确方法。

世界非常複雜,各種謊言、迷信、謊言交織在一起,很多僞高手也會假裝是科學,一個人怎麼能"不怕雲遮住眼睛,自我施暴至上"?他必須首先牢固地确立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即确認"科學結論是單一的"。除了科學結論之外,沒有其他結論得到認可。比如,除了科學之外,還有宗教、哲學、形而上學、巫術等等,這些都是了解事物的不同方式,但在知識領域,我們必須堅持科學認知是擷取知識的最好途徑。科學不求真,真理是宗教範疇,但科學方法是最可靠的。科學在一個知識領域的結論是最可靠的結論,而就其他領域而言,它不值得關注。

讓我以一種簡化的方式總結一下:除了科學結論之外,沒有結論。

不僅科學結論是一進制論的,而且我們也必須承認,即使是哲學也是相對低級的。我從來沒有支援過普通人專攻什麼哲學。因為沒有必要。哲學并不重要,因為哲學本身不具有經驗功能,哲學從定義上看需要經驗。當科學進入一個原始哲學思維的領域時,哲學就會退縮。到19世紀末,哲學已經跟不上科學的發展,這種趨勢将進一步擴大。哲學的短闆太大了。現在,唯物辯證法已成為哲學發展的頂峰。後來,如果哲學接受科學化,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但目前哲學已經"消亡",甚至謬論大多是錯誤的。事實上,我們看到,在許多社會問題上,哲學是反動的,具有高度的誤導性。例如,一位迷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直主張"堅持哲學"而不是"堅持科學"。反轉基因活動人士在網際網路上提出的所有"不安全"例子都被科學界駁斥了,他們再也無法提及任何例子,是以他們想從"哲學"上反對它們。比如在桃法自然界,那麼我們應該抵制轉基因嗎?那是你的文化太了,我揭示了一種胡說八道的妄想哲學。

我這樣概括:任何在文學系的人,包括哲學,如果他試圖把他與科學分開,哲學就必須反科學。

我想,隻要你掌握了以上兩種認識,即使你具備了合格的科學素養。

另外,我還說過,科學素養也是懂得生命的真相。

為什麼科學素養與"做人的真理"有什麼關系?

我的觀點:警察應該捍衛日本的核污水,731嗎?本文解釋道:

科技gm改造的目的不是向人們推廣産品,鼓勵大家吃,而是提供一種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讓更多的人接受科普宣傳,從狂熱的"轉向責罵",變得冷靜理性,學會獨立思考:"為什麼部分媒體和主流科學界說截然相反?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權威都對通用汽車說好話?我應該拭目以待嗎?等到其他科學結構的結論?您是否與生物分子育種科學家進行交流?我不能再随便責罵科學家,萬一我錯了,誤傷了拳擊的心,向國家的好人彙報怎麼辦?"通過這種方式,科學的目的得以實作。科學不是強迫你什麼知識,而是要教你少一些盲目的聽話和沖動,要做一個心地善良、懂得獨立分析的人,會在混亂的輿論中冷靜地看着,怕傷害好人的理性紳士。換句話說,科學就是要讓好人變得更好。

以上說明,一個科學素養較好的人,他不能了解某方面的科學知識。例如,他不能知道gmus是100%可以留給繁殖的,他不能知道雜交育種和轉基因育種的差別,他不能知道自然界中的跨物種轉基因現象已經大規模了30多億年,他不能知道草甘膦的使用比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提前20年, 他不能知道全球科學界對轉基因安全性的集體共識,他不能知道20年前中國政府原來嚴格頒布了強制性的标簽清單,他不知道如何正确查詢SCI論文,他甚至不能懂外語,不會去谷歌學術。普通人并不總是需要這種知識,也沒有必要。所有的人都不是不朽的,可以知道一切。

但是一個品德好的人,遇到一個有争議的話題,首先應該承認"我并不完全了解它",即使我心裡有一些疑惑,也不能立即解決思想上的麻煩,出于對科學的尊重,還應該有一種心态——"等等,看, 等着瞧";是以我要更謹慎一點。這當然是真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使這個人接觸到一些來自媒體的疑難資訊,一時半會兒就會被迷惑,他會對事物有仁慈和寬容的看法,而不是馬上含糊不清。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被欺騙的需要,并且不容易錯誤地傷害好人,特别是受人尊敬的科學家。

一個固執己見,聽風是雨,從不懷疑不獨立思考的人,我不認識他有健全的個性,我不認識他的通行證。科學素養,其實就是要讓人們具備這樣一種基本能力:懂得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合格的人。

迷信讓你作鬼,科學讓你做一個好人

僞專家

不僅要了解轉基因,而且普通人滿足高科技觀念包裝僞健康産品,也應該有這種态度。一個沒有相關科學知識的老人,對于"專家"的話,一時不知自己說法的真相,但絕對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而是等待,然後問,不要立即掏出錢包,可以避免被騙。其他在"親子靈性訓練"課程上花費巨資的人也應該這樣做。

我們反過來想,假設社會上所有人都不尊重科學,科學素養普遍很低,都是"聽風就是雨",一比一我尊重,全都盲目狂妄自大,都在拿形而上學、哲學否定科學結論,科學家被打倒在地,最終會産生什麼結果?那一定是:唯物主義,黑白颠倒,黑煙。

作者: 懷疑的尋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