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又稱軟體動物,分布廣泛,包括7大類,包括雙殼類、蝸牛、多闆、挖掘機和頭足類動物,隻是因為大多數物種都有一個、兩個或更多的鈣質殼或闆。
雙殼類有2瓣殼,沒有明顯的頭部,腳根發達,斧形,也習慣上稱為斧腳,如蛤蜊、竹蛤。蝸牛是螺旋殼,如冠蝸牛,寶也屬于這一類,但其殼螺旋部分并不明顯。石龜等多盤種,有8塊骨闆,有序排列在背部,不被全身覆寫。挖腳者種類很少,它有一個象牙殼,兩端都有開口,如大角殼。最特殊或進化的是頭足類動物,它們已經發育出頭部和眼睛,腳是腳趾形(手腕),位于頭部的前部,是以它們被稱為頭足類動物。本期重點介紹冠蝸牛和鹦鹉螺。
皇冠蝸牛

分類地位:腹足綱、異翅目、蜉蝣科
形态特點:外殼大而厚,略呈球形或橢圓形。螺旋部分很短,身體蝸牛層非常大,幾乎占了所有的殼。蝸牛的尖端在每個螺旋層的肩膀上有結節突起,特别是體蝸牛層的結節特别發達,有5至7個角狀突起。貝殼表面為灰白色,有不規則的紅褐色斑紋,殼嘴内表面為深橙紅色。
生物和生态特點:溫暖的海底栖大型貝類,常見的個體貝殼高度約為300毫米。肉是可食用的,貝殼是奇特的,可以用于觀賞目的或加工成裝飾品。
現狀與保護:"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被列為瀕危物種,現已成為中國二級保護動物。
鹦鹉 螺
分類地位:頭足類、鹦鹉螺、鹦鹉螺
形态特點:體外有背腹螺旋狀鈣質殼,殼面光滑,有15~20條橙紅色、棕紅色或棕黃色波浪狀橫條紋。從殼口向内,約30個殼室。第一個房間很大,居住着動物的肉部分,稱為"客廳";其餘的腔室逐漸減少以儲存空氣,稱為"毒氣室"。每個氣室的中心都有小孔,許多小孔形成一個"串管",通常可以借助氣室中空氣的充填和釋放來調節水體中的下沉和漂浮。
生物和生态特征:它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特有的溫水大型貝類,水深5米至400米。通常潛伏在海底的珊瑚礁和岩石上,運動快速而靈活。
現狀與保護:美麗的貝殼、珍貴的觀賞貝類、肉食可食用,也是現存最古老的頭足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現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h1></h1>
(作者:趙勝龍)