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近日,西藏拉萨的海关工作人员在阿里普拉姆港开展了沙漠蝗虫监测工作。

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近日,云南省宝山市龙阳区林业和草原局开展了消除沙漠蝗灾应急演练。

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辆小汽车在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在车前不远处有一大片低矮的"乌云",车子迅速钻进了"云"群,忽然听到"啪啪"的声音,玻璃窗上满是黄色的污渍,两只活蝗虫躺在车前玻璃的雨刷器上, 摇晃他们的触手,不时拍打他们的翅膀。原来,"乌云"就是沙漠蝗虫的"军团"。这是一段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有关资料显示,该视频是最近在巴基斯坦拍摄的,记录了沙漠蝗虫成群结队地在当地进进出出的可怕景象。最近几天,类似的视频在互联网上流传,沙漠蝗虫造成的灾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基斯坦只是最近入侵沙漠蝗虫的国家之一,沙漠蝗虫已经蹂躏了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影响了1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影响了大约20个国家。鉴于沙漠蝗虫对农业和绿色植被造成的巨大破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和主管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马克·洛科克最近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控制沙漠蝗灾的蔓延。

巴印地区与中国接壤,沙漠蝗虫入侵该地区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警告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科学评估我们可能面临的沙漠蝗虫入侵风险,做好有效防控准备。

许多原因导致国外发生严重灾害

沙漠蝗虫是非洲和亚洲热带沙漠地区河谷和绿洲的主要农业害虫之一。据报道,今年东非的肯尼亚遭受了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灾,仅一个大型蝗群就达到60公里长,40公里宽。自2019年6月以来,大量沙漠蝗虫聚集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和索马里北部,并迅速成为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灾。与1993年历史上最严重的蝗灾相比,巴基斯坦遭受的沙漠蝗虫袭击更多,仅今年的小麦损失就可能达到10亿美元。

沙漠蝗灾每年都会发生,那么为什么今年的灾害如此之大,以至于形成了一场连续的、大规模的灾害呢?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石旺鹏解释说,冻三尺不是一日感冒,荒漠蝗虫的泛滥是往年的累积结果, 由于前几年基数大,导致产卵较多;今年东非的降雨等条件都适合沙漠蝗虫密集孵化,形成庞大的种群,不仅能抵御捕食者,而且大大超出当地控制能力的极限,导致其规模特别大,危害十分严重。此外,气候变化和东非草原系统过度放牧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是沙漠蝗虫侵扰的重要驱动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虫作为蝗虫科沙漠蝗虫属的一种昆虫,可以经历生态期突变,即它可以从散居地变为群落,这是其破坏性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况下,沙漠中稀疏的植被只能维持少数沙漠蝗虫的生命,它们分开生活,在夜间飞行,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当大量的雨水集中时,植物突然生长,沙漠蝗虫大量繁殖。随着拥挤程度的增加,其行为从个别分散的夜间活动转变为成群的蝗虫,数量高达数十亿,跨越大片土地,可以随风长距离迁移,扫过它们经过的地区的各种植被,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沙漠蝗虫的迁徙能力是种群扩散和危害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其身体结构适合长期空中滑翔,沙漠蝗虫在温度合适时可以利用风力完成长途迁徙,因此其种群经常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300公里的距离穿越红海,然后入侵南亚。研究表明,沙漠蝗虫曾经从西非乘风飞越大西洋,侵入加勒比海。

要做好防务兼治两难的工作

在对沙漠蝗虫入侵风险的科学评估基础上,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并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的深入准备。

认识自己,认识对方,决不输一场仗。正确实施"防范国外蝗虫,准备国内战争"的战略,必须准确认识和判断国外"蝗敌"的发展情况,做好与有关各方的沟通协调。2月23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派员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工作组,参加并指导该国有关方面开展沙漠蝗虫防控工作,与巴基斯坦分享灾害信息, 印度等国开展协调防控,探索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此外,中国当局还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缅甸等有关方面进行了密切沟通,建立了信息交流机制,并提前预测了沙漠蝗虫迁徙到中国的可能性和可能方式。

"御蝗出国"要认真守卫"国门",加强口岸监控和入境检疫。为此,国家海关系统迅速采取行动,加强对入境口岸疫情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进入非洲和印度、巴基斯坦的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植物检疫,严格防止沙漠蝗虫卵、幼虫和成虫从港口进入该国。 一旦发现,立即做害虫防治。

根据对沙漠蝗虫可能入侵路线的预测,边境地区的监测站被加密和加强。根据《规划》,在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与缅甸的边界沿线,在农业区200公里范围内的县内部署了多个监测点,以首次控制沙漠蝗虫的迁徙。此外,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重点边境地区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并安排专人观察迁徙情况,一旦发现侵入性蝗虫情况,第一时间报告。

3月10日上午,在云南省宝山市龙阳区开展了沙漠蝗灾应急演练。由区林草局组织的专业消防队投入到消灭沙漠蝗灾的"战斗"中,队员们携带喷杀设备模拟某地发生沙漠蝗虫入侵灾害,并进行应急调度,以锤炼应急防控能力。这是云南省有关部门为防治荒漠蝗虫而设立并实施的一项演习活动。

《规划》要求,到3月底,在云南、西藏、新疆等荒漠蝗虫可能迁徙和进入的边境地区,依托社会化服务机构,组建50个应急防控专业小组,每个小组将根据当地情况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符合标准,日用能力不低于2000亩。此外,《规划》提出,防控组应加强技术培训、应急演练,并配备充足的物资。

风险很小,但不能掉以轻心

善于迁徙的沙漠蝗虫已经入侵印巴地区,接下来会对中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牧区管理局近日联合制定并印发的《荒漠蝗虫和家用蝗虫监测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称,荒漠蝗虫迁徙入侵中国的概率很小, 并采取"在国外抵御蝗虫,为在中国准备战争"的预防策略。

沙漠蝗虫可以飞越大西洋,入侵加勒比海,那么为什么入侵中国的几率这么小呢?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昆虫学家康乐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了详细的解释。他说,上述结论是基于环境因素,例如沙漠蝗虫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及其可能入侵的途径。

具体来说,沙漠蝗虫的生存和繁殖必须依靠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研究表明,沙漠蝗虫卵低于18°C和高于45°C,不能发育。当温度处于或低于20°C时,蝗虫活动减弱。40°C左右是沙漠蝗虫和成虫迁徙活动的条件,蝗虫和两性成虫正常发育和快速成熟的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以上。得益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南地区同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尚未发展,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不适合沙漠蝗虫生存,即东西向延伸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 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喜马拉雅山是防止沙漠蝗虫入侵的天然屏障。

虽然高原和高山可以防止沙漠蝗虫渗入内地,但鉴于沙漠蝗虫可以蔓延到尼泊尔和印度,西藏和两国边境地区有入侵的危险,加强对藏南和两国邻近地区的监测至关重要。

新疆和内蒙古有广阔的沙漠,有没有可能成为沙漠蝗虫入侵和居住的地区?对此,康乐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两地的沙漠都是温带沙漠,冬春气温太低,夏季降雨量太少,无法满足沙漠蝗虫的繁殖条件。对于这条来自云南的入侵路线,康乐认为概率也很低,因为如果沙漠蝗虫从这个方向迁徙,它必须突破孟加拉国和缅甸的热带雨林,而热带雨林不适合沙漠蝗虫。

概率很小,但可能性是存在的,农乡部拉萨虫害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王文峰提醒说,由于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沙漠蝗虫可以通过孟加拉国从印度迁徙到缅甸,并可能从云南方向进入中国, 造成伤害,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