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近日,西藏拉薩的海關從業人員在阿裡普拉姆港開展了沙漠蝗蟲監測工作。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近日,雲南省寶山市龍陽區林業和草原局開展了消除沙漠蝗災應急演練。

防治沙漠蝗 中國緊鑼密鼓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一輛小汽車在路上正常行駛,突然在車前不遠處有一大片低矮的"烏雲",車子迅速鑽進了"雲"群,忽然聽到"啪啪"的聲音,玻璃窗上滿是黃色的污漬,兩隻活蝗蟲躺在車前玻璃的雨刷器上, 搖晃他們的觸手,不時拍打他們的翅膀。原來,"烏雲"就是沙漠蝗蟲的"軍團"。這是一段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的視訊,有關資料顯示,該視訊是最近在巴基斯坦拍攝的,記錄了沙漠蝗蟲成群結隊地在當地進進出出的可怕景象。最近幾天,類似的視訊在網際網路上流傳,沙漠蝗蟲造成的災難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基斯坦隻是最近入侵沙漠蝗蟲的國家之一,沙漠蝗蟲已經蹂躏了從東非到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的大片地區,影響了16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影響了大約20個國家。鑒于沙漠蝗蟲對農業和綠色植被造成的巨大破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和主管人道主義事務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緊急救濟協調員馬克·洛科克最近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采取更加果斷的措施,控制沙漠蝗災的蔓延。

巴印地區與中國接壤,沙漠蝗蟲入侵該地區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警告我們必須采取預防措施,科學評估我們可能面臨的沙漠蝗蟲入侵風險,做好有效防控準備。

許多原因導緻國外發生嚴重災害

沙漠蝗蟲是非洲和亞洲熱帶沙漠地區河谷和綠洲的主要農業害蟲之一。據報道,今年東非的肯亞遭受了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僅一個大型蝗群就達到60公裡長,40公裡寬。自2019年6月以來,大量沙漠蝗蟲聚集在埃塞俄比亞東部和索馬裡北部,并迅速成為該地區25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災。與1993年曆史上最嚴重的蝗災相比,巴基斯坦遭受的沙漠蝗蟲襲擊更多,僅今年的小麥損失就可能達到10億美元。

沙漠蝗災每年都會發生,那麼為什麼今年的災害如此之大,以至于形成了一場連續的、大規模的災害呢?對此,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和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教授石旺鵬解釋說,凍三尺不是一日感冒,荒漠蝗蟲的泛濫是往年的累積結果, 由于前幾年基數大,導緻産卵較多;今年東非的降雨等條件都适合沙漠蝗蟲密集孵化,形成龐大的種群,不僅能抵禦捕食者,而且大大超出當地控制能力的極限,導緻其規模特别大,危害十分嚴重。此外,氣候變化和東非草原系統過度放牧造成的生态破壞也是沙漠蝗蟲侵擾的重要驅動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蟲作為蝗蟲科沙漠蝗蟲屬的一種昆蟲,可以經曆生态期突變,即它可以從散居地變為群落,這是其破壞性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沙漠中稀疏的植被隻能維持少數沙漠蝗蟲的生命,它們分開生活,在夜間飛行,而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當大量的雨水集中時,植物突然生長,沙漠蝗蟲大量繁殖。随着擁擠程度的增加,其行為從個别分散的夜間活動轉變為成群的蝗蟲,數量高達數十億,跨越大片土地,可以随風長距離遷移,掃過它們經過的地區的各種植被,造成巨大的破壞力。

沙漠蝗蟲的遷徙能力是種群擴散和危害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其身體結構适合長期空中滑翔,沙漠蝗蟲在溫度合适時可以利用風力完成長途遷徙,是以其種群經常從東非到阿拉伯半島300公裡的距離穿越紅海,然後入侵南亞。研究表明,沙漠蝗蟲曾經從西非乘風飛越大西洋,侵入加勒比海。

要做好防務兼治兩難的工作

在對沙漠蝗蟲入侵風險的科學評估基礎上,我國有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防控政策,并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的深入準備。

認識自己,認識對方,決不輸一場仗。正确實施"防範國外蝗蟲,準備國内戰争"的戰略,必須準确認識和判斷國外"蝗敵"的發展情況,做好與有關各方的溝通協調。2月23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派員參加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工作組,參加并指導該國有關方面開展沙漠蝗蟲防控工作,與巴基斯坦分享災害資訊, 印度等國開展協調防控,探索建立國際合作機制。此外,中國當局還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緬甸等有關方面進行了密切溝通,建立了資訊交流機制,并提前預測了沙漠蝗蟲遷徙到中國的可能性和可能方式。

