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911恐怖襲擊20周年,這次恐怖襲擊給美國人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内心創傷。從那時起,美國人終于從喝了紙的金迷的"天空城堡"中醒來,開始面對世界上最血腥、最赤裸裸的現實。
在9/11之前,美國通過海灣戰争建立了"不可戰勝"的軍事力量神話,同時将中東的石油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克林頓政府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來,該報告确立了人權高于主權的指導。美國開始将軍事幹預歸咎于世界,當時的西方統治者真的認為軍事幹預可以重塑一個國家。是以,當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于2001年決定前往阿富汗時,當時的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站在他身後,向美國提供了堅定的支援。

然而,直到今天,布萊爾先生仍然有一些"遺憾"。9月6日,布萊爾在皇家軍事研究所發表演講,回顧了阿富汗戰争。作為第一位指令英國軍隊參加阿富汗戰争的首相,布萊爾很少"承認當年的錯誤"。他說,他真的認為認為這種力量"可以重塑這個國家,充其量可以再長一點"是"天真的"。
在全球範圍内推進民主和人權,以武力将民主強加于其他國家,是美國和西方在這一時期的外國哲學。哪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能通過美國的法律眼光,那麼美國就會派兵幹預,哪個國家不服從,對另一個聽話的政府。看似"人道主義",它實際上與恐怖分子相同。阿富汗戰争結束二十年後,統治者仍然是塔利班,但他們傷害了一代人。
那一年的美軍裝備精良,好鬥,可以說是美國實力的代表。布萊爾認為,美軍從阿富汗撤軍表明,美國對軍事幹預越來越不感興趣,這與過去完全不同。今天的西方國家總是處于落後狀态,擔心武裝部隊傷亡,減少地面部隊的部署,但僅靠無人機和特種部隊根本無法應對恐怖襲擊。需要明确的是,美國軍隊不再可用。
盡管布萊爾對美國贊不絕口,但他仍然認識到打擊恐怖主義的必要性。他認為,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目前是安全威脅的第一層,如果不加以遏制,對危險的恐懼将"走到一邊"。為此,西方必須與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世界接觸,以應對極端主義威脅。
布萊爾傳達的資訊是,美國在反恐方面的支出已不足以保證其盟友的安全,美國"渴望金錢"的态度已經激怒了英國人。于是美國被"解職"了。
這真的是"英國人"。當美國下令世界時,英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與弟弟勾結,而現在美國正在衰落,布萊爾的話,都是偷偷寫成"切"的。
布萊爾認為,西方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了解如何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加強反恐。因為西方世界越來越失去制定戰略的能力。
當然,布萊爾那碗狂喜湯不能完全相信,當英美"敵人,像一個家庭"時,現在美國人大喊,英國政客們上蹿下急切地分道揚镳,太醜了就不行了。
正常的反恐當然是必要的,但你在西方的反恐怖主義,反恐真的是"恐懼"嗎?西方世界的反恐鬥争成為美國攫取資金的借口,為美國在戰争中發财提供了絕佳的機會。發動戰争,依靠軍事綜合體賺錢,再把錢投入戰争,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對美國來說,最好是進行一場永無止境的戰争,而無休止的"反恐戰争"最符合美國的需求。
即使歐洲國家要不理會美國,也不意味着世界會更安全,美國的邪惡行為直接而簡單,玩弄權力,歐洲是先祖。
例如,美國在戰争中獲得了巨大的财富,而英國卻沒有利用那一年。現在布萊爾徹底粉飾自己,把鍋套在美國頭上,士兵們都是"美騙",他"很天真",有人相信嗎?現在美國已經提前撤出阿富汗,英國指責美國的戰略失誤是失敗的,隻是美軍沒有停留足夠長的時間。
美國是地區戰争的起因,罪行是不可饒恕的,但英國至少是這個邪惡角色的幫兇,想在水裡釣魚是沒有必要的,反正未來的總賬,英國和美國和你小,一個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