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防治食心蟲,這兩種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蟲殺滅幹淨

食心蟲是蘋果、梨、桃等果樹上最常見、危害最大的害蟲,根據不同種類的果樹,它們被稱為桃小心絲蟲、梨小心絲蟲、梨大心絲蟲、李子小心絲蟲、桃螟螟等。其中,危害嚴重的是梨小心絲蟲,梨小心絲蟲又稱東方果蛾、桃心絲蟲等,簡稱梨小,為鱗翅目果蛾科害蟲。它主要危害果樹的新芽和果實,一旦被蛾子和果實進入莖和果實,普通化學劑很難殺死它們。那麼,如何才能有效控制食心昆蟲的發生和危害呢?

防治食心蟲,這兩種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蟲殺滅幹淨

危險特性

梨小心絲蟲主要危害新芽和果實,後期鑽蛾果實造成果實掉落,成蟲會在蘋果、梨、棗樹、李子樹等花萼和棗莖上産卵,孵化幼蟲在初期傷害作物幼芽折疊造成,當果實進入膨脹期時, 開始傷害桃子、梨、蘋果、李子等果樹的果實。幼蟲多為蛾子從基部、頂部或兩個果實之間接觸,2天後,半透明果膠的水滴從蛀蟲洞中流出,很快果膠滴幹燥收縮,在蛀蟲洞處留下一小塊白色蠟。随着果實的生長,蛀蟲孔愈合成針尖的小黑點,小黑點周圍的皮略凹;幼蟲在果皮下和果實内吃後,果實表面出現凹陷的潛水痕迹,明顯變形。一些幼蟲在進入果實後直接進入果實的中心,而飛蛾則靠近果實的中心。當果實接近成熟時,果實的形狀一般不變,但果實内部的蟲道上充滿了褐色的昆蟲糞便。幼蟲成熟後,它們叮咬果實表面直徑為2~3毫米的圓孔,褐色的蟲糞常積聚在孔外。水果失去其可食用價值。

防治食心蟲,這兩種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蟲殺滅幹淨

發生規律

梨形小心絲蟲一般每年發生3~4代,主要有成熟的幼蟲在樹皮裂縫、樹幹土壤、果籃、果庫和果園周圍的灰白色長絲質繭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當環境條件适宜時,将老齡成熟幼蟲孵化成成蟲,一般最早在3月下旬看到成蟲,成蟲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蟲蛾在5月稍有危害,第一代成蟲的高峰期為5月底至6月初, 最初的幼蟲在6月傷害水果;第二代成蟲的高峰期是從6月底到7月初,幼蟲繼續輕微傷害樹木,吃果實的飛蛾數量增加,第三代成蟲的高峰期在8月初,第4代成蟲的高峰期是在8月底, 10月中旬的結束基本結束了。

防治食心蟲,這兩種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蟲殺滅幹淨

防控方法

在幼蟲鑽入果實之前,必須掌握對食心昆蟲的控制,以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

(1)誘殺成蟲:成年梨形心絲蟲在交配時需要釋放資訊素尋找配偶,并利用合成性資訊素吸引雄性昆蟲,使雄性找不到雌性,不能交配和産卵,減少幼蟲的數量。它是一種高效、綠色、環保的防治小梨形心絲蟲的方法。

具體用途:梨形小心絲蟲成蟲出現前,将霧狀絲挂在果樹冠上部稍厚、通風較好的樹枝上,一般每棵樹1-2條,每畝約60根。控制區外邊界3排果樹上的果樹數量應加倍。能有效困住大量雄蛾,預防效果可達80%左右。有效期可達60~90天以上。

(2)噴霧控制:對于部分幼蟲,在幼蟲早期,用14%的全氯·小氯氏菌苯懸浮液2000~3000倍液體,整株噴灑均勻,由于藥劑具有良好的全身導電性,藥劑可在果樹木質部傳遞,藥劑被傳遞到各個部位,害蟲被徹底消滅,有效期長20天以上,有效控制了梨形小心絲蟲的危害。

上述兩種方法的結合可以有效控制梨形小心絲蟲的發生和危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實用農業技術的資訊,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綏陽農業科學服務圈"進行咨詢

(圈卡已在此處添加,請檢視今天的頭條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