"禦蝗出國"要認真守衛"國門",加強口岸監控和入境檢疫。為此,國家海關系統迅速采取行動,加強對入境口岸疫情的監測,特别是加強對進入非洲和印度、巴基斯坦的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植物檢疫,嚴格防止沙漠蝗蟲卵、幼蟲和成蟲從港口進入該國。 一旦發現,立即做害蟲防治。

根據對沙漠蝗蟲可能入侵路線的預測,邊境地區的監測站被加密和加強。根據《規劃》,在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與緬甸的邊界沿線,在農業區200公裡範圍内的縣内部署了多個監測點,以首次控制沙漠蝗蟲的遷徙。此外,在雲南、西藏、新疆等地重點邊境地區設定了一定數量的監測點,并安排專人觀察遷徙情況,一旦發現侵入性蝗蟲情況,第一時間報告。

3月10日上午,在雲南省寶山市龍陽區開展了沙漠蝗災應急演練。由區林草局組織的專業消防隊投入到消滅沙漠蝗災的"戰鬥"中,隊員們攜帶噴殺裝置模拟某地發生沙漠蝗蟲入侵災害,并進行應急排程,以錘煉應急防控能力。這是雲南省有關部門為防治荒漠蝗蟲而設立并實施的一項演習活動。

《規劃》要求,到3月底,在雲南、西藏、新疆等荒漠蝗蟲可能遷徙和進入的邊境地區,依托社會化服務機構,組建50個應急防控專業小組,每個小組将根據當地情況配備高效施藥機械,符合标準,日用能力不低于2000畝。此外,《規劃》提出,防控組應加強技術教育訓練、應急演練,并配備充足的物資。

風險很小,但不能掉以輕心

善于遷徙的沙漠蝗蟲已經入侵印巴地區,接下來會對中國構成什麼樣的威脅?據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牧區管理局近日聯合制定并印發的《荒漠蝗蟲和家用蝗蟲監測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稱,荒漠蝗蟲遷徙入侵中國的機率很小, 并采取"在國外抵禦蝗蟲,為在中國準備戰争"的預防政策。

沙漠蝗蟲可以飛越大西洋,入侵加勒比海,那麼為什麼入侵中國的幾率這麼小呢?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态學家、昆蟲學家康樂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作了詳細的解釋。他說,上述結論是基于環境因素,例如沙漠蝗蟲的生存和繁殖條件及其可能入侵的途徑。

具體來說,沙漠蝗蟲的生存和繁殖必須依靠熱帶和亞熱帶沙漠,必須滿足一定的溫度條件,研究表明,沙漠蝗蟲卵低于18°C和高于45°C,不能發育。當溫度處于或低于20°C時,蝗蟲活動減弱。40°C左右是沙漠蝗蟲和成蟲遷徙活動的條件,蝗蟲和兩性成蟲正常發育和快速成熟的相對濕度需要達到60%以上。得益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南地區同緯度的熱帶和亞熱帶荒漠尚未發展,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不适合沙漠蝗蟲生存,即東西向延伸2400多公裡,南北寬200~300公裡, 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喜馬拉雅山是防止沙漠蝗蟲入侵的天然屏障。

雖然高原和高山可以防止沙漠蝗蟲滲入内地,但鑒于沙漠蝗蟲可以蔓延到尼泊爾和印度,西藏和兩國邊境地區有入侵的危險,加強對藏南和兩國鄰近地區的監測至關重要。

新疆和内蒙古有廣闊的沙漠,有沒有可能成為沙漠蝗蟲入侵和居住的地區?對此,康樂持否定态度,他認為兩地的沙漠都是溫帶沙漠,冬春氣溫太低,夏季降雨量太少,無法滿足沙漠蝗蟲的繁殖條件。對于這條來自雲南的入侵路線,康樂認為機率也很低,因為如果沙漠蝗蟲從這個方向遷徙,它必須突破孟加拉國和緬甸的熱帶雨林,而熱帶雨林不适合沙漠蝗蟲。

機率很小,但可能性是存在的,農鄉部拉薩蟲害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站長王文峰提醒說,由于印度洋季風的影響,沙漠蝗蟲可以通過孟加拉國從印度遷徙到緬甸,并可能從雲南方向進入中國, 造成傷害,不要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