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電訊報》8月21日報道,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猛烈抨擊拜登從阿富汗"愚蠢"撤軍。
報道稱,2001年與LinkedIn國卷入阿富汗戰争,布萊爾對美國的攻擊是罕見的。
他說,美國外交政策的"深度政治化"正在"顯着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并補充說,撤軍引發的崩潰有可能将英國降級為全球大國的"第二梯隊"。
布萊爾在他創立的全球變革研究所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它說,"顯然""不是一個宏偉的戰略,而是一個政治因素",促使西方"做出"以這種方式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
報道稱,布萊爾在一月份稱拜登是"在正确的時間和正确的地點的正确人選",盡管他在文章中幾乎毫不掩飾地攻擊了這位民主黨總統。
"我們不必這樣做,"布萊爾說。我們選擇這樣做。我們這樣做純粹是為了遵循結束"無休止的戰争"的政治口号,就好像我們在2021年投入的力量與20年前甚至10年前我們行動的強度相當。"
報道指出,雖然布萊爾在這篇2700字的文章中沒有提到拜登的名字,但他的"無休止的戰争"口号是拜登去年總統競選的核心,他在自己的官方選舉網站上說:"拜登将結束阿富汗和中東無休止的戰争,這些戰争使我們付出了無數的生命和财富。"
今年4月,拜登當選總統後說:"我們受到攻擊,我們正在與明确的目标開戰。我們已經實作了這些目标。本·拉登已經死了,"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權力被削弱了,現在是時候結束這場永無止境的戰争了。"
布萊爾在他的文章中說,"世界各地的每個聖戰組織"都在為撤軍"歡呼"。
2007年卸任首相的布萊爾将西方打擊"激進伊斯蘭勢力"的鬥争與西方與共産主義之間長達70年的對抗進行了比較,呼籲"具體證明"西方沒有參與"改變時代的撤退"。
報道稱,英國政府進階官員對拜登關于阿富汗局勢的公開聲明非常受關注。政府高層人士認為,英國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決定脫歐的。一名政府官員周六表示,拜登似乎"有點不切實際"。
政府消息人士堅稱,在阿富汗戰敗問題上英美兩國政界人士争吵不休和緊張之際,約翰遜沒有回應那些批評美國的人,稱他仍然與拜登保持着"良好的工作關系"。
然而,其他英國政府消息人士認為,在喀布爾局勢之後,機場的混亂局面部分歸咎于美國,因為是美國讓"每個人都能到達"機場撤離。
據倫敦塔斯社8月22日報道,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表示,美國總統喬·拜登政府決定從阿富汗撤軍是沒有遠見的。
"今天,這種想法占了上風:把民主的傳播描繪成一個烏托邦神話,把各種幹涉描繪成徒勞的想法,"布萊爾在英國主流媒體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現在,世界不知道西方在捍衛什麼,因為很明顯,離開阿富汗的決定不是出于宏大的戰略原因,而是出于政治原因。"
在前政府首腦看來,西方"聽信了愚蠢的政治咒語,即在一年半内以最少的部隊人數和盟軍軍人的損失結束無休止的戰争"。布萊爾警告說,随着塔利班掌權,阿富汗有可能失去"它在教育和人權領域取得的成就"。
"毫無疑問,在未來幾年,我們犯了一系列錯誤,包括重大錯誤,"他說。然而,不幸的是,對這些錯誤的反應增加了它的數量。"
布萊爾還呼籲英國政府"追究塔利班的責任"。
來源:參考消